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因為各種原因,內容更新不多,但平日裡碰到私信交流的還是不少。近期就有一位粉絲問了我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龍哥,今天釣魚魚口大多這樣的,查了網上的,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微微上頂半目或一目,緊接著猛地一下頓,調五釣一還是這樣,3號金袖鉤,就是出不來你那種沒有前奏的頓口。
以上是他私信的原話,說實話,第一眼看過,還真把我問住了,我還真沒細究過這個問題。於是隨手回覆:就這樣不蠻好的嘛,我有時可能也有微微上頂(好像有)。但這態度粉絲不同意了,接著問:這微微上頂是什麼?……得!糊不過去了
其實很早很早我就接觸過這個現象,但沒當回事。記得是很多年前,那次是在一個橋底下夜釣,當時除了我之外還有三人,他們是一夥的。其中有一位可能是他們當中資格相對老一點的,聽他對同行的另外兩人說,這河裡(就當時的釣點)的鯽魚吃餌有一個特點,頓口之前肯定會上頂,別打,等下頓。我當時就比較奇怪,因為我這邊沒他說的現象,多是很乾脆的頓口。事不關已,高高掛起,我釣我的,他們釣他們的,也就沒去想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種下頓前上頂的現象,要說是釣鈍了,不能第一時間出訊號,但這位粉絲已經說了,他都調5釣1了,還是如此,所以,這點好像解釋不通了。曾經也碰到過有問得是壓根不存在或胡謅的問題,但這位肯定不是,因為之前有過交流,很友好很誠懇。
我曾經收藏過幾段水下實拍鯽魚吃餌與浮漂同步的影片,看來只有去那找答案了。把幾段影片看了好多遍,每次碰到魚吃餌就暫停、回放,每段的吃餌和漂相都重複若干次,全部看完之後,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之後又去搜索了一些別人拍攝的,不同風格的,差不多得到了印證。不過還差最後一步,就是我自己的驗證,下次釣魚如果記得,我會再刻意去體會一下。
求知的過程總是很麻煩,所看的那些影片,其中微微上頂之後再下頓的漂相併不多。多數是魚一口吸進餌料,浮漂同步下頓,或者魚緩慢行進中進食,餌團進嘴的同時子線就被扯斜,浮漂也是第一時間下頓,只不過比起吸餌進嘴,頓感相對弱一點。直到我看到一條小鯽魚好有喜感的用嘴咬住餌團在那biaji biaji的嚼著餌料時,拖動影片進度條再往前一點點,終於看到了要找的“上頂”。(本想做一段gif動圖的,但想想影片是人家的,還是算了)。
正常鯽魚在底部是略微離底一丁點遊動,瞅準食物準備吸食時,會呈倒栽蔥的姿勢,頭下壓,尾上翹,繼而吸入食物,抬頭,遊走。很多時候是直接將餌團吸入口腔,透過子線拽動鉛墜,從而讓浮漂產生頓口。但是,當餌團較大,魚吸入時頂在嘴邊了,也就是吸不進口腔時,它不會保持倒栽蔥的姿勢繼續努力吞吸,而是會抬頭,然後在原位置試圖將餌團吸進嘴裡,也就是上面所說的biaji biaji的嚼著餌料,哈哈。說到這裡,我想大家差不多明白了,魚吸住餌團,但沒吸入嘴裡,餌團移動的幅度太小,不足以牽動鉛墜產生頓口,而接下來的抬頭動作,卻是將餌團抬起了,所以浮漂上頂。因為餌團入水吸水後,結構已較為鬆散,魚抬頭後隨著魚嘴微微開合幾下,餌團表面的成分就散掉,餌團變小,然後順利吸入口中,此時上頂之後的頓口產生,提竿中魚。
說到這裡,微微上頂之後再下頓的真相也就揭曉,原因就是餌團大了,魚一口吸入不了導致的,就是這麼簡單。當然,這裡的餌團大是相對的,有些釣友可能說了,我釣上來個體較大的鯽魚也是這種漂相。如果是在冷季或不利的天氣,魚的活性不強,覓食時嘴的張合度不大,即便是大點的鯽魚,那也就相當於小嘴。
所以,我們在作釣鯽魚時,餌團的大小要適宜,尤其是個體不大的鯽魚時。還有就是餌料的狀態,要蓬鬆,就算餌團的體積看上去很大,但當魚吸食時,餌團表面絮絮拉拉的成分根本不影響入口。
值得一提的是,有時魚在底部餌團附近遊動時,可以是即將來吃餌的魚,也可能是另外的魚,魚鰭擺動,尤其是自上而下的“俯衝”式遊動,產生的負壓會讓團餌略微抬起一點點,浮漂上也會有一點點的上頂。不過這算是比較偶然的,而且浮漂上頂的幅度很小。起碼我在作釣過程中,先頂後頓的現象不多,所以,魚遊動產生的負壓引起的微頂漂相肯定不是常態。
看過此文而恰好有此疑惑的釣友,想要驗證也很簡單,下次碰到這種總是上頂之後再下頓的情況,直接將餌團掛小看看即可。後面我自己也會辦的。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不是簡單地搜尋複製而來,內容也絕非是單純的理論,都是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對於處於臺釣摸索階段的人來說,不敢說是上乘補品,多少會有點幫助。覺得本文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以後會有更多精彩內容。當然,有不同意見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