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這句話,好多人都覺得有水分,那是你們沒有去過東北。去了東北,你們就知道這句話,可不是亂來的。東北三省,用“地廣人稀”四個字,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在787300平方千米的地域上 ,不到一億人口,比越南的人口都少。並且物產又豐富,白山黑水之間,“南有漁場,北有糧倉。西有畜群,東有果園”,這就導致了東北菜的份量,大得驚人,每道菜那都是豪氣干雲。
小編整理出東北三省的十道大菜,以饗大家,讓大家看看東北人的“壕”!還是排名不分先後。
大馬哈魚
大馬哈魚,就是鮭魚。東北滿族“哈”就是吃的意思。大馬哈魚就是大馬吃魚的意思。傳說是古時,滿族人在騎馬路過烏蘇里江的時候,江中的鮭魚自動跳上岸來,於是連人帶馬飽餐一頓,因而得名。《舌尖上的中國》有捕撈大馬哈魚的介紹。每年9月和10月,在烏松,往往有大馬哈全席。不過小編的重點是這個“大”字,請看下圖。
大馬哈魚,煙燻可以做成冷盤,也可以加大白菜、寬粉燉煮,做出來都是一大盤,一大盆的。所以,燉大馬哈魚就成為東北的名菜——鐵鍋燉大魚的豪華升級版了(普通版只是燉胖頭魚,就是花鰱)。看看這分量,就知道東北人多“壕”了吧。
鍋包肉
鍋包肉,原名“鍋爆肉”,本來是鹹鮮口味的。是當年哈爾濱的道臺府的廚師,鄭興文師傅為了迎合外國人的口味,改成酸甜口味的菜餚。鄭興文按照菜餚的做法稱之為“鍋爆肉,”可能是老外發音不準,以訛傳訛,就成了現在的鍋包肉了。到現在為止,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了。
鍋包肉,現在已經傳承4代人了。據說檢驗一個東北廚子是否合格,只要一道鍋包肉就足夠了,三八飯店曾經有個女廚師,求教鄭義林學習鍋包肉,用了一晚上的時間,才掌握了鍋包肉的製作火候。
小雞燉蘑菇
小雞燉蘑菇,好多去過東北的人都說,不是很好吃。但這並不是菜不好吃,而是由於蘑菇搭配得不好,不能用松蘑,而是要用榛蘑。說到小雞燉蘑菇,小雞固然鮮嫩,但是缺乏菌菇的増味,其魅力也會削減不少。要知道在東北可是這樣評價這道菜的:“姑爺進門,小雞斷魂”。由此可知這道菜的美味了。
所以說小雞燉蘑菇中的菌菇才是主角,正宗的小雞燉蘑菇,用的榛蘑,就是白蘑科食用真菌。野生榛蘑是中國東北特有的山珍之一,號稱“東北四寶”。因為保鮮期很短,幹蘑菇燉小雞的味道就不如新鮮榛蘑的滋味鮮美。因此,吃到正宗的小雞燉蘑菇,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東北殺豬菜
東北的殺豬菜真的超級超級有名,這道菜原本是沒有名字的,或者根本就不叫這個名字,但是,是因為東北的農村在殺豬的時候才會吃的,所以才叫這個名字的。
因為這道菜裡面會放很多很多的酸菜,所以聞起來酸酸的,特別特別有食慾。一般做這道菜的時候,會放一些紅油和豆瓣醬進去,味道特別鮮美,又酸又辣特別開胃,冬天吃真的特別好吃啊。東北殺豬菜裡面還會放一些血腸,大家應該都吃過吧?真的非常好吃,而且看起來特別有食慾。配上白酒,大家一起吆五喝六,那真是豪氣干雲啊!
東北醬大骨
全國各地的東北餃子館,都有醬大骨賣,似乎是餃子的絕配。這個最早的起源應該是來自著名的“老都一處餃子館,”他們的的餃子,就是喜歡配各種京式的醬菜,諸如:京式燻雞、風味兔肉、京醬大肚等等,其中京醬大肚還是國家專利呢。不過,東北的醬大骨,怎麼看都不是一種小吃啊?
東北的醬大骨,好吃並不在肉上,而是在大骨頭上,啃來啃去的,舔舐著上面的滋味。一口餃子一口酒,一口酒來一口肉。這生活啊,就是越吃越有,越喝越有!
豬肉燉粉條子
豬肉燉粉條兒聽起來很土氣吧,人家可是四大燉(小雞燉蘑菇、鯰魚燉茄子、排骨燉豆角、酸菜燉粉條)之一呢。每次吃這道菜,小編都會哼哼“俺們那嘎豬肉燉粉條, 俺們那嘎都是活雷鋒。”的歌曲。小編小時,居住在一個東北大院裡,每次哪家一做“豬肉燉粉條”,聞著味兒,小編都要流著哈喇子,跑到別人家去蹭飯。
這道菜用的是五花肉,五花肉吃起來都是比較鮮美的,很多朋友應該都吃過,而且這裡面會放正宗的紅薯粉條,吃起來特別爽滑,紅薯粉條裡面吸滿了湯汁,真的超級好吃!這道菜有很多很多湯,配上饅頭一起吃,真的超好吃。
阿瑪尊肉
阿瑪尊肉,這個是滿族三大碗,或者八大碗之一,又稱之為“努爾哈赤”肉,是吉林的名菜,也是滿漢全席的前身,是炸的金黃酥香的方塊豬肉。
據說是努爾哈赤所傳下來的,《滿族簡史》記載努爾哈赤在東北起兵造反,侵略華夏的時候,立杆祭天,凡用兵事必祭。而祭祀所用豬肉,必選毛色純黑而無雜色者,並於神前宰割烹煮。不過想想,那時努爾哈赤作為漁獵民族,估計做的風味也好不到哪裡去,但是分量實在,一碗肉估計就能吃飽。還是經過後人不斷地改良,這道菜流傳至今,成為東北的名菜。
白肉血腸
這是老吉林留下的一道地方名菜。而且是排在吉林舊時的“四大名菜“(白肉血腸、參茸熊掌、什錦哈什螞油、清蒸翹嘴紅鰭鮊魚。後面三道野生食物,現在不讓吃了,只有白肉血腸還有)之首。不僅是菜品,還是祭品。
滿族薩滿祭祀殺牲後,將豬肉解成大塊,在鍋中用清水煮熟,其中肋下五花肉被稱為白肉。殺牲時以盆接血,用手把血塊捏碎灌入洗淨的豬腸中紮緊,放入鍋中煮熟,就是血腸。其中接血時篦出血中紅色雜質後,剩餘物就是所謂血清。白肉血腸作為供品擺放在供桌上,祭祀完畢後,家人圍坐分享。
久而久之,白肉血腸就成了最有東北民族特色的傳統菜餚。特別指出,吉林的白肉血腸中的白肉薄厚決定了菜品的檔次,肉片越長越薄越完整越好。特別是一些講究的老吉林人,常說大厚肉片子是給跑腿子拉饞的——白肉一旦切厚了,是上不得席面的。
手把肉
有人要問了,手把肉不是蒙古族的名菜嗎?不錯的,這就是東北之所以“壕”的原因了。就拿東北三省面積最小的遼寧來說吧,有山林、有平原,有漁場,有沙漠,有草原,遼寧省就有12部蒙古人居住。所以手把肉,作為東北的大菜有啥稀奇的呢?
手把肉,是蒙古族千百年來最喜歡的傳統食品。做法、吃法別具一格,先將羊按各關節,帶骨分割成數塊,再放入不加任何作料的白水鍋中,用大火煮熟,保持原汁原味,適當控制火候,只要肉一變色,即可食用。煮好的羊肉鮮而不羶,肥而不膩,易於消化。
清蒸燈籠鮑魚
最後,小編要介紹東北的海鮮。好多人都忽略了東北的海鮮。要不怎麼說咱們東北“壕”呢?你們去一下遼寧的大連就知道了,中原路、西安街、天津街這些大連的小吃街,處處攤位上都是賣海鮮的。遼寧的鮑魚產量可是佔了咱們中國鮑魚產量的70%,這樣的鮑魚大菜,小編怎麼能不介紹呢?
清蒸燈籠鮑魚是遼寧大連的特色美食菜。清蒸燈籠鮑魚的製作是用帶殼的活鮑魚,切成燈籠形狀,放入原殼,用蔥、姜、鹽、味精等做調料,上屜蒸七分鐘即成。這道海鮮既保持原有形狀和色澤,用筷子提起來像燈籠,放在彩盤上,又像一支大菊花,吃時再澆上汁液,特別鮮美爽口,沽酒而餐,別有風味。
這就是小編整理出來的十道東北大菜,道道都是彰顯了東北人豪氣干雲的性格。還有什麼東北硬菜沒有說呢?歡迎朋友們在討論區留言!
明確地說一句,小編不是東北人,只去過東北三次。上世紀末,坐著綠皮車,看著窗外的東北平原的青紗帳,一眼望不到頭,無邊無際,彷彿滿眼都是青綠色的海洋。那個時候,才對我們的祖國的地大物博,有了深刻的感受。我為我是一箇中國人感到自豪和驕傲。馬上就是我的祖國72歲生日了,這篇文章送給我最親愛的祖國!
(文中所用圖片部分來自網路,有版權需求的請聯絡作者刪除!)
本文由浪漫的何必問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