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造車歷程已經走過了大幾十年,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在為了中國自主品牌的崛起努力著,尤其是在最初的那段歷史中,各行各業幾乎都投入到了造車運動中來了,而今天我們要談的就是一個由北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創立的汽車品牌。
從種地到造車
1986年,改革開放已經走到了第九個年頭,這一年,經濟制度改革成為各方面改革的最大亮點,鄧小平“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提法極大地激發了中國社會的活力,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人們也都紛紛響應號召“下海”經商,此時,河南孟州市西虢鎮西逯村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姚大軍也萌生了要大幹一番的想法。
當時國內的汽車行業還不是很發達,所以這也導致了汽車成為了身份的象徵,人們有錢了幾乎都想要買一臺轎車來彰顯身份,可是在那桑塔納動輒十八九萬一臺的年代,也並非所有的有錢人都能買得起。
於是姚大軍在這裡發現了機會,在他看來,當時的農民還很窮,都在想辦法脫貧致富,什麼能賺錢就幹什麼,所以膽子很大,什麼都敢想敢做,並不覺的造車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更不覺得一個農民造車很可笑。
他開始組織人手到全國各地搜尋購買造車要用的零件以及發動機、變速箱等,並且還高價聘請了揚州的一位敲白鐵皮的師傅來負責汽車鈑金,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最終在1986年,以自己花3.6萬元買來的一臺16座麵包車為參照,造出了第一臺麵包車,最後賣了3萬元。
三萬元讓姚大軍嚐到了賺錢的甜頭,同時也讓他認為造車其實並不難,就像後來“舒服哥”的那句名言一樣: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
接下來的兩年裡,姚大軍帶領著自己的小團隊一邊繼續叮噹地造著麵包車,一邊響應著國家“讓轎車進入家庭”的號召,開始照著桑塔納畫圖紙,終於在1988年底造出了第一代長劍轎車,並於第二年順利透過相關部門的稽核拿到了準生證,而姚大軍也因此成為了中國農民造車第一人。
此時,國內的轎車市場需求依舊旺盛,桑塔納等車型的價格依舊居高不下,價格低廉的長劍則正好填補了這一部分的空缺,此後,姚大軍更是制定了“先打天津,衝出河南;再打廣東,擴大影響;三打長春,震動一汽”的營銷戰略,也正是靠著這一策略,長劍汽車熱銷全國20多個省市。
如果說選擇跨入造車這個行業是誤打誤撞,那接下來對於長劍汽車的營銷,則可以說明他的成功絕非單純是靠運氣。
當時,張藝謀拍的電影《紅高粱》正在全國熱映,這部電影也將鞏俐捧成了當紅影星,於是姚大軍便立刻花了大價錢將鞏俐請來,作為長劍汽車的榮譽員工併為長劍汽車代言,這一操作直接將長劍汽車的影響力帶到了頂峰,不單單汽車銷量開始走高,連各地的計程車公司都開始爭相採購,據說最高峰時長春市裡每兩輛計程車中就有一輛是長劍。
靠著價格的優勢以及鞏俐所帶來的的明星效應,1993年長劍汽車的年銷量超過了6000臺,產值突破3億,工廠職工達到了3700多人。
長劍折戟
都說創業容易守業難,姚大軍面對著這一番成績,也不禁有一些飄了。
賺到錢後,姚大軍首先做的並不是用來更新換代產品以及提升汽車質量,而是帶領著員工們開始買房置地,再加上姚大軍本身並沒有太多的管理經驗,也導致了公里的管理極其混亂。
而且,長劍始終沒有在研發方面投入精力,從始至終都是在江浙一帶定製零配件然後運回工廠組裝,說直白一點其實就是一個組裝廠,沒有研發隊伍、沒有核心技術、靠錘子敲打、靠組裝造車的長劍汽車,問題越來越多。
1994年,隨著國產微型轎車品牌規模競爭加劇,長劍汽車開始出現危機,於是束手無策的姚大軍隻身北上長春,前往一汽尋求幫助,最終一汽答應,如果能籌措到近兩億改造資金,一汽集團將作為技術方,幫助長劍完成衝壓、焊接、油漆、組裝四大工藝技術改造。
本以為從創業之初就一直掙錢,籌夠2億元不是什麼難事,可是當姚大軍回到公司一查賬才發現,公司賬上幾乎是分文沒有,財務制度的不健全以及自己以往過分大方的批錢態度,最終導致沒能湊夠2億元。
這一年,長劍汽車的銷量銳減到了2000臺,而第二年則直接一臺都沒有賣。
陷入兩難境地的長劍汽車最終於1996年正式停產,但是姚大軍卻並沒有打算就這麼放棄,他轉頭就開始去生產三輪車了,並期待著有一天能讓長劍汽車起死回生,然而,隨著2006年6月工廠被嘉陵摩托收購,姚大軍復活長劍汽車的夢也再次破碎。
不過,長劍汽車這短短的十年,還是為後來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在長劍汽車停產兩年後,安徽省蕪湖市投資100多億元,打造了奇瑞微型轎車品牌,僅用兩年時間就形成6萬輛整車生產能力,而曾任中國奇瑞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詹夏來則認為,沒有焦作長劍,就沒有中國奇瑞,長劍的失敗也讓後來者得以警醒,低價車不能等於低質量車,中國的轎車界也把它當做案例,時常拿出來探討。
感謝關注!我是北城觀車,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指正,如果喜歡,懇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