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館,大家都知道是給旅客提供住宿的地方,旅客自然是活著的人,這是根本不需要解釋的常識,但是誰能想到有的旅館入住的不是人,而是遺體呢?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最近日本就頻繁爆出遺體住旅館的新聞。
在我們的普遍認知中,遺體有專門的安置地,人死亡後,放入火葬場殯儀館,親人進行遺體告別等程式後再將遺體火化安葬。
那麼,為什麼日本的遺體沒有送入火葬場,反而去住旅館了呢?
我們在解讀這個之前,先了解一下日本的人口結構現狀。
01 “多死社會”
日本目前總人口1.26億,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360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29%以上,是名副其實的老齡化社會。
但比起人口結構老齡化,更讓日本政府憂心的是出生人口。
2020年,日本國內死亡人口138萬人,出生人口87萬,死亡人數比出生人數多出50多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為-0.4%。
這也是日本從2010年起連續10年的人口負增長,日本從老齡社會開始逐步進入“多死社會”。
“多死社會”,簡單說就是,生的少,死的多,這也是老齡化社會之後必然產生的一種社會形態。
日本從2010年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開始,多死社會現象就已經開始漏出苗頭。
2015年日本的死亡人數突破130萬人,在沒有瘟疫戰爭等大規模導致平民死亡的特殊情況下,日本這種短時間內死亡人數激增,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少見。
據推測,日本死亡人口到2039年將達到峰值,死亡人數將攀升至167萬人。
這個數字觸目驚心,但無法迴避。
02 火葬場不堪負荷
由於死亡人數驟增,日本國內火葬場超負荷工作都無法滿足民眾需要。
往往有人去世後,等待一週以上遺體才能被火化,人口密集的城市甚至要等待10天以上。
比如在東京,每年死亡的人數大約為11萬,平均每天有300多人死亡,但火葬場僅有26處。
每場火葬需要時間大概3個小時,火葬場內的火爐每天只能使用三四次,即使每天不間斷地工作仍然無法解決火葬場不足的問題。
此外,各處儲存遺體的冷庫、冰庫等也是供不應求,總處於滿載狀態。
日本的葬禮流程從親人逝世到火葬、安置骨灰大約花2、3天,無法及時火葬的話整個流程所用時間就會加長。
這就使得死者親屬們在悲痛之際還得花費更多的金錢精力來處理接待客人等相關葬禮事宜。
由於等待時間過長,死者不能及時入土為安,也導致在世親屬感情無法平息,家屬情緒崩潰的情況時有發生。
03 建火葬場困難重重
火葬場不夠用,多建幾個就是了。火葬場不是高科技產品,建造沒有難度,日本政府為什麼沒有滿足民眾需要多建幾個火葬場呢?
在日本,建火葬場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其實不僅在日本,在整個東亞地區,由於文化禁忌,火葬場建在哪裡都是政府的難題之一。
因為它建在哪裡都不會受到附近居民的歡迎,普遍認為家附近有火葬場不吉利。
日本著名城市名古屋就面臨著這樣的典型難題,該市在1999年就在一塊叫“Yagoto”的墓地旁,籌劃建設第二個火葬場。
火葬場連著墓地,本來是一項便民措施,但遭到周圍居民的強烈反對,最終這項耗資超過1億6000萬美元、有30個焚化爐的工程歷時10餘年都沒有建設完成。
名古屋的例子無獨有偶,在日本各城市普遍存在。
日本建設火葬場一般會在當地公開招標建設計劃,往往選址一公佈,附近居民就會想出各種理由加以阻止,最終導致建設計劃胎死腹中。
即使政府已經批准實施的建設計劃,但就如同名古屋,也會在當地居民強烈反對下,無法開工,或者開工後無法繼續的事例很多。
除了文化禁忌,日本高地價也是建設火葬場的難題之一。
高地價讓火葬場成本巨大,在政府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火葬場在經濟上就失去了建設的先決條件。
另外,日本部分土地是私有制,歸個人所有,這部分土地在法律上是屬於個人私產,沒有主權人同意,政府也不能隨意徵用,這也客觀加大了火葬場建設的難度。
04 遺體旅館
火葬場不夠用,建設難度又大,可是在等待火化前遺體又不能不安置,在這種市場需要下,日本就出現了獨特的“遺體旅館”。
遺體賓館,作為安放遺體的旅館,它們的房間放置的不是普通的床,而是一口口棺木。
這些房間根據價位和需要配有不同棺木,有的棺木帶有溫控設施,讓逝者時時處於最適宜的溫度。
棺木的蓋子是透明的,死者親友來追悼死者時,可以透過蓋子清楚地瞻仰到死者的遺容。
有些遺體旅館還為逝者家屬提供搬運遺體服務,他們配備專門的運輸汽車為逝者家屬運輸遺體。
遺體被運至旅館後,按照相應的序列號被存放在冷藏室。
逝者家屬想追悼逝者時,只要刷下特定的房卡,存放於冷藏室的遺體就會自動運輸到見面室,在等待火化期間,家人朋友可以隨時過去看望死者。
這些旅館除了停放遺體的房間,也有讓親屬朋友祭拜的祭臺,滿足親屬的哀悼需要,某些遺體旅館還給守靈親屬提供睡覺地方。
根據需要,遺體旅館也可以舉行價格不高的小型守喪和追悼儀式。
這些遺體旅館的價位不同,每天費用從人民幣從500多元到200元不等,最低一天只要3000日元(170人民幣),這個價格可以說很親民了。
在裡面停上一週的價格大家也都可以接受,算起來,遺體賓館要比大型殯儀館更具有價效比。
除了存放遺體,遺體旅館還能提供整個葬禮的一條龍服務。
從遺體搬運、安置、守靈、告別儀式、遺體火化,乃至火化後骨灰的安置,遺體旅館都可以全權包辦。
遺體旅館包辦葬禮整個流程的費用大概在45萬日元,2.5萬元人民幣左右。
據統計,在日本,一個葬禮的平均花費約為200萬日元,11萬元人民幣。這樣一比較,遺體旅館的服務和價位顯然不但省力,還省錢。
為了佔有市場,某些遺體旅館最低套餐價格為18.5萬日元,約合1.1萬元人民幣。
雖然價格低廉,但該有的服務,比如,提供鮮花,逝者的壽衣、靈柩、把遺體從醫院運到賓館以及從賓館運到火葬場的交通,以及存放骨灰的骨灰盒等等,一樣都不缺少。
如此高的價效比,遺體旅館在日本擁有不小的市場也就不足為奇了。
正是因為遺體旅館提供的這些周到又經濟的服務,不但讓一部分等待火化的逝者家屬將逝者安放在這裡,也有部分只想和逝者做個簡單告別儀式的逝者家屬主動選擇這裡的服務。
日本傳統的葬禮是,逝者在醫院去世後,其親屬將其遺體運到家裡,在家裡守喪一晚,第二天邀請親朋好友鄰居到家中舉辦追悼儀式。
但隨著城市化,鄰里關係淡化,曾經一家喪事,街坊鄰居都來幫忙的情況不再存在,牽動整個社群的葬禮慢慢變成了自己一個家庭的私事。
而伴隨著低生育率少子化,一個家庭的核心成員的數量也開始減少,甚至部分逝者無兒無女。
街坊四鄰不再參與,家庭成員的減少,讓葬禮的規模日益縮小,甚至部分家庭僅憑自身無力舉辦一個葬禮。
在這種情況下,將喪事委託給遺體旅館是無奈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日本人自己也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日本目前的低生育率少子化的情況如果不能有效改變。
那麼,喪事由遺體旅館這樣的社會機構全權辦理將是大多數日本人未來的選擇。
05 老無所葬
火葬場不夠用,市場自然地出現“遺體旅館”來滿足民眾需求。
而且,隨著都市化的日益加重,人口少的城市會逐漸荒涼乃至消失,政府在這些城市建立火葬場會變得相對容易。
日本國土面積不大,交通運輸又非常發達,只要政府致力於解決火葬問題,遺體轉運也不是難事。
即使部分人不願異地火化,也可以將遺體存放在遺體旅館耐心等候。
現在日本很多人也已經接受了這種方式,如果政府再給予適當補貼,相信火葬場不足的問題會得到妥善解決。
低生育率、老齡化社會是導致日本進入“多死社會”的根本原因,也是日本的癥結所在。
低生育率是全球經濟發達國家共同遭遇的難題,只不過日本同時伴隨著嚴重的老齡化,這讓它的社會人口結構變得格外脆弱和危險。
但是這個癥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的,它不但需要行之有效的措施,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日本的現狀,由多死社會所產生的養老及其相關事宜都已經擺在眼前,可以說火燒眉毛般緊迫,這是日本政府現在亟需解決的問題。
我們知道,日本目前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已經高達29.1%。
據相關資料推測,到2040 年,日本65 歲以上老年人的人數將增至3921 萬,所佔人口比例約為35% 。
而在65歲老人當中,將有三分之二的女性和接近一半的男性壽命可以達到90歲以上。
這是什麼概念呢?就是在日本街頭一望,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是老人,並且這些老人超過一大半都是90歲以上的高齡。
不要說這些耄耋之年的老人在世的養老問題,就是他們的身後事都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日本女性平均壽命達87.5歲,也就是說大多數日本女性去世時都是八九十歲的高齡。
就以去年為例,死亡的女性中有約37%超過90歲,這個數字也就意味著,她們已經沒有多少在世並且還有能力來參加她們葬禮的朋友了。
日本男性平均壽命是81.5歲,世界排名第一。
但與高壽相對應的卻是,近20%的日本男性從未結過婚或養育過子女,這就導致他們幾乎沒有為他們料理葬禮的親屬。
日本在家孤獨死去的人數逐年上升,比如,在東京,近些年65歲以上、在家裡獨自去世的人翻了一倍多。
最慘的獨居老人在家裡去世後,有時都不能被及時發現,個別老人去世後若干天后才被人發現。
這些老人通常經濟上很窘迫,有些家屬不想把遺骨接回就直接讓火葬場自行處理,火葬場也無法全部妥善安置,例行誦經後,骨灰就被遺棄了。
死後無人料理後事,甚至死後都沒有人知道,這是日本老人的現狀,日本到2060年老齡人口將達到39.9%,屆時幾乎一半的日本人都是老人。
如何做到讓這些老人活著時候老有所養,死後也有足夠的尊重,這是日本政府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也是它長久需要揹負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