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天對於格力電器的投資人是痛苦的,因為三季報業績下滑股價繼續大跌,其實即將過去的2021年對於格力電器的股東都是苦澀的,股價從最高的66元到現在的36元幾近腰斬,而且毫無止跌跡象。
股東戶數從年初的48萬戶增加到截止9.30的88萬戶,機構在大量減持而散戶在蜂擁接盤。這新增加的40萬戶及後續還將繼續增加的戶數都是抱著一個“價值投資”的理念,但在我看來如未來企業無大的戰略變化,投資者解套回本的可能性基本為零,甚至是越套越深。
格力電器的問題不是可以透過股價技術分析各種理論來判斷漲跌及走勢的。更不是拿三季報150多億淨利潤和10倍動態市盈去和寧德的90多億160倍市盈對比,談什麼估值高低及當前股價的合理性。要比的話格力去和工商銀行比比,寧德去和比亞迪去和美股特斯拉比比。
格力電器遇到的是兩個更為宏觀更為上層的問題,一個是行業瓶頸,一個是企業領導人瓶頸。
首先,格力電器所屬白色家電行業,從空調起家延伸出一系列家用電器產品。這讓我想起“民間股神”林園的一個影片,他講過去幾十年的成功經驗關鍵在於行業的把握,把握住了家電、房地產、銀行及白酒最黃金的井噴式發展週期,未來10年他繼續看好所有與嘴巴有關的行業。當然我覺得林股神應稍稍往新能源方向轉轉。所以一個行業進入飛躍式發展你跟上去拿住其中的龍頭勢必吃肉。而家用電器行業不能說是夕陽產業,至少也是進入到發展瓶頸階段。
所有單一類別家電產品在技術上不再有劃時代的革命性突破,最多隻是在智慧家居方面做些延伸。這就是導致產品購買頻率大幅降低使用週期變長。就像以前很多果粉IPHONE一出新款就換新,現在也會隔幾代換一下,最主要好像之間沒多大差異。電視、空調、微波爐使用的年份都叫長期。
記得前些年有什麼家電下鄉活動,說明那時在落後貧困小鄉村地區還有不少空白處。現在市場基本已經處於全覆蓋飽和狀態,而且從長遠來講這個市場還會進入到一個萎縮週期,這不是年輕人都不生孩子了。沒了人口發展紅利,家電行業直接沒落。現在想想到2035年新能源車將佔50%市場份額,2050年將全面停用燃油車,這和1980年-2000年家電黃金髮展期多像。投資和男怕入錯行一樣,起步就決定了高度及遠景。
其次,一家強大企業的發展高度往往由一個優秀領導人決定。看看蘋果的喬布斯、特斯拉的馬斯克,再到我們華為的任正飛。我們格力的董小姐曾經也可謂超級優秀,從基層銷售做起,將一家瀕臨破產的小廠發展市場超千億空調行業全球龍頭企業。但是那是一個野蠻發展的家電超級黃金期,董小姐的成功憑藉的是超強營銷手段及執行力。曾經有董小姐走過之處寸草不生一說,可見其強悍及霸氣。
但是每個人都有時代侷限性,曾經的成功利器某天就成為了發展的絆腳石。這段時間網上有張10多年前馬斯科和楊元慶在某論壇照片,楊是坐姿無比意氣風發高談營銷闊論,馬斯科說不太懂營銷而且顯得很拘謹。今天再拿出舊照來看誰是天才誰是蠢才一目瞭然,其實還是在於一個人的思想格局。我想這個故事董小姐和雷軍也演繹過。其實董小姐很早以前已經看到了格力電器的遠期危機,嘗試過跨界做手機造汽車等等全部以失敗告終,個人為了格力也幾近成了網紅。其實董小姐已經創造了難以複製的成功也竭盡全力了。
董小姐現在卻成為了格力電器想要繼續生存及發展的最大瓶頸。如果依靠格力強大的資源及實力8年前全部介入到新能源行業領域,今天的格力電器是可以和寧德時代、比亞迪爭一哥的。可惜公司一言堂,自己沒能力做好也不願交給有能力的來做,也不願意合作,董小姐的侷限性決定了格力電器的命運,至少到今天為止看不到希望。
投資最原始的準則其實很簡單,2000年時網際網路商業B-C大有前景,30多歲的馬雲擁有天馬行空的願景,孫正義只用了10分鐘,2000萬美元的天使就投了。而現在的家電行業+67歲的董小姐,讓我怎麼投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