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成渝都市圈的兩大核心城市——重慶、成都的經濟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經濟第四級”得以鞏固!其中,重慶市完成的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了19951.89億元,同比增長9.9%,兩年平均增長6.2%。
成都市的前三季度GDP約為14438.75億元,同比增長10.0%,兩年平均增速也是6.2%——經濟增長力度,尤其是兩年平均增速依然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排名前列,成為推動我國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南生還注意到,在今年10月20日釋出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到,要將成渝經濟圈打造成“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這就是各大媒體提到的我國經濟發展的“第四級”。
前面“三級”,都是誰呢?
有第四級,那自然也就先有前面的“三級”——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是我國老牌的三大城市群、都市圈。其中,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並且是經濟規模最高,人口最多的核心區域”。
此外,長三角地區還是我國先進製造業中心,現代化金融和服務中心,立體綜合交通中心,科技創新、文化教育等多種綜合實力最強區域,是推動我國參與國際競爭,引領經貿、科技、文化發展的排頭兵。
粵港澳地區,是當前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也是城鎮化建設水平最高的區域,還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先行者。這裡既有深圳、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也有香港、澳門這樣的國際頂級城市——是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也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典範區域。
還有京津冀,集政治、經濟、貿易、文化、科技、交通等諸多要素與一體的綜合性城市群,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先進製造業中心,還是引領全國,輻射亞太及全球的世界級城市群。
第四級,快速跑來了
18.5萬平方公里,大約9600萬的人口的成渝城市群被認為是:連線國內、國外,推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新樞紐。其中,重慶市的定位更加突出:國際門戶樞紐、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先進製造業中心特點。
成都市的定位除了突出國際門戶樞紐地位外,更加側重“打造成我國重要的區域經濟中心、科技中心、世界文化名城等”——與重慶市的定位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特點,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在科技、經濟方面,重慶與成都已經取得了相對較好的成績,並且長期都是我國西部地區的經濟、科技、教育和交通中心,那在“國際門戶樞紐、世界文化名城”方面,兩者又有什麼新的推動因素呢?
首先,中歐班列、國際機場
南生認為主要有如下幾大新動能。首先是中歐班列和國際機場,自2011年3月份,重慶到杜伊斯堡(首列中歐班列)成功執行以來,成都、西安、武漢等全國主要城市紛紛加入進來,持續助力我國中西部地區走向世界。
資料顯示,中歐班列(成渝)僅僅在今年前八個月左右就運行了3500多列,佔據中歐班列開行總量30%以上,成為推動成渝城市群對外商品貿易快速發展的有力支撐,也是推動成渝建設國際門戶的重要支點。
除了陸路運輸,還有空運。成都已開通國際(地區)航線131條,規模位居中國中西部第一;並正在推動天府國際機場、雙流國際機場“兩場一體”運營,周邊城市還在佈局建設一批支線機場——正在積極打造世界級機場群。
其次,加強與中南半島的聯絡
基於特殊的地理區位優勢,成渝也在積極地加強與中南半島的聯絡程度——在我國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以及東盟諸多達成了RCEP協議後,成渝地區也加強了與東盟諸國的合作。其中,泰國方面就明確表示要“要充分利用RCEP發展與成渝的經貿往來”。
不久前,第十一屆中國(四川)—南亞東南亞國家工商領袖峰會在成都成功舉辦,會議中提到:正在建設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鐵路通道4條、高速公路通道8條),將成為汽車、機械、電子、食品、紡織、醫療等領域合作進一步加強的重要保障。
第三,美食、大熊貓、國家級文化公園
在打造國際門戶,世界級文化名城方面,成渝還有美食、大熊貓、國家級文化公園等特殊優勢。成渝同屬川菜系列,不僅是我國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而且早已走向世界,成為“創造新消費場景,塑造新消費品牌,搭建中外飲食、文化產業發展交流的重要平臺”。
“黑與白的多彩自然”,還有其“萌萌的外交屬性”,在建設、打造國際門戶,世界級文化名城方面,大熊貓的貢獻不可低估。並進而促進成渝地區乃至全國與國際社會在自然保護、生命科學、地理地貌等多個領域進行合作、交流的重要橋樑。
此外,還將加強區域內城市合作,統籌大中小城市發展,共建和共築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探索綠色轉型發展新路徑,迎接先進地區的產業轉移,帶動成渝地區的產業鏈、供應鏈、人才鏈等方面建設。
不再一一舉例,總之在諸多要素驅動下,成渝城市群將加強融合,形成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以高質量創新引領市場需求,不斷增強巴蜀文化的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第四級。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