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北諾丁漢有個小鎮,這小鎮的村民沒事就愛站在村口看熱鬧,一看就是看一天。
原來是小鎮門口有條“網紅路”,這條路與一條小河相互交叉,由於河水不深,鎮裡就沒給它建個橋而是直接讓來往車輛涉水過河。也因如此,每天都有不少車在這進水拋錨,被村民拍下影片發在網上。
知名度上來之後,不少人甚至慕名而來,網上的相關影片也不少,我們也拿著其中一個影片來看看。也就幾分鐘的時間,幾十輛車在同一個地點涉水失敗,其中不乏賓士、寶馬、奧迪等高階車。
看完這段影片後,心裡都會產生一些疑惑,這條路積水深度也不過輪胎三分之二,為什麼如此多的車敗在他的面前呢?
涉水技巧經不起實戰檢驗
圖片中這輛歐寶MOKKA(國內別克昂科拉)底盤比一般的轎車要高吧!而水深也就它的輪胎三分之二,然而駛出積水路面後,這輛車沒走多遠就熄火了。可能有人會說駕駛員技術不行,車頭扎進水裡時速度太快了,然而看完下面這張圖看,你就明白這並非駕駛技術問題。
同樣是小型SUV,這次駕駛員把速度控制的很低了,可是這輛雪佛蘭創酷還沒駛出積水路,發動機馬上就熄火了。這時可能又會有人說,駛來過來的地方下坡有點陡峭!那麼換個方向開又會是什麼結果?
這次出場的是一臺能見度比較高的大眾高爾夫6,結局和前面幾款SUV一樣。現在可能又有一種猜測,應該是這些車設計不夠好,所以我們決定找幾個豪車試試水。
豪車屢戰屢敗
首先涉水的是寶馬4系,看起來好像順利透過積水路面,實際上沒走多遠就熄火了!不過,這次涉水的速度控制也不是很好,所以還是把鍋甩給駕駛員吧。
再次嘗試透過積水路面的是一輛寶馬3系,進入積水路面的速度控制的很好,不過即將駛出積水路段後,發動機熄火了!
最後,又一輛老款寶馬5系嘗試涉水,與前面幾款車不大一樣,5系的駕駛員把速度控制的非常穩,顯然符合涉水的駕駛要求,就算如此,這輛5系還是熄火了!這幾款車的親身案例說明,豪車涉水依舊很容易熄火,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原因自然是出在進氣口布置上。
要找到發動機進口的位置非常簡單,只要從發動機進氣歧管側沿著進氣總管、節氣門一路往下順藤摸瓜,就看到進氣管最後伸入了水箱框架內,如果把前包圍拆掉,進氣口便畢露原形了。
如果你有興趣研究的話,可以多看看其他車的進氣口布置,到最後會發現,其實寶馬的進氣口設計跟普通轎車沒啥區別。這麼佈置也不是因為設計師偷懶,而是車頭頂點這個位置在空氣動力學上非常特殊。
如果看過風阻測試那麼會發現,氣流經過車身時會在車頭頂點形成正壓點,意思就是這個位置氣壓比較大,而如果在這個位置設計進氣口,就等於將空氣往進氣道推,這對發動機進氣來說當然是有益的。
進氣口可以玩出哪些花樣
大部分轎車和SUV設計時壓根就沒考慮過進氣口布置該怎麼最佳化,畢竟轎車和所謂的SUV設計就是在城市裡面開,不過也有些主打越野的SUV,會考慮到把進氣口位置設計的更適合涉水。
普拉多大家應該不陌生,它的底盤不僅離地間隙高,而且進氣口的位置也從普通SUV的水箱框架下方,挪到了發動機艙一側。
準確的說,普拉多的進氣口接在車身右側翼子板內,這種設計避免了涉水時,水浪直接從車頭擠入進氣管,又方便後期改裝涉水喉。
路虎攬勝看起來斯文,買它人大多都是在市內開,其實這款車進口設計也很特別,它涉水能力不輸硬派SUV。
開啟攬勝的發動機蓋,會看到機艙兩側各有4個進氣口,這幾個進氣口連線機蓋,車頭扎進水中時,水不會馬上從前部湧入發動機進氣管。
國產路虎發現運動版看似文質彬彬,其實這傢伙的涉水能力也相當可觀,它的進氣口設計同樣很有特色。
打開發現運動版的發動機蓋,直接可以看到進氣管,而進氣管同樣接發動機蓋上。雖然進氣設計看起來沒有攬勝那麼高階,但是效果基本是一樣的。
發現運動版的車頭扎進水裡時,如果水浪短暫蓋過機蓋,水也不會馬上從車頭湧入進氣管,因為機蓋內側有很多密封膠條,直接把水阻擋在機蓋外。
寫在最後
從上述的案例看,轎車和小型SUV涉水能力非常弱,不過這種車本身設計就沒考慮過這些問題,另外越野車涉水能力看起來好像只是進氣口高度和位置佈置上的差異,其實涉水還得考慮整車防水效能,如果密封效能不好,就算髮動機沒熄火,其它零件也可以因為浸水而出問題,所以開普通轎車和SUV還是不要硬著頭皮涉水,一旦熄火損失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