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就《電動乘用車共享換電站建設規範》團體標準釋出徵求意見稿,涉及13個方面的標準。
共享經濟的春風終於吹到了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事實上,一提到共享經濟,大家可能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典型產業。
而現如今,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漸進入爆發式增長的穩定發展狀態之後,一直被視為新能源汽車原生痛點的充電問題,也開始了“共享化”的思考,那就是共享換電。
我們都知道,作為能源補給的一種新方式,換電實質上就是“車電分離”,車殼和電池是兩個獨立的單元體。
和純電動汽車其他補能方式相比,換電模式的優勢不少。
第一,可以降低購車成本壓力,消費者用於支付電池成本和用電成本的費用,轉變為了分時租賃電池的費用。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純電動汽車,其電池組成本基本佔據整車售價的10~40%之間。
由於換電模式打破了“充電”模式在時間上的束縛,即換即走給消費者可以帶來如“加油”般的便捷性。
在換電站統一規格的管理標準下,換電站內電池包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第四,錯峰為電池包充電則可以降低充電成本。
第五,換電站也可以催生一系列新的服務生態。站在純電動車加速推廣普及的發展節奏上來看,換電模式的優勢,的確可以克服直充在速度和效率上的不足。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實際推廣過程中,換電優勢的落地卻沒有想象的順利。
由於各大車企的電池規格和標準不統一,換電站站點覆蓋面積小,極易發生排隊換電,以及換電的電量不充足的情況。而共享換電的目標,雖然是致力於推進電池規格和標準的統一,並進一步擴大換電站的覆蓋率,但是從實際情況來說,這樣的目標卻有著諸多阻礙。
眾所周知,現如今純電動汽車市場各車型最為重要的賣點,就包括續航里程和充電效率。在電池研發方面,已經有不少車企投入了上億元資金,積累了獨家的專利技術。
對於這些車企而言,在智慧電動汽車上,除了軟體將成為一大潛在的利潤來源之外,電池技術也將會為其帶來差異化的領先優勢,進而利好車型的銷售。
另外,在充電技術上,也有不少車企在不斷積累自身特色。前段時間,廣汽埃安就正式對外發布了“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的超倍速電池技術和全球充電功率最高的A480超充樁。因此,如果要眾多車企協同投入到共享換電的模式當中,無異等同於要求其犧牲掉一些企業領先優勢。
所以,從這個維度來看,需要整合多方資源,統一標準和規格的共享換電模式,仍然面臨著多方障礙。
更何況,現如今投資建設密集的換電站站點,也需要一筆不菲的投入,而這個時候,第三方機構將由誰來充當,其利益該如何分配,仍然有著不小的實施挑戰難度。
雖然目前像蔚來、吉利以及北汽新能源等主機廠已經在積極發力換電模式了,但是短期來看,共享換電的普及效率仍然有限,而在各大主機廠不斷克服充電樁之殤後,相信換電模式致力於充電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的目標,或也將快速被不斷成熟的充電技術和電池技術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