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有“百果之宗”的美稱,秋季各品種的梨競相上市,市場甚是繁榮。秋季吃梨,不僅可以品嚐美味,還可以起到潤“秋燥”的養生保健作用,緩解秋燥所致的各種乾燥不適。梨的藥用價值很高。中醫認為,梨性涼,味甘、微酸,入肺、胃經,具有生津止渴、潤肺止咳、和胃降逆、清熱解毒、利尿通便等多種功效。梨自古以來就是食療佳品,有多個用梨治病的食療古方一直流傳至今,完全可以組成一個“秋梨宴”了。
雪梨漿
此食療方源於清代醫書《溫病條辨》。大個梨1個,切薄片,放在涼白開(水量沒過梨即可)中浸泡一夜,第二天將梨片搗爛取汁或者榨成汁,時時頻飲。對於秋季由於乾燥引起的唇乾口渴較甚者,尤為適宜。
五汁飲
此食療方源於清代醫書《溫病條辨》。蘆根、麥冬各6克,煎水取汁200毫升,梨汁、茡薺汁、藕汁各100毫升將五種汁混合後飲用。不喜溫者,可放涼後飲用,當日飲完,連續3~5天。對肺燥津傷引起的鼻幹、口乾、咽乾、面板乾燥、乾咳等不適有良效。
梨膏
此食療方源於明代《普濟方》。梨500克,洗淨後切碎,放入鍋中,用小火熬稠,加人蜂蜜200毫升,混勻,煮沸即可關火,待涼後裝密封的玻璃瓶中即可。每日清晨取1~2匙,溫開水沖服。此梨膏有良好的養陰生津、潤燥止咳的作用,特別適用於燥邪傷肺、肺陰虧耗所致的口渴心煩、咽乾咽痛聲嘶、乾咳少痰或者無痰。
丁香梨
源於宋代《聖濟總錄》。大梨1個,切成兩半,挖去核,中心放入丁香8粒,將兩半梨合二為一,外用乾淨的線捆綁固定,上鍋蒸20分鐘即可,待溫時去線以及丁香,吃梨。特別適宜脾胃虛弱或胃寒所致的反胃、嘔吐等病症。
椒梨
此方源於唐代的《食療本草》。中等大小的梨1個,洗乾淨後用筷子在表面刺10個孔,每個孔內放置花椒1粒,然後放在蒸鍋裡蒸20分鐘,待涼後取出,將花椒去掉,吃梨。每日1次,對治療咳嗽有良效。需要注意,一定要等到梨完全涼後再食用,否則會削弱食療功效。
作者:張世清
責任編輯:李雅琴
醫學稽核:姜峰
出品人:胡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