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我是大伊萬
根據《國防軍事早報》報道,近日,東部戰區陸軍航空兵某部,派出直-10型武裝直升機首次加入了臺灣海峽、臺灣本島西南空域戰備巡航任務。同時,對岸防區部門對此次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武裝直升機、運輸直升機等在臺灣本島周邊的行動,也在第一時間予以了證實。
對於中國陸軍航空兵派出直升機戰巡臺灣海峽的訊息,大伊萬看了看軍迷老爺們的評論,很多人的評價可謂“平平無奇”:畢竟相比今年以來出現在臺灣本島西南空域的其它機型,比如經常大機群出動的殲-16,前段時間剛剛一次出動了12架之多的轟-6K,還有空警-500、空潛-200、運-8高新這種戰役支援機型,直-10這種陸軍的直升機出來到底有啥用處?
路透社根據公開資訊統計的大陸解放軍空軍戰機在中國臺灣附近飛行的情況
其實,在大伊萬看來,直-10型武裝直升機開始實施海上作戰訓練,在部隊訓練層次上,體現出了“一五軍改”後人民軍隊打通軍種協同、實施整合作戰的最新軍改成果;而在戰役戰術層次上,符合未來可能到來的“地動山搖”中,戰略戰役軍團可能賦予陸軍航空兵的戰術任務。
一五軍改成果:打通軍種協同
先說第一點好了,在之前的文章中,大伊萬曾經分析過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左右、人民解放軍在東南沿海國土防空作戰中,海軍航空兵和空軍航空兵分別承擔的任務。當時大伊萬指出,按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民解放軍在國土防空、空中戰役中的航空兵運用體制,基本上是“軍種分割,各管一塊”,海軍航空兵負責對海上目標的攔截作戰,待海上目標進入陸地後,則向空軍航空兵實施火力移交,由空軍航空兵負責陸地上空的攔截作戰。
形成這種“各管一段”的作戰體制的原因,主要是海上飛行所需要的長波導航臺一般歸屬海軍航空兵管轄,空軍航空兵手中沒有海上飛行所需的導航、指揮裝置等。如果空軍航空兵需要進入海上飛行,即使是簡單的小編隊飛行,也需要經過複雜的跨軍種協同程式,由海軍導航臺指揮空軍航空兵的編隊飛行,而如果遂行大規模空中戰役,這程式就要更復雜了。
除了空軍航空兵海上飛行需要複雜的協同程式,其實陸軍航空兵的海上飛行也是一樣、甚至要更加複雜,畢竟對陸軍航空兵的指揮程式和空軍航空兵不同,對直升機編隊的指揮邏輯、指揮要點也和在空的固定翼飛機不同。從“一五軍改”之前的情況看,我軍陸航部隊雖然也時常進入海上飛行,但一般不會脫離岸基陸航前進指揮所的指揮範圍,其指揮半徑能夠滿足日常演訓的需要,但是如果要遂行真正的跨海作戰,當然還是有差距的。
而伴隨著“一五軍改”和戰區體制的建立,毋庸置疑的是,我軍諸軍兵種之間的協同體制正在被逐漸理順,指揮硬體之間的通用程度正在穩步提高,為戰時戰略軍團內諸軍兵種之間的協同建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也為我軍真正實現多軍種聯合作戰創造了條件。從這個意義上看,陸軍航空兵直升機編隊開始戰巡臺灣海峽,甚至前出到臺灣海峽中線、進入臺灣本島西南空域,雖然乍一起來沒有什麼、似乎完全是“常規的訓練行為”。
但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可是有十年功夫的,直升機編隊戰巡臺灣海峽,在其背後反映出的我軍軍改後編制體制、部隊演訓方面的可喜變化,卻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戰役戰術層次:符合“地動山搖”的任務要求
說完了“一五軍改”導致的部隊作訓體制上的變化,咱們來談談戰役戰術層次上的問題。其實從最簡單的角度來說,大伊萬覺得,陸軍航空兵的海上飛行、空軍航空兵的海上飛行,本來就應該是常規的戰訓內容。畢竟,目前我軍諸軍種內的航空兵部隊都在不斷強調全域到達,全域作戰,既然是全域作戰,那麼以我國的海岸線長度和臨海經濟區的面積來看,海上飛行和海上作戰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用來實施演訓那當然是應有之義了。
“地動山搖”中的戰術科目
而從“實戰”的角度來看,直-10型武裝直升機戰巡臺灣海峽,包括戰巡臺灣本島西南空域,大伊萬認為主要演練的是兩個戰術科目:
一是使用直升機遂行航空制海作戰科目。估計不少讀者聽到這個科目又要發笑。畢竟在大家的印象裡,航空制海這麼高大上的東西,一般都是殲轟-7A帶著YJ-83K/KH、轟-6K帶著YJ-12等戰役戰術反艦導彈遂行的。而以直-10型武裝直升機的情況,最多能帶K/AKD-10這種反坦克導彈,無論是實際使用射程,還是殺傷力都不太大。那麼,靠武裝直升機,到底能搞什麼航空制海作戰?
其實不然,就拿美國陸軍的情況來看,咱們前不久也說了,美國陸軍正在佛羅里達州的艾格林基地試驗使用AH-64E“阿帕奇衛士”攜帶“長釘-NLOS”遠端反坦克導彈,試驗目標就是用“長釘-NLOS”打擊海上目標。同時,美國海軍則在試驗靠無人艇前置部署,實施所謂的“分散式殺傷”和“分散式感測器”作戰,其主要的兵力使用模式是將大量小艇、甚至無人艇放在前沿地帶和沿海,用於監視我軍大艦隊的動向,乃至實施直接制海攻擊。
因此,從對付這些無人艇的戰術要求來看,使用殲轟-7A這種戰鬥轟炸機明顯效能過剩,畢竟這些無人艇的目標太小,不容易發現就不說了,使用YJ-83K反艦導彈去打任務價效比也非常低。因此,反而是武裝直升機這種裝備,帶著輕型反坦克導彈去打,任務價效比要稍微高一些。但是,從武裝直升機的態勢感知能力來說,光靠頭部的光電轉塔想要在茫茫大海上發現小型無人艇,應該還有些困難,暫不清楚我軍將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二是使用直升機遂行淺近縱深戰場遮斷和密接空中支援類任務。相比遂行航空反艦類任務,淺近縱深戰場遮斷、密接空中支援類任務就相對常規了,畢竟從武裝直升機這種裝備的設計初衷來看,無論美蘇,武裝直升機當初主要就是為了打擊地面裝甲目標、打擊前沿築壘地域和固定火力發射點而設計的,裝備的反坦克導彈也是為了打擊這些目標而最佳化的。
而從對岸的海岸防禦戰役佈勢來看,在灘頭抗擊階段,對岸的甲種、乙種後備部隊將按照既定的海岸防禦計劃,依託築壘化的強固工事,也依託既設的灘頭障礙等,對登陸部隊的泛水上陸、建立穩固的登陸點登陸場實施頑固的火力阻滯,破壞對方第一梯隊上陸;而在戰役反擊階段,對岸預計又會出動第6軍團的多個打擊旅,乃至作為總部預備隊的空騎旅、海軍陸戰旅等,向被阻滯在灘頭上的登陸兵實施強有力的裝甲進攻,將登陸兵聚殲在灘頭、消滅於陣內。
因此,預計在上陸階段,登陸兵遭遇到的、對岸武裝力量依託堅固防禦工事實施的火力抗擊會非常猛烈,而在縱深進攻階段,登陸兵遭遇到的、對岸武裝力量實施的以坦克為先導的反擊也會非常猛烈,故無論哪個階段,實際上都給了我軍武裝直升機以大顯身手的時機,從這個意義上看,我軍的武裝直升機在臺灣海峽上空實施戰巡作業,可謂是武裝直升機的常規戰術運用。
要做的還有很多
當然,無論是試圖使用武裝直升機去實施“低配版”的航空制海,還是試圖使用武裝直升機去實施近距離空中遮斷、密接空中支援,大伊萬都得說一句:其實咱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圖源:微博@奇圓JeffHoly
航空制海就不提了,前邊說了,以武裝直升機的態勢感知能力來說,很難獨立遂行大洋廣域搜尋並發現無人作戰小艇,必須得到其它態勢感知兵器的支援;
臺軍公佈的解放軍航跡圖
而以密接空中支援的角度來看,從大陸出發到臺灣本島,這個飛行距離又有些遠。相對於固定翼戰鬥機來說問題不大,但對於武裝直升機這種兵器來說,距離太遠,一方面意味著大量的飛行時間要浪費在途中,真正的戰場上空時間比較短;另一方面以武裝直升機的作戰半徑來說,已經達到了武裝直升機常用作戰半徑的高界,這導致武裝直升機在特定戰區的密接空中支援任務中,可能會面臨著任務效率相對較低的問題。
因此,大伊萬覺得:儘管目前,陸軍航空兵已經邁出了第一步,開始使用武裝直升機向臺灣海峽、臺灣本島西南空域前出了,但是,更為重要的問題,是怎樣提高武裝直升機部隊的架次利用率和總體任務效率。這似乎意味著,將武裝直升機配置在海上的作戰平臺上,同時在任務中透過部署無人機、反潛巡邏機等的方式,綜合提高武裝直升機的作戰效能,已經成為我軍下一階段的演訓目標,對此,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