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如果真給了李雲龍一個裝甲師,他說不定會因為打敗仗被撤職槍斃。
原因如下:
1.他不具備指揮合成軍的經驗和能力。李雲龍的全部軍事經歷,都侷限於一名步兵軍官,有一點步兵輕便火炮的運用經驗,對其他軍兵種連起碼的接觸都沒有。
手握我軍最強大的一支攻擊力量,把仗打成一團漿糊,最後的歸宿可想而知。
這是二戰時期一個德軍裝甲師的編制表:
第二,他沒有有效的參謀組織。即便李本人是天縱英才,在高材生趙剛的協助下快速補習了相關課本知識,仍然意義不大。拿破崙戰爭的最後階段,反法聯盟總結出了拿破崙的巨大弱點——統帥部。
戰爭開始以來,拿破崙自己一個人可以完成巨量的參謀工作,這是巨大的天才,但同時導致法軍沒有系統的參謀部培訓使用方案,其他的將領也只能機械的服從拿破崙的命令。當參戰軍隊還侷限在十幾萬人、每個戰略方向上幾萬人的時候,拿破崙可以靠他自己的超強大腦、一堆傳令兵、幾個敢打敢拼的將領控制全域性,但當戰爭逐漸發展到四五十萬人、十幾個戰略(戰術)方向同時發生情況時,拿破崙就力不從心了。
萊比錫戰役中,這個問題已經直接導致了拿破崙的慘敗和撤退中的大混亂——在整整三天時間裡,法軍竟然忘記在自己唯一的退路上架設浮橋,而且因為混亂的命令傳遞和行軍管理,過早的炸燬了唯一的石橋。
失去退路的法軍三萬人被俘,同時波蘭復國的希望、未來可能的波蘭國王波尼亞托夫斯基就在混亂中被淹死。
萊比錫戰役後,聯軍更是依靠數量優勢,在拿破崙親自指揮的方向上避戰,專打他手下的將領。二戰時期一個合成軍隊的指揮、通訊、火力計劃、後勤安排、道路規劃比拿皇時代複雜百倍,李一個人,加上他手下那幫營長連長,能搞得過來?我軍直到遼瀋戰役,東北民主聯軍主力攻打錦州,也只有96門炮,這都需要聯軍指揮部方面軍一級的參謀機關和東北局全體幹部骨幹全面動員上陣來搞計劃和戰場保障了,靠李雲龍那個旅級架子的指揮部,唯一的可能就是拉胯。
第三,部下無法有效運用裝備。燃料倒不是問題,你都開了金手指,讓一個師穿越了,延長石油再穿越我看也合理。不過,德軍裝備是出了名的細分品種多、維護困難、可靠性不足,在山西綏遠那種地形和道路上,這個部隊打一週的運動戰,還能剩下40%能跑的麼?日軍倒是要笑開了花,跟著撿洋落就行了。
第四,缺乏野戰防空能力是致命傷。蘭封戰役、淞滬戰役中,蔣軍都對日軍使用了裝甲部隊,淞滬戰役拉胯的協同就不提了,蘭封戰役中蘇式裝甲部隊的使用要成熟得多,但在取得一定突破後,日軍航空兵迅速抵達戰場,幾下就把裝甲部隊打得不敢運動。骷髏師的高炮編制只有一個營,很難覆蓋廣大戰場,編制安排上就不是空中劣勢一方的思路,比如軍改前的解放軍,一個摩托化步兵師五個團裡,都遍了一個高炮團,營裡面五個連裡也有高炮(高機)連,這就是二戰後對己方空軍沒有信心的正確打法:靠野戰防空減少對方空中力量的效能。
戰爭中最重要的是人,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這世上沒有靠瞎拼命瞎指揮就能成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