很多慢性肝病的患者有這樣的感覺,整日腹脹,或者食後腹脹明顯,不僅影響心情,還會導致食慾下降,生活質量不高,那麼慢性肝病患者為什麼會出現腹脹呢?
在臨床上,腹脹對於慢性肝病患者來說是很常見的。患者多表現為上腹脹,少數為全腹脹,尤其在進食後較明顯。患者同時還會伴有食慾減退等症狀。
導致肝病患者腹脹的原因包括:
1、肝功能受損,膽汁分泌異常。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肝臟的功能之一是製造膽汁,膽汁的作用可以幫助脂肪類食物消化。慢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受損,膽汁生成和排洩出現障礙,食物中的脂肪類食物消化不良,常引起腹瀉及腹脹。
2、肝硬化患者門靜脈高壓,胃黏膜淤血。
由於肝硬化患者出現門靜脈壓力升高,腸道淤血、腫脹及消化液分泌異常,使食物消化吸收不良。患者在進食高蛋白質食物如牛奶、雞蛋、肉食等,在腸道內發酵、腐敗、產氣而使肝硬化病人更容易出現腹脹。
3、電解質紊亂。
一些肝硬化患者飲食量減少,或者長期服用利尿藥,都會導致電解質紊亂,會出現低鉀血癥。使腸蠕動減慢甚至腸麻痺,此時患者可能會出現重度腹脹。
4、大量腹水。
肝硬化患者如果合併大量腹水的患者,會因少尿、大量腹水而感覺腹脹。
肝病患者出現腹脹是最常見也最頑固的臨床症狀,中醫認氣滯、脾虛、溼熱及血瘀等因素皆可導致腹脹。
如果是氣滯為主要原因,表現為上腹部脹滿痞塞,且連及脅背,甚則因脹致痛,每遇情志刺激而誘發或加重,脹時上腹部叩之如鼓,噯氣或放屁後稍減輕。
如果是脾虛引起的腹脹,表現特點為肝病日久,長期食慾不振,食少腹脹,食後加重。肝病最易傳脾,“肝一病,即延他髒……肝氣一動即乘脾土,作痛作脹,甚則作洩……”。
如果是血瘀引起的腹脹,表現為病人少腹部持續性作脹,晝輕夜重,觸診腹部如常,無脹滿之外徵。
如果是溼熱溼熱導致的腹脹,表現特點為胃脘少腹脹滿,甚至充斥滿腹,呈持續性,過食肥甘厚味則更甚。經雲:“諸腹脹大,皆屬於熱。”《河間六書》說:“腹脹大,鼓之如鼓,氣為陽,陽為熱,氣甚則如是也。腫脹熱盛於內,則氣鬱而為腫也,陽熱氣甚,則腹脹也。”。
如果是脾胃虛寒導致腹脹,表現為納呆腹脹,少腹常有重墜之感,得溫則舒,喜熱飲,或遇氣候寒冷時症狀加重。
如果是食積導致的腹脹,表現為腹脹多在食後為甚,病人常感胃脘部脹滿痞悶,噯氣不舒。
主要兼證:多有噯腐嘔惡,飲食不下,或嘔吐食物等。《內經》言:“飲食自倍,腸胃乃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