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陸若勉所在的新四軍救護站接到訊息,一支200餘人的國民黨突擊部隊,正在前往他們所處位置不遠的指揮部,敵人來勢洶洶,形式萬分危機。
就在國軍快要到達目的地,準備發動突擊時。震耳欲聾的槍炮聲卻在四周驟然響起,這下國軍指揮官慌了神,害怕自己中了埋伏,在一番交戰後,倉皇逃竄。
然而在他們撤走之後,從四周埋伏點卸下偽裝的新四軍部隊,卻僅僅有20餘人,這是怎麼回事呢?
1920年,陸若勉在上海出生。雖然出生在大城市,可是陸若勉的家庭條件並不是特別的理想,她的父親,是一名鞋匠。一般在大城市的小家庭出生的孩子,成熟的都要比正常的孩子要早很多,可能是看慣了周圍那些小姐,少爺們的生活質量,所以會一直激勵自己要努力,陸若勉也是這樣的,在她十二歲的時候,她就已經到捲菸廠裡開始做工,不過由於年齡太小,所以陸若勉不是正式員工。
她只不過是一個替補,在流水線上萬一有人要休息或者說出恭的話,陸若勉就會立馬頂替上去。可是就算這樣,年幼的陸若勉也沒有感到沮喪,依然會認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不會說因為自己不是正式員工,所以就在上面隨意地頂一下就離開。也正是這個小丫頭身上這種認真的精神,吸引了很多進步人士的注意力。
他們願意和陸若勉交流,告訴她一些進步的思想。對比一下自己周圍的生活,陸若勉也很快被進步思想影響,當時的上海,雖然是中國數一數二的大城市,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財富不過是掌握在那些處於金字塔頂部的人手裡,很多普通弄堂裡面的老百姓生活還是過得一窮二白。
正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以,陸若勉對於進步思想有著高度的認同感。有的時候,她會跟隨這些進步人士一起參加革命活動。組織上也很信任這樣的一個有著自己思想,做事認真的小姑娘。1938年,19歲的陸若勉接受組織的安排,進入新四軍。負責隊伍裡面的民運工作,為著革命運動,抗擊日寇獻著自己的一份力。
1940年,陸若勉來到了黃橋地區,當時新四軍的抗日戰爭條件是很艱難的,在正面戰場上,他們面對著日軍和偽軍方面的掃蕩,同時蘇魯戰區對新四軍也非常不友好,常常會用莫須有的罪名來進攻根據地。
在這裡,她大部分時間都是負責部隊的後勤工作,比如戰鬥物資的發放。運輸這一類的,當然,有的時候也負責在部隊裡傳播政治思想。可還沒等部隊在黃橋站穩腳跟,就有情報傳來,國民黨知道黃橋有一支新四軍部隊駐紮之後將他們看作眼中刺,肉中釘,要對黃橋地區的新四軍隊伍進行掃蕩。而且還是突擊掃蕩,當負傷的偵察員一瘸一拐地走進來的時候,陸若勉她們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原來國軍知道正面對抗上,可能在訓練有素,擅長游擊戰的新四軍身上吃不到太多的甜頭,再加上有特務找到了新四軍在黃橋的指揮所,他們便決定,抄襲一下中國兵法中的擒賊先擒王。
直接讓一支200人的小部隊攻擊指揮所,現在這支200人的部隊正在朝著指揮所方向進發。當時留守指揮所的戰士們加起來,滿打滿算也不過只有20幾人,而且這些大部分都是負責後勤的人員,並沒有經過正規的軍事訓練,面對著訓練有素,並且戰鬥素質極高的國民黨軍隊來說,基本上沒有勝算可言。
現在很多人都會抱怨自己懷才不遇,都會說沒有機會,可是有沒有人想過,就算機會真的會來,確定自己能抓住嗎?陸若勉就抓住了,所以她成為了英雄,當時整個指揮所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人心惶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自己就要交代在這裡的時候,陸若勉站了出來。由於當時在工廠大部分是屬於替補的時間,所以,陸若勉會去利用空餘的時候讀書,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她的腦海裡很快就閃出了一個特別適用當下的一個辦法,那就是諸葛亮的空城計。
當時的諸葛亮和陸若勉現在的情況極為相似,自己手上只有一些散兵遊勇,可是卻大開城門上,自己坐在城門上撫琴,讓一向多疑的司馬懿誤以為諸葛亮在城中藏著精兵,竟然放棄了這個可以大獲全勝的機會,選擇了撤退,而陸若勉也想到借用諸葛亮的這一招來對付國軍。
她讓戰士們拿著剩餘的幾隻槍和倉庫中所儲存的鞭炮等工具埋伏在國軍的必經之路上,一旦有國軍經過,就開槍,放炮,製造出非常大的動靜,讓國軍以為自己的周圍已經被新四軍包圍了,或者就是新四軍的主力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動向,趕回來了,不僅如此,過大的動靜也會提醒到在前線作戰的部隊,讓他們知道後方的指揮所正在遭受敵人的襲擊,這樣就會派出兵力回防,在這麼慌亂的情況下,陸若勉還能夠相出如此令人拍案叫絕的想法,真的讓人欽佩。
果真在國軍經過小路的時候,我方戰士的槍支,鞭炮卻冷不丁響了起來。國民黨軍隊當時就慌了,原來他們在出發的時候,也是聽說,前線的戰事吃緊,敵人後方守備空虛。
所以才想出這麼一招,派出這樣的一支突擊隊來直接攻取新四軍的指揮部,但是現在這一下,他們誤判是不是前線的戰事已經結束了,新四軍已經大獲全勝了。
那麼自己這二百來號人可是進入了新四軍的包圍圈裡,想要突圍出去基本上就難如登天了,於是國民黨的指揮官,當時就決定撤退,不與新四軍戰士們交火,知道自己兵力不如國軍的新四軍們也不追擊,只是嘴裡喊著勸降的口號,也就是這樣,陸若勉在不損失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嚇退了這些國軍,為部隊保留了有生力量,還有就是雖然當時蘇魯戰區的國軍對新四軍咄咄逼人,但是國共方面依然是處在國共時期,如果交火,我方也會理虧,考慮到大局,所以也沒發動追擊。她的冷靜,她的智慧,這種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勇氣,真的值得很多人去學習。
當然了,作為部隊裡面少有的女同志,陸若勉不僅有著這樣讓人欽佩的智慧,還有著女同志身上都會有的細心。
由於戰爭的深入,我軍在前線常常會取得勝利,取得勝利的同時,也會產生大量的俘虜,陸若勉就擔起了照顧俘虜的重任。在這些俘虜中有很多是日本的高階軍官,在他們看來俘虜就是對自己的侮辱,所有很多日本人寧願選擇切腹自盡,也不願選擇被新四軍俘虜,有的日本人即使當時被活捉了,但是進了戰俘營之後,還是會千方百計地死去,他們知道自己的手上沾滿了中國人的鮮血,他們覺得中國人是不會放過自己的。
可是陸若勉就像這些俘虜們說,我軍優被俘虜的種種政策,消除他們內心的恐懼,還主動照顧一些被俘虜的傷員,即使有一些人被法西斯思想荼毒已久,但是在他們聽到陸若勉和自己主動聊起家人,故鄉,這些直擊自己內心的東西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地流下眼淚。感動過後,紛紛對新四軍感激萬分,有的甚至選擇加入新四軍,目的就是為了讓戰爭早日結束,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
抗日戰爭之後,陸若勉繼續跟著新四軍的部隊。參加了中原突圍戰,後來在第三野戰軍中擔任文工團指導員,醫療隊隊長等職位,在旁人看來,在戰場上作戰是光榮的,可是在陸若勉看來,自己既然生為女子,就要發揮女子的特長,幫助戰士們管理好後勤,讓他們在戰場上沒有後顧之憂,奮勇殺敵,而在困難來臨的時候,自己也要臨危不亂,客串一下,指揮作戰,不能夠因為一次歪打正著就迷失了自我。
建國之後,看見戰爭結束,陸若勉也離開了隊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她先後在華東師範大學,擔任女生大隊的隊長,在南京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過,但即使陸若勉為人低調,但是新中國是不會忘記英雄,不會忘記功臣的,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雖然陸若勉離開了軍隊但還是被授予了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959年,她和丈夫甚至得到了毛主席的接待。
天下興亡,雖說匹夫有責,但是女子也會不愛紅裝,愛武裝,也願意出一份力,像陸若勉這樣正是新中國女同志的代表,她們不願意也做不了被束之高閣的大家閨秀,她們願意為了國家出一份力,來證明自己巾幗不讓鬚眉,讓我們隊這位女諸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