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大街上隨便問一個人,中國軍民全面抗日始於哪一個事件,又發生在哪一天。我想每一個國人都能夠清楚明白的告訴你,始於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但如果要問,那一天在盧溝橋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又是誰打響的第一槍。我想沒有幾個人能夠清楚明白的告訴你。
1937年7月7日的北平,已經被日軍三面保衛。在日本的扶持下,溥儀的偽滿洲國已經將所謂的國界劃到了,離北京不足五十公里的霧靈山。在北京的東邊通州,殷汝耕這個賣國賊則在土肥原賢二的支援下,成立了所謂的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公然投以叛國。而在北京西面的內蒙,日本也扶持了一個滿清王爺,成立了一個偽政府。北平儼然成為了抗日的第一線,岌岌可危。
從37年的春天開始,日軍就頻繁的向平津一帶增兵,在北平周邊駐紮的日軍多達三、四萬之多。在這期間,日軍與駐守平津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也就是宋哲元部,多次爆發小規模的衝突。不過,最後都透過政治手段得以解決,並沒有爆發更大規模的衝突。
這年的五月,實在不願意與日軍糾纏的宋哲元,以養病為藉口回到了山東老家。宋哲元剛剛離開北平,日軍就開始頻繁的在豐臺,進行奪取盧溝橋,控制北平的軍事演習。而此時駐守平津的,十萬二十九軍戰士也嚴陣以待,注視著日軍的一舉一動。
到了7月7日這一天,日軍一個近5000餘人的旅團,在盧溝橋周邊進行挑釁式的演習,雖然日軍在家門口耀武揚威,但為了不引起事端,二十九軍的戰士還是一忍再忍。然而到了夜裡10點左右,宛平縣城東北方向突然傳出的,一陣詭異的槍聲徹底改變了局面。
一個多小時後以後,日軍第一聯隊三大隊第八中隊的中隊長清水節郎,突然帶人來到了宛平城下。對守城的將士說,日軍演習的時候,因為遭到了中國軍隊的襲擊,導致一名叫志村菊次郎的日本戰士失蹤,並要求守城的將士開啟城門,讓日軍進城搜查。
清水節郎的這一無理的要求,遭到了29軍219團團長吉星文的斷然拒絕。清水節郎見中方始終不同意開啟城門,讓人向大隊長一木清直和聯隊長牟田口廉也,彙報了這一情況,大批的日軍隨即向宛平方向集結。
到了深夜12點鐘左右,國民政府冀察當局接到了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的電話。松井向冀察當局說明了這一情況,並要求冀察當局下令宛平縣城守軍開啟城門,讓清水節郎等人進城搜查。
這一無理的要求自然,也遭到了冀察當局的反對,並以日軍深夜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為藉口回絕了松井。此時,情況愈演愈烈。日軍從以士兵失蹤為理由,轉而揚言遭到了我方的殺害,堅決要求開啟城門,讓日軍進城捉拿兇手,這更激起了守軍的不滿,雙方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這只不過是日軍蓄謀已久的策略而已,目的就是哄騙我方開啟城門,日軍可以趁虛而入。日軍見小把戲已經被識破,透過這種方式無法誆騙我方上當。見軟的不行,就採取了硬的方案。松井再一次給冀察當局打了電話,直接揚言威脅,若是中國守軍不放日軍進城調查,日軍將採取武力手段,開啟宛平城的大門。
冀察當局為了平息日方的怒火,不挑起爭端。雖然沒有答應讓日軍直接進城,但同意日方派出專員和中方一起到盧溝橋附近調查事情的前因後果。此時已經是凌晨4點多鐘,然而還沒等雙方談判好。已經按捺不出的一木清直打響了槍聲,隨即日軍第三大隊向宛平城開起了炮。駐守在宛平的29軍戰士,見日軍槍炮齊響,隨即展開了反擊。
這打響第一槍的就是一木清直,授命他開槍的就是牟田口廉也,整個時間的馬前卒就是清水節郎和志村菊次郎。
其實,早在松井和冀察當局溝通的時候,志村菊次郎就已經回到了部隊。他的消失,只不過是日軍全面侵華的藉口而已。在多年以後,日本也曾承認,這本就是一場計劃。早在這年的3月,日軍就做好了進攻北平的方案。
那志村菊次郎去了哪裡呢?這個七七事變導火索式的人物,當時是因為在演習期間鬧肚子,導致離隊。全面侵華開始後,日軍將志村菊次郎送回了日本,五年以後他又被派往了緬甸戰場,最後被孫立人將軍的遠征軍給打死了。
馬前卒清水節郎的第八中隊,在兩天後被二十九軍戰士全殲,清水節郎下落不明,至於他究竟去了哪來無從得知,我猜應該是死在了二十九軍戰士的大刀之下。對於侵華最急不可耐的一木清直則是在瓜島之戰中被美軍大敗。自覺無顏再見天皇的他,最後切腹自殺,也活該他有這樣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