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63軍從朝鮮回國後,為何駐防石家莊?南北通衢,燕晉咽喉
石家莊經常被網友調侃為“國際莊”,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我國唯一一個以村莊命名的省會城市。雖然石家莊聽起來樸實,可實際上卻是我國的軍事重鎮。
石家莊不僅有大名鼎鼎的石家莊步兵學院,而且也是北京軍區王牌勁旅第27集團軍的駐地。鮮為人知的是,第63軍(第63集團軍前身部隊)也曾駐紮於此。
圖|河北省會城市石家莊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央軍委以晉察冀軍區所屬冀中軍區第7、第8、第9軍分割槽部隊主力及第6、第10軍分割槽部隊各一部為基礎,組建了冀中縱隊(楊成武縱隊)。
冀中縱隊幾經發展,於1949年1月改稱第63軍,下轄187、188、189師,隸屬於華北軍區第19兵團戰鬥序列,由鄭維山、王宗槐分別擔任首任軍政主官。
圖|會攻太原中的第63軍
第63軍組建沒多久,就參加了會攻太原。太原解放後,第63軍隨兵團轉隸一野建制,參加瞭解放大西北,扶眉戰役、隴東追擊戰、蘭州戰役、寧夏戰役……都留下了第63軍的赫赫戰功。
1951年2月,第63軍跨過鴨綠江參加了抗美援朝。隨即,第63軍投身於第五次戰役。是役,第63軍臨危受命在鐵原阻擊“聯合國軍”,成功掩護大部隊撤退。
圖|志願軍第63軍向敵發起進攻
鐵原阻擊戰打的極為慘烈,打到最後連炊事員都衝了上去。傅崇碧率第63軍與敵血戰13天,殲敵1.5萬,自身也付出了1.2萬人的傷亡,筆者實在不忍多寫。
戰後,彭老總高度評價第63軍:
祖國感謝你們,我彭德懷感謝你們,我要向祖國,向黨中央,向毛主席彙報,你們是真正的鐵軍!
1953年9月,第63軍從朝鮮回國,駐防河北石家莊。當時的石家莊並非河北省會,城市規模遠不及今日。在筆者看來,第63軍駐防石家莊,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深層次原因:
其一、“十字”型交通樞紐的鐵路優勢;
1902年,石家莊的歷史發生了重大轉折,京漢鐵路在此建戰。1904年5月,中、法合資修建正太鐵路,於1907年正式竣工。正太鐵路全長243公里,橫穿太行山而過。至此,石家莊“十字”交通樞紐雛形初現。
圖|石家莊“十字”鐵路樞紐
1940年6月,石德鐵路正式開工,於1941年2月竣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石德鐵路延伸了正太鐵路,強化了石家莊“十字”交通樞紐格局。彼時,石家莊還不是河北省會,可也隱隱具備了省會的交通優勢。
其二、南北通衢,燕晉咽喉;
解放戰爭初期,石家莊就成為了敵我雙方爭奪的大城市。1947年11月,晉冀魯豫野戰軍楊得志、羅瑞卿兵團解放石家莊,首開我軍大城市攻堅戰的先例。得知石家莊解放,毛主席給予高度評價:
從此,已經沒有什麼國民黨的設防城市,打不開的了。
由此可見,石家莊軍事地理之重要性。石家莊舊稱石門,其軍事地理特點確實是像一道堅不可摧的石門,橫亙在太行山口,屬於典型的易守難攻之地。
圖|河北省地形圖
如上圖所示,石家莊以東是華北平原,又背靠太行山,就是一塊釘子。此外,滹沱河具備泥沙多、善衝、善淤、善徙的特點,水寬浪急時常阻斷南北交通。
建國後,滹沱河經治理,其戾氣大為收斂。概括起來一句話,石家莊依太行而踞平原,靠滹沱河控南北通衢,此所謂“南北通衢,燕晉咽喉”之地。
其三、工業基礎底子好,經濟物質條件相對優越;
建國前,石家莊憑藉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形成了與鄭州頗為相似的“鐵路—商貿—工業”發展模式。援引1947年資料,石家莊擁有大小工廠27家,年產總值達到了2000萬元的規模。雖說工業規模尚小,可也是燕趙大地一顆摧殘的明珠。
圖|石家莊老照片
1953年,我國開啟具有奠基意義的“一五”計劃,工業基礎底子好的石家莊,被明確為重點建設城市。一般而言,工業基礎底子好的城市,經濟物質條件都不錯。第63軍駐防於此,便於軍隊建設和發展。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理解第63軍為何要駐防石家莊了。但是,第63軍駐防石家莊的歷史不長。1969年10月至12月,第63軍分批移防山西太原。隨後,第27軍移防石家莊。1985年6月,第63軍整編為第63集團軍。
圖|第63集團軍舊照
2003年,我軍實施二十萬大裁軍,第63集團軍奉命撤編,併入了第27集團軍。2016年2月,北京軍區被裁撤,第27集團軍轉隸中部戰區陸軍戰鬥序列。2017年4月,第27集團軍被裁撤,其所屬部隊併入兄弟部隊。
參考資料:
[1]《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3軍簡史》(楊瑞鵬.〈軍事歷史〉);
[2]《河北省省會的歷史變遷》(河北黨史網);
[3]《西柏坡故事 | “石破天驚”的奠基禮》(石家莊釋出);
[4]《【輝煌70年】大型系列報道第三篇——〈石家莊工業的前世今生〉》(石家莊新聞廣播);
[5]《我軍集團軍三次裁減:從24個減為13個》(軍史專家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