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拂曉哨位(fxsw2021)
作者:錢樹根
30多年過去了,儘管老山戰場的硝煙已經散盡,但當年出擊成功的歡欣、炮戰捷報的愉悅、洪災突襲的焦慮、英烈精神的震撼、八級同臺的籌謀、正反經驗的感悟……至今仍歷歷在目、記憶猶新,並在腦海掀起了波滾雲湧的無盡思索。
感悟之一:一切作戰行動,必須決服從和服務於政治、外交鬥爭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是政治鬥爭的手段。老山地區對越作戰,是黨中央對越長期鬥爭在軍事上的集中體現,是國家政治、外交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場戰爭是為了保衛祖國邊,維護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這是一個主權國家不可撼動的核心利益。同時,也是為了牽制越南,支援柬埔寨人民的抗越鬥爭,維護東南亞和世界的和平,伸張國際正義,這同樣是一個大國義不容辭的國際義務和責任。因此,一切作戰行動服從和服務於政治、外交鬥爭,就成為老山對越作戰的根本前提。各級指揮員必須從政治、外交的全域性,來籌劃和指揮每一個作戰行動。做到凡對政治、外交鬥爭有利,軍事上即使有困難,也要趨利避害,想方設法奪取勝利,凡對政治、外交鬥爭不利的,軍事上即使有利,決不貿然行動,捨本求末。
1986年10月,越在柬埔寨戰場有擴大攻勢的動向,我集團軍為牽制越軍和掌握戰場主動權,於“10・14”和“10・19”連續2次實施了較強規模的出擊作戰。同樣,1987年1月為緊密配合政治、外交鬥爭,所實施的“1・5”和“1・7”旱季兩次出擊作戰,都是在敵十分敏感的主要防禦方向,且地形對我極為不利的條件下,採取奇襲或預伏奇兵與精兵奇襲相結合的手段,透過主觀努力オ達成了“虎口拔牙”的殲滅戰。415日和181團兩個具有光傳統的紅軍團隊,作戰後期經過半年的精心準備,擬分別進行規模的出擊作戰。儘管部隊士氣高昂、準備充分、勝利成竹在胸,卻因當時政治、外交鬥爭形勢的需要而停止了實施。
1986年8月下旬,根據總參“關於在中越兩國國慶期間不主動進行炮擊,如越軍向我炮擊,我應決予以還擊”的指示精神,我們果斷地停止了正在進行的第4次重點炮擊。但越南當局一方面大造停止敵對武裝活動的輿論,另一方面卻加緊偷襲襲擾和擴大炮擊規模。鑑此,我集團軍兵於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採取“集中火力、針鋒相對、有理有節、後發制人”的手段,發起了6次規模較大的全線地火反擊,既有效地打擊了敵囂張氣焰,扼制了敵炮擊行動,又戳穿了“假和平、真好戰”的兩面派手法,贏得了政治、外交鬥爭的主動權。
感悟之二:整個作戰指導,必須深入貫徹軍委“堅守陣地、長期作戰”的對越作戰方針,緊緊圍繞“堅守陣地、寸土不丟”這個核心
在以往革命戰爭中,我軍歷來是主張以殲滅敵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而不是以保守地方為主,是不計一城一地得失的。但在全國關注、舉世矚目的老山戰場,“堅守陣地、寸土不丟”卻成為老山對越防禦作戰的基本要求。它與過去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敵強我弱背景下的“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消極防禦思想有著本質區別。這是因為,我們現在已是一個獨立和主權完整的社會主義國家,是具有強大的政治、經濟和國防實力的國家。這場戰爭,既是我們維護祖國尊嚴和領土完整的邊境保衛戰,也是嚴懲地區霸權野心、維護世界和平的正義之戰,勢必受到政治和外交鬥爭的嚴格制約。它既不允許我們可以隨意進出國境,更不允許我們放棄祖國的一寸領土,實行大踏步進退,內外線轉換,去爭取軍事上的主動。我們只能在“堅守陣地、寸土不丟”的前提下,不斷殺傷消耗敵人,對越施加軍事壓力,支援柬泰人民的抗越鬥爭。
我集團軍防禦正面由老山以西12號界碑至八里河東山以北15號界碑,共24.7公里(不含左翼掩護地帶16公里),縱深50公里,防禦地幅約1000平方公里,堅守一線陣地204個、哨位1310個。在防禦縱深很淺、防禦彈性很小的老山戰場,要做到堅守陣地、寸土不丟,就要把防禦的外殼搞堅硬,立足把敵人消滅在前沿前。鑑此,我們進入集結地域後,根據部隊剛剛編制體制改革和新、老兵交替的實際,針對老山地區對越防禦作戰特點,組織部隊進行3個月的臨戰訓練,提高了部隊在亞熱帶山嶽叢林地防禦作戰的能力。臨戰訓練後期,我們又組織團以上機關和擬擔負一線防禦任務的部分營連幹部、骨幹,提前對口到友軍陣地見學,熟悉敵情地形,熟悉陣地哨位,熟悉作戰方案,熟悉指揮協同。在此基礎上,按照先主要方向後次要方向、先前沿陣地後縱深地、先步兵後炮兵、先部隊後機關的順序,穩妥地接替了老山地區的防禦。接防後,我們著重在兵力部署、火力配置和陣地建設三個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
其一,堅持少擺多屯,控制防禦間隙。在老山戰場,敵我前沿犬牙交錯,陣地哨位緊貼膠著,偷襲襲擾頻繁。由於地形複雜奇特,防禦陣地前沿往往存在一些難以控制的間隙和死角。因此,在堅持“少擺多屯”原則的前提下,適當增大一線陣地防禦兵力。全軍增設一線陣地20個、哨位74個,有效地控制了防禦間隙。前沿哨位通常挑選精兵堅守,並配備各種火器,使每個哨位具備獨立作戰能力。各級掌握足夠的預備兵力,以便在遭敵偷襲和炮擊時,既不致於傷亡過大,又能逐級向下適時增兵,保持防禦的韌性。
同時,還注意周密組織好哨位之間的相互協同配合,使一線陣地哨位成為一個牢不可破的有機整體。接防初期,為了加強一線分隊的領導力量,我們組織了180多名機關幹部深入一線,與戰士一起蹲“貓耳洞”、一起浴血奮戰,做到了每個陣地、每個哨位都有幹部親自指揮。在幹部的模範行動影響下,戰士們不怕流血犧牲,打得英勇頑強。
其二,完善火力配置,密切步炮協同。發揚火力,特別是充分發揮炮兵的威力,這是大量殲敵於前沿前、粉碎敵頻繁偷襲的重要手段。為此,我們以一線連隊為重點,在陣地前沿前,建立起以步機火力為基礎、炮兵火力為骨幹、步炮火力緊密結合、曲直相輔、由近至遠、越近越密的多層次火力配置。一是以步、機槍、火箭筒、手榴彈、定向地雷等步兵火器,在前沿前20至100米內,構成第一道火力控制區;二是以60、82迫擊炮、無後坐力炮和高(重)機槍等營(連)屬火器,在前沿前50至500米內,構成第二道火力控制區;三是以團屬以上大口徑火炮在前沿前200米及其以遠地區,構成第三道火力控制區。步炮密切協同,以綿密的攔阻火カ,大量殺傷敵人。
其三,加強工事構築,提高陣地整體抗力。加強陣地建設,改善戰鬥與生存條件,這是增強防禦穩定、減少部隊傷亡的基礎。接防以後,我們堅持“輪戰一年、建設一年”的思想,全軍先後掀起了4次構工高潮。特別是一線陣地指戰員把工事當作戰士的生命、當作連隊的戰鬥力,發揚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一邊堅持戰鬥,一邊搶修工事。使一線陣地由地面堆積式野戰工事轉為地下、半地下,並構築短洞、暗道塹壕相連線,基本滿足了能打、能藏、能機動、能生活的要求。二線陣地實現了團(部分營)指揮所坑道(溶洞)化,還修建了部分永備直瞄火炮工事、半永備炮兵連陣地、步兵連堅固防禦核心陣地。這樣,使每個陣地成為打不垮、炸不爛、守必固的鋼鐵堡壘。
10.14戰鬥中,軍長錢樹根(左二)、副軍長周美華(左一)、參謀長鄒庚任(左三)指揮戰鬥。
感悟之三:把握戰場主動,必須貫徹積極防禦戰略思想,採取積極的攻勢行動
積極防禦,這是我軍歷次革命戰爭乃至未來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的戰略指導思想。中央軍委對越作戰方針,就是積極防禦戰略思想在老山戰場的具體運用和集中體現。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積極防禦戰略思想和軍委作戰方針,採取積極的攻勢行動,牢牢把握了防禦主動權。
一是廣泛開冷槍冷炮殲敵活動,積小勝為大勝。結合老山戰場實際,我們主要採取三種形式。其一,由一線步兵連選派狙擊手,使用狙擊步槍伏擊;或指定值班火器,採用標定射擊等方法,出其不意地殺傷敵前沿陣地零星活動人員。第421團8連副班長鄭鈺,在堅守陣地的4個月中,熟練使用連隊6種步兵武器,先後殲敵29人,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神槍手”榮譽稱號。其二,組織集團軍、師、團三級直瞄火力隊,採用直瞄或半直瞄破壞射擊的方法,對敵前沿和淺近縱深的工事和火力點實施“火力拔釘”。第139師炮兵團100滑膛炮連,在那拉主要防禦方向上,冒著敵頻繁炮擊的威脅,積極把握戰機,實施冷炮射擊190多次,取得了摧毀敵火炮、機槍40多門(挺)、破壞敵工事120多個、殲敵210多名的較大戰果,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神炮連”榮譽稱號。其三,各炮兵群和一線防禦步兵團(團、營炮兵),按各自的射擊地帶,每天組織2至3個炮兵連輪流擔任冷炮射擊值班任務,對敵全縱深內暴露的人員、車輛、火器、重要工事等目標,實施突然而又精準的火力襲擊。步兵第415團輕便炮兵群60追擊炮連(417團配屬)一次排齊射,取得擊斃敵團長1名的重大戰果。第182團60迫擊炮連對敵大型掩蔽部進行單炮破壞射擊,其中1發炮彈直接命中目標,殲敵43人,創造了冷炮射擊耗彈小、戰果大的範例。冷槍冷炮殲敵活動的廣泛開展,極大地限制了敵人員、車輛活動及兵力機動,迫使敵始終處於疲憊和恐慌狀態,把緊張氣氛推向敵方。
二是實施陣前搜剿、破襲和伏擊,牢牢控制中間地帶。首先,廣泛開展陣前搜剿。各部隊分別組織精幹小分隊,進行了240多次陣前搜剿行動,共搗毀敵屯兵屯物洞穴(エ事)數百個,使敵喪失了賴以偷襲的“跳板”和“鼠洞”,達到了釜底抽薪的目的。其次,周密實施陣前破襲。緊貼戰術,這是越軍在老山戰場慣用的伎倆。敵我雙方哨位往住隔溝、隔壕、隔石而築,近者10餘米。為破敵緊貼戰術,我防禦部隊抽調精兵組成奇襲隊,利用夜暗或濃霧掩護,對敵緊貼的哨位、屯兵洞及其工事予以徹底炸燬,逼其後撤或收縮。再就是,精心組織陣前伏擊。根據敵偷襲活動規律,周密制定伏擊方案,派出精幹的戰鬥班、組,前出到我陣地前沿前,選擇有利地形潛伏待機,當偷襲之敵接近時予以突然襲擊。第139師在雨季作戰期間,組織了6次陣前伏擊均獲得成功。
三是積極實施打敵特工行動,制止敵滲透偵察與襲擾。根據越軍重視使用特工滲透的特點,我們及時調整了偵察分隊的作戰任務,由單一偵察保障轉為打擊敵特工、偵察捕俘和保障防禦穩定。各步兵團偵察分隊直接配合一線防禦分隊,重點進行陣前搜剿、破襲和設伏,變被動為主動。集中師屬偵察分隊先後進行了14次反特工作戰(觸發戰鬥7次),殲敵14名;在我防禦間隙地和結合部組織設伏100餘次,迫敵特工偵察襲擾和滲透活動大為收斂;在陣地前沿組織抵近偵察90多次,為作戰需要提供了大量的敵情資料。集團軍偵察大隊在主戰場兩翼,長期堅持晝觀夜伏、控守通道和有計劃地進行戰術佯動,保障了主戰場防禦的穩定。
四是周密組織重點炮擊,奪取戰場主動權。重點炮擊,是我炮兵貫徹殲滅思想,集中優勢火力,對敵重要目標實施殲滅性打擊的有效戰法。炮戰中,我們始終堅持從“穩定防禦、爭取主動”的全域性出發,根據戰場形勢,緊緊抓住有利時機,集中優勢炮兵火力,實施了8次重點炮擊。同時,採取“後發制人”的手段,進行了6次規模較大的炮火反擊。重點炮擊充分發揮了我炮兵的火力優勢,取得了全殲敵炮兵連7個、重創敵炮兵連3個、殲敵數百人的驕人戰績,並牢牢掌了戰場主動權。
五是適時組織出擊作戰,加大對敵軍事壓力。出擊作戰,是我依託防禦陣地,對敵前沿防禦要點實施短距離的進攻行動。這是堅守防禦中震懾敵人、穩定防禦最為積極的作戰手段。鑑於老山防禦作戰的特殊性,對出擊作戰提出了“五個不丟”的嚴格要求,給打掃戰場、組織回撤帶來一定難度。一年作戰中,我們根據政治外交鬥爭的需要,選擇戰術地位重要、能震懾敵人且利於我攻擊和回撤的敵前沿防禦要點,採取強攻或奇襲的戰術手段,分別在老山、松毛嶺、那拉和八里河東山方向先後進行了4次加強連規模的出擊作戰。每次出擊前,我們都召開了誓師大會,用茅臺酒為突擊隊員壯行。他們滿懷著出征之前那種為了祖國、為了人民而視死如歸、一往無前的革命激情,給我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至今仍讓人激動不已。由於作戰準備充分,戰機把握得當,行動隱蔽突然,戰術運用靈活,指揮果斷正確,協同周密嚴謹,作風英勇頑強,炮火準確及時,做到了每戰都攻無不克、全殲守敵,打得乾脆利落,打出了國成軍威。
感悟之四:加強作戰指揮,必須實行宏觀控制與微觀指導相結合
老山地區對越防禦作戰,是一場特殊條件下邊境區域性戰爭。儘管老山戰場地幅不大,作戰規模有限,卻具有特殊的戰略全域性性。其作戰行動不能簡單地囿於戰術的範疇,而往往上升到戰役決策的層面,或在戰役協同和全線配合下進行。同樣,戰術行動的得失,往往也會在戰役層面乃至戰略全域性產生影響。戰術行動的戰役化特徵十分突出。因此,在作戰指揮上,我們堅持既搞好宏觀控制,又加強微觀指導,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首先,強化戰略意識,統一思想意志。我們透過深入學習和正確領會中央軍委對越作戰方針,著力強化各級指揮員的政治意識、戰略意識和全域性觀念,從而統一了作戰指導思想,凝聚了部隊敢打必勝的戰鬥意志。鑑於老山對越作戰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戰場,作戰任務重,涉及面廣,工作千頭萬緒,情況千變萬化,我們堅持站在戰略全域性的高度積極引導部隊正確處理戰略全域性與戰場區域性、堅守陣地與積極防禦、長期作戰與陣地建設、一線作戰與戰場管理、部隊作戰與全面建設、保衛邊疆與建設邊疆等辯證關係;認真解決部隊先後產生的盲目緊張、輕敵急躁、驕傲鬆懈等思想情緒;切實糾正在作戰指導上,一度出現重一線輕後方、重戰果輕消耗、重打仗輕建設等傾向,把握重點,統籌兼顧,圓滿完成了以打仗為中心的各項任務。
第二,著眼戰略全域性,加強宏觀控制。集軍根據軍委作戰方針及其戰略意圖,結合老山戰場的實際,制定了整個輪戰期間的作戰總體規劃,明確了戰役目標、戰役階段、戰役重點、戰役協同和戰役保障,並把重大的作戰行動也納入戰役規劃的範疇。既為部隊制定具體的作戰計劃提供了依據,又使整個戰役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避免了作戰指揮的盲目性。根據作戰各個階段的任務和特點,集團軍適時提出針對性、指導性很強的口號,用來統一全軍指戰員的思想和行動。如參戰準備階段,提出了“一切為打仗,一切為了打勝仗”的總體要求;接防初期,提出了“過好前5夜,穩住30天,打好第一仗,贏得主動權”的指導思想;戰區遭遇洪災襲擊時,提出了“排除萬難、爭分奪秒保暢通,全軍動員、保障一線奪勝利”的抗洪救災要求;輪戰後期,提出了“反驕破滿,繼續奮戰,再創新績,奪取全勝”的總動員。這種戰役指導方式,實現了集團軍對各個階段作戰行動和工作任務的宏觀控制,對於貫徹軍委戰略意圖,推動作戰任務的完成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第三,依據戰場實際,深化具體指導。在老山戰場,往往一發而動全身,打一點必引起全線反應。因此,我們注重從大局著眼,小處入手,加強對作戰行動的具體指導。出擊作戰,這是老山戰場最生動、最激烈、最具影響力的攻勢行動。我集團軍所組織的4次出擊作戰,儘管規模不大,但都十分重視。一是精心籌劃,嚴格把關。集團軍採取面對面的指導方式,嚴把敵情察關、方案審定關、沙盤推演關、實兵演練關、戰場準備關,並會同戰區前指,組織軍、師、團、營、連、排、班“八級同臺”研究審定戰鬥方案,確保萬無一失。二是周密協同,全線配合。出擊作戰發起前,集團軍以組織重點炮擊的方式,掩護其進行預先炮火準備;出擊作戰實施時,又在多方向以模擬其炮火準備的樣式,實施炮火佯動,並輔之以工兵發射火爆破器模擬開闢通路,通訊分隊實施電子佯動,以達到隱真示假、聲東擊西的目的;出擊分隊發起攻擊後,組織一定數量的炮兵壓制敵縱深炮兵,實施炮火掩護。電子對抗分隊實施全程電子干擾,以癱瘓敵指揮。由於周密組織了戰役協同和全線配合,每次出擊都致敵產生誤判,達到了出其不意、全殲守敵的目的。三是直面戰場,具體指導。出擊作戰行動實施時,我們運用影象傳輸系統,創造了在我軍戰史上首次將戰場實況實時傳輸到軍、師指揮所,達成集團軍(師)與團、營、連同步目視戰場,在炮火準備、開闢通路、發起衝擊、搜剿打洞、撤離戰場等環節上,集團軍對團、直至營連實施直接指揮和及時指導,保證了出擊作戰的全勝。
感悟之五:提高作戰效益,必須貫穿老山對越作戰的全過程
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這是老山對越防禦作戰的重要指導思想,是貫徹軍委對越作戰方針的重要內容,也是衡量部隊完成作戰任務的重要標準。集團軍在雨季作戰會議上組織了專題研討,堅持從貫軍委對越作戰方針、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弘揚我軍光榮傳統的高度,統一全軍指戰員的認識,認真糾正了作戰初期對敵情判斷、戰果上報、彈藥消耗“三個偏大”的傾向,進一步確立了正確的作戰效益觀,並在全軍開展“小代價、大戰果”的評比活動,促使這一指導思想迅速轉化為大家的自覺行動。
減少傷亡,儲存軍力,大量消滅敵人,這是貫徹“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作戰指導思想的根本要求。一是採取積極靈活的手段,儲存自己,殺傷消耗敵人。老山戰區屬典型喀斯特地貌,山勢陡峭,石骨嶙峋,岩石裸露,洞穴(石縫)較多,地形複雜,不便於構築塹(交)壕、工事以及設定非爆炸性障礙,給堅守防禦帶來很多新問題。為此,我們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溶洞(石縫),結合裝配式鋼架工事為哨位,開展群眾性構工活動,改善生存條件,做到能藏能打。基於越軍地形熟悉、氣候適應、戰術靈活刁鑽,往往採取“緊貼糾纏、偷襲襲擾、頻繁炮擊、特工滲透”等戰術手段,我們則針鋒相對,活用戰術,積極開展陣前“四戰”:一是以破襲制敵緊貼,以搜剿毀敵“跳板”,以伏擊破敵偷襲,以設伏殲敵特工,不斷殺傷消耗敵人。二是改善軍工道路,減少軍工傷亡。我們利用兩個月時間,組織部隊完成了一線團到營、連軍工道路的改造和加修任務。特別是對那拉、偏馬方向地形暴露、受敵火力控制的路段,改造成被複式地下通道,使原來的所謂“百米生死線”變成了安全交通線。三是清理雷障,排除雷患。老山戰場地雷數量多、密度大、種類雜、設定亂,一線部隊作戰行動和前運後送受到較大限制。我們以工兵為骨千,連續組織了5次集中排雷行動,先後清理了53個連以上指揮所、514個哨位周圍和軍工道路兩側的雷障,排除地雷數萬枚,改變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被動局面,使雷傷由開始的23%降為8%,贏得了作戰行動的自由。四是加強一線重點保障,減少非戰鬥減員。老山地區為熱帶、亞熱帶南亞內陸山區氣候,全年分雨、旱兩季。接防之初正值雨季,潮熱多雨,氣溫高達40℃;陣地嚴重缺水,“貓耳洞”更是空間狹窄,陰暗潮溼;一線部隊指戰員普遍出現爛檔、面板潰瘍等疾病,整天汗流浹背只得光膀,甚至赤身裸體。各級後勤本著一切為了前線、重點保障一線的原則,對全軍23個與敵緊貼的最艱苦的陣地實行特供,各類物資優先保障;給一線班排配備了煤油爐、小炊具和固體燃料,改變了天天啃壓縮餅乾和罐頭食品的現象;突擊修建了5處給水工程,解決了飲用水困難;增派軍醫和衛生員加強一線連隊,及時配發急需藥品,使搶救危重傷員的成功率達97%以上。五是加強陣地管理,建立良好戰場秩序。集團軍制訂了以防偷襲、防特工、防炮傷、防雷傷、防誤傷、防洩密等為主要內容的“陣地管理十八條”。一線陣地普遍採取夜間封閉措施,強化戰場管理紀律,嚴格控制人員流動,減少了傷亡機率。對後方休整、留守部隊和後勤保障單位,抓了作風紀律、軍容風紀和車輛管理,並會商地方有關部門,建立了“三管(交通秩序、軍容風紀、社會治安)指揮部”,統一協調處理戰區管理問題。後方營地秩序井然,社會治安穩定,各類案件和行政事故明顯減少。從而,使我軍作戰傷亡和非戰鬥減員減少到最低限度。全軍有27個一線連隊全年作戰無傷亡。特別是417團5連,堅守在全軍防禦體系中位置最突出、敵情最敏感、哨位距敵最近的211高地,創造了“百日無戰亡”的奇蹟。
量敵用炮,量敵用彈,講究炮戰效益,這是貫徹“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指導思想的關鍵環節。在炮兵指揮方式上,堅持集中指揮為主,集中指揮與分散指揮相結合。接防後,集團軍即下達了“關於炮兵指揮許可權”和“關於炮兵彈藥消耗標準”的兩項規定,明確提出師屬以上大口徑火炮射擊由集團軍統一掌握。主要用於重點炮擊和反炮擊作戰,支援步兵抗擊敵連以上規模進攻和出擊作戰。嚴格控制大口徑炮兵射擊,充分發揮團、營屬炮兵的作用。同時,集團軍統一制定了抗擊敵各種規模進攻、實施連以上規模出擊,以及炮兵對各種目標射擊的彈藥消耗標準,使各級炮兵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實踐證明,“兩個規定”,既有利於統一協調整個戰場的炮兵火力,控制炮戰規模和節奏,宏觀把握戰場“溫度”,又大幅度減少了彈藥消耗,使全年作戰大、小口徑火炮彈藥消耗形成了1:3:1的良性比例,大大低於總部規定標準。在射擊手段選擇上,堅持“四個為主”,即堅持以直、半直射擊為主,發揮其射擊精度高、用彈省的優長。8次重點炮擊,直瞄、半直射擊目標占65%;堅持以破壞射擊為主,力求達成殲滅目的。重點炮擊的目標,破壞射擊達到90%以上;堅持以能觀察目標射擊為主,以確保射擊效果。重點炮擊除歌奈敵師前指外,全部為能觀察目標射擊;堅持以連、排射擊為主,一般不進行群營射擊。全軍炮兵射擊31700多次,連以下射擊佔總數的98%。各炮兵部隊在技術上精益求精,著重在目標偵察、諸元精度、彈道準備、氣象保障、陣地設定、火炮操作等環節上下功夫,提高了射擊精度。全軍直瞄火炮在直射距離內射擊,首發命中率達到95%;間瞄火炮射擊,首群覆蓋率達到90%。為了提高炮戰效益,各炮兵部隊積極開展戰法研究,因敵而異,活用戰術,創造性地探索出殲敵炮兵連“三十二字訣”、直瞄火力拔釘、間瞄火力拔點、重點炮擊“五種時機、五種打法”、反炮擊作戰“十六字”要則,以及火力偵察、火力伏擊、火力佯動等新戰法,使炮擊作戰越打越精、越打越活、越打越省。全軍炮兵作戰,不僅所取得的戰果佔全軍總戰果的80%,而且彈藥消耗控制在日均25噸以內,比總部規定限額減少了37%,受到中央軍委嘉獎令中“精用兵、巧用炮”的讚揚。
感悟之六:強化精神支柱,必須大力培育和弘揚無私奉獻的老山精神
1985年和1986年老山輪戰期間,我們國家己掀起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大潮,祖國大地一片歌燕舞,與老山前線十分艱苦的作戰環境形成極大的反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輪戰全過程中,始終大力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充分發揮其服務保證作用。緊緊圍繞作戰這一中心任務,結合部隊思想實際,組織幹部戰士認真學習中央軍委對越作戰方針,堅定為祖國而戰、為和平而戰、為正義而戰的堅強信念;深入開展了以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為主題的教育,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得失觀、苦樂觀和榮辱觀;採取請前輩講傳統、請親人送囑託、請邊民訴罪行、請英模作報告、開展戰場殺敵立功等形式,激發了官兵同仇敵、英勇奮戰的革命熱情;廣泛開展前、後方軍民共建共育活動,利用與後方同齡人的書信交流、慰問團的親切關懷和人民群眾的擁軍事蹟來激勵官兵,增強部隊為建設“四化”、保衛“四化”、爭做“四有”新人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適應戰場特點,各級政治機關、政工幹部深入實際,把思想工作落實到每個陣地、哨位和“貓耳洞”;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發動黨員模範帶頭、幹部以身作則,成為帶領部隊攻堅克難、衝鋒陷陣的楷模。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為老山對越防禦作戰提供了堅強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在老山戰場,面對極其惡劣的自然環境和兇惡狡猾的敵人,廣大指戰員英勇頑強、無私奉獻,用鮮血和生命鋪平了通往勝利的坦途,展現了新時代革命軍人愛國奉獻的時代風貌。軍人最悲壯的犧牲,永遠是在戰場。當祖國召喚的時候,他們毅然捨棄後方和平安的環境,義無反顧地奔赴南疆。大學生徐良投筆從戎,在抗敵偷襲戰鬥中失去左腿;戰鬥英雄趙怡忠在雙臂被炸斷的情況下,仍堅持指揮戰鬥直至壯烈犧牲;新時期邱少雲式的模範戰士董永安嚴守潛伏紀律,身負重傷絲不動,以驚人的毅力為出擊戰鬥的勝利流盡最後一滴血;鋼鐵戰士牛先民腹部受重傷,盤腸抗敵,堅持戰鬥一個通宵;新時期黃繼光式的戰鬥英雄劉安林,當身體多處受傷時,毅然用身軀頂住炸藥包毀敵暗堡,為戰友掃除前進道路上的火力障礙;一等功臣李謀仁,在與群敵搏鬥中拉響了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突擊隊員顧金海頭負重傷不下火線,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喊出了時代最強音:“不要管我,先救隊長!”……無數英烈的壯舉,無不折射出“祖國萬事連我心、無私奉獻為人民”的崇高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凝聚著對祖國、對人民的一腔忠誠,展示了祖國至上、英勇獻身的高尚情懷;一座座豐碑,正是我們這支英雄部隊所特有的井岡山斗爭緊跟黨走、南泥灣大生產艱苦奮鬥、黑山阻擊戰頑強拼搏和抗美援朝敢打必勝的革命精神在老山戰場上的昇華和延續。在緬懷英烈的同時,我們更要無比珍惜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無私奉獻的老山精神。這不僅是我軍指戰員在老山戰場堅韌不拔、浴血奮戰的精神支撐,同樣也是我軍新時期實現強軍目標的精神動力,並將成為未來反侵略戰爭中克敵制勝的精神法寶。
(作者時任陸軍第47集團軍軍長,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上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