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著許多難以預料的矛盾。
在面對這些矛盾的過程中,若是無法對其抱有正確的心態,則會導致我們越活越累,無法獲得真正美滿的人生。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因與親人之間較為密切的關係,選擇苛責親人。
而在面對陌生人時,他們卻會有著較為客氣的態度。
透過觀察這些人的為人處世態度可以發現,他們能夠做到對朋友、陌生人事事忍讓,這也會導致他們在外人心中,普遍能夠留下較好的印象。
可在面對親人時,他們的態度卻會發生巨大的轉變。
心理學研究中認為,這類喜歡欺負“親人”,討好外人的人,有著這三種不良心態。
一、過於自卑
對於每個人的成長而言,自尊心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可若是一個人過分自尊,且其個人能力無法與自尊心相匹配,便會導致自身心態失衡,進而出現自卑的心理。
在心理學家看來,越是自卑之人,越會以外在的盲目衝動與自信,掩蓋自身的自卑想法。
一般來說,他們會有著外強中乾的性格特點,為了能夠更好地掩蓋內心的自卑情緒,他們便會做出許多看似誇張的行為。
現實生活中,此類自卑之人經常會作出一些遠超自身能力的承諾。
在兌換諾言的過程中,若是因自身能力無法達成諾言,則會導致他們成為他人眼中的笑柄。
受此情況影響,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他們甚至會不惜一切代價,以此維護自己的自尊心。
透過觀察這些自卑之人與親人相處的態度可以發現,他們在親人的眼中,普遍有著敏感且矯情的形象。
為了能夠維護自己的自尊心,他們並不會在意親人的感受,長此以往,他們與親人之間的關係便會越來越差。
二、欺軟怕硬
透過觀察那些喜歡欺負親人,討好外人的群體便會發現,他們的欺軟怕硬之舉,並不會為自己帶來更好的人際關係,反而會導致他們成為親朋好友所厭棄的物件。
對於這部分人而言,與親人相處時,他們會更加肆無忌憚,這便代表著他們性格中欺軟怕硬的特徵。
儘管在很多人看來,對親人肆意妄為,代表著我們對於親人的信任,而對外人畢恭畢敬,則代表著我們對他人的尊重。
可實際上,這樣的想法並不正確,對於這部分人來說,他們“拎不清”的態度,也會導致他們錯失許多真正應當珍視的情誼。
雖趨利避害是人類本能,可若人類無法以更加合適的方法把控內心趨利避害的慾望,便會受到此類錯誤思想的影響,進而做出許多傷害自身的舉動。
三、不懂感恩
從古至今,知恩圖報便是我國傳統美德中的重要內容,可在與親人相處的過程中,很多人卻無法認識到知恩圖報的重要性。
在這部分人看來,既然親人之間有著血緣關係作為連線,親人之間的互幫互致便理所應當。
他們非但不會做出感激親人的舉動,反而會在親人不能繼續為他們提供幫助時,心生怨恨。
相關研究中認為,此類心態便是“感恩的邊際效應”的實際體現。若想避免出現此類的錯誤心態,我們也應調整對待親人的看法。
在對待親人的過程中,我們理應付出更多真心,在對待外人的過程中,我們也應保持一定的距離。
畢竟只有親人才是我們人生中最堅實的依靠,外人所能給予我們的陪伴非常有限。
末尾良言
對於每個人來說,我們都渴望獲得親密關係,可在與親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卻經常做出傷害親人或逃避親人之舉。
相關心理學家曾表示,之所以人們會出現這樣的矛盾心理,也是因不同的心態結構。
在我們與外人接觸的過程中,為了實現自我保護,便不會令外人接觸到我們的內心深層結構。
而在與親人接觸的過程中,他們卻能輕而易舉地接觸到我們內心的根本層面,進而瞭解到更加真實的我們。
一般來說,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有著一些不為人知的弱點與缺陷存在,可見,在與親人交往的過程中,因彼此之間並無過多掩飾,便會互相暴露缺點,進而產生摩擦。
雖親人之間的矛盾與分歧不可避免,可若是我們經常欺負“親人”,並做出討好外人之舉,也會導致我們的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差,最終難以從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收穫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