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沒有一隻羊能活著走出新疆。
羊肉作為新疆人日常的主要食材之一,必不可少。雖然現在羊肉價格一路飆漲,但是肉嘛,還是要吃的。
新疆人究竟有多愛吃羊肉?光從這五花八門的做法,就能看出了
烤羊肉
- 烤羊肉串
烤羊肉串,是眾多外地人對於新疆羊肉最直觀的印象。
在新疆遍地可見的烤爐裡也能看出,烤,是羊肉通往舌尖天堂的最直接途徑。
將羊肉先用洋蔥和雞蛋、鹽醃製,然後再穿串再烤,這是新疆烤羊肉串好吃的秘訣。
- 紅柳烤肉
紅柳烤肉,可以稱為烤羊肉串的奢侈版。而這其實是新疆羊肉串最原始的食用方式。《舌尖上的中國2》就曾介紹過這種來自沙漠戈壁的美味。
用紅柳的樹枝削成木籤來烤羊肉串,羊肉的香自不待言,用紅柳枝穿著烤,更平添了幾分紅柳的樹香,且更具地道特色,比用鐵枝穿著烤有風味得多。
饢坑肉
與在爐火上烤制不同,在新疆還有一種獨特的烤制方式,饢坑烤,這種方式是離火的,遠離類似於烤箱。
饢坑肉簡直算是烤肉中的“巨無霸”,不但肉塊大,釺子也長(約胳膊那麼長),烤具也是烤饢用的饢坑,肉上面裹以蛋清、佐料。烤出來顏色金黃,油亮生輝,香氣撲鼻,鮮嫩可口,是大肚男的理想美食。
要注意剛出爐的饢坑肉,釺子燙的哦。
- 架子肉
架子肉也是在饢坑中烤制的,多選擇當年羯羊或週歲以內的羊,連骨帶肉裹以麵粉蛋清,撒上洋蔥、胡椒等佐料密封在饢坑中烤制,在掛在架子上上桌食用。
- 烤羊排
烤羊排也同樣是在饢坑裡完成烤制的。饢坑的溫度讓肉質一點點的收緊,油脂開始融化,散發出香味。
新疆烤羊排,菜形美觀,顏色褐紅,肉質酥爛,味道香醇,色美肉嫩,濃香外溢,佐酒下飯,老少皆宜,此菜以羊排為主料,經醃製再加調料烘烤而成。顏色紅潤,酥爛醇香,滋味鮮美,回味悠長。
- 烤羊脖子
相比於烤羊排,我更愛吃烤羊脖子。羊脖子肉更鮮嫩,肉也很多哦。
與羊肉串、烤羊排的製作方法一樣,在烤之前也是需要先醃製,至於醃製的料,除了洋蔥、雞蛋之外,其他的可都算是各店的秘方了。
- 烤羊腰子
據說烤羊腰子是美味補品,是許多男人最愛吃的燒烤食物。
據說也很補。
- 新疆烤全羊
當說到烤全羊,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出現的是電視劇、電影裡面描述的畫面:架在篝火上的羊,慢慢地地轉動著串羊的橫杆……
在新疆,烤全羊,我們可不這麼幹。羊肉在烤制之前需要先在調料中浸泡20分鐘入味,然後再將調成糊狀的香料塗抹全身,給羊穿上一層金黃的外衣。在熾熱的饢坑中燜一個半小時,於此,身著“黃金甲”的烤全羊正式出爐。這才是新疆的烤全羊。
烤全羊除了作為食物之外,更重要的是發揮禮儀的作用,相傳鐵木真、忽必烈登基時都曾經欽點這種高規格、尊貴而神聖的菜餚。
手抓肉
除了烤,燉,也是新疆人吃羊肉的主要方式。
手抓肉,無疑是燉煮羊肉裡最有代表的一道菜了。據說哈薩克族中傳來的一種羊肉食用法,因用手抓吃,故得名。其做法非常簡單:將帶骨的羊肉剁成塊,放入清水中煮熟,撈出後上面撒上洋蔥末、鹽、再澆點滾湯即成。
做法這麼簡單,卻那麼好吃。為什麼呢?
那當然是因為我們新疆的羊肉亞克西!
- 羊肉湯
大塊吃完肉之後,再大碗喝羊肉湯,才舒服。
再掰塊饢,蘸著羊肉湯,一起吃,那真是舒坦得很。
- 缸子肉
缸子肉可以算做是清燉羊肉的袖珍版。就像那首歌裡唱的:“大鍋羊肉的弟弟,盆肉的弟弟,它就是缸子肉。”
- 盆盆肉
“清湯一盆肉,餘味三年香”,說的就是盆盆肉了。盆盆肉是一道回族菜,也叫糊爾燉。在涼水中加肉,花椒,蔥段,燉熟的羊肉湯里加胡蘿蔔、土豆、枸杞等蔬菜和中藥,小火慢燉。燉好的肉盛到盆子裡,吃通常會配上回族小吃油塔子。
炒烤肉
所謂炒烤肉,並不是把羊肉烤熟了再炒,而是純粹的炒羊肉,只是在調味上把炒羊肉做出烤羊肉的味道。它香嫩辛辣的口味與烤羊肉串如出一轍。
羊肉抓飯
新疆手抓飯
抓飯對於維吾爾族人來說是非常重的,是維吾爾民族過節、待客的必備食品之一。因為最初是用手抓食的,故得此名。
肉爛飯香,黃紅蘿蔔甜軟,羊肉嫩香,米飯軟而不膩,不時還有酸甜可口的葡萄乾入口。這般美味實在太多言語介紹。
烤包子
烤包子是外地食物與本地食物碰撞的結晶,也是維吾爾族同胞智慧的體現。將饢和包子的製作方法想結合。
烤包子主要是在饢坑烤制。烤包子用未經發酵的面做皮子,皮子要擀得很薄,做成方形包子。
新疆烤包子內的肥肉比例都較高,加入適當洋蔥後,一方面可有效除去羊肉的腥氣,另一方面兩者相互搭配可起到調和降低肥肉高脂的作用,使烤包子營養搭配均勻,吃起來肥而不膩。這種搭配法,可算得上是維吾爾族千百年來民族智慧的結晶之一。
- 新疆薄皮包子
薄皮包子是與烤包子齊名的另一種新疆美食,和薄皮包子一樣,雖然頂著“包子”的名字,但同樣是不用發麵的。
擀到極薄的麵皮,包裹住羊肉、洋蔥和葫蘆或者南瓜,上到蒸籠蒸熟。出鍋撒上一點胡椒粉,色白油亮,皮薄如紙,咬一口其汁順嘴往下淌,洋蔥濃郁的香味撲面而來,羊肉嫩滑。
- 羊肉拌麵
新疆拌麵,是新疆人民日常的主要食物。是主食與菜相結合的一種“維式快餐”(姑且讓我這麼說吧,我也不知道準確否。)相比於洋快餐的冰冷,拌麵無疑是最暖人心的。
厚實的羊肉給飢餓的身體滿滿的能量,而勁道的麵條,給身體最實在的碳水化合物。趕走飢餓,撫慰身心。
如果說新疆的過油肉拌麵是新疆人面食的霸主 ,那乾煸炒麵就是新疆人面食的靈魂。
- 羊肉燜餅
所謂燜,就是小火煮。先把連骨肉剁成小塊,紅燒一會兒後加水燉煮,同時擀出如同鍋一樣大小的餅子,且要擀得像紙一樣薄,一張一張抹上清油摞起來,待肉快燒熟時,把餅子攤放在肉上,蓋上鍋蓋,然後用中火煮蒸。出鍋的餅子軟而不黏,油而不膩,薄而不碎。再澆上原汁原味的肉湯,別有一番風味。
這道現在新疆常見的家常菜,據說起源於成吉思汗。
當年成吉思汗西征,一日,軍情緊急,成吉思汗急令軍隊生火做飯,讓士兵吃飽好迎接戰鬥。因為時間緊,軍隊的伙伕為了爭取時間,將宰好的羊肉倒在鍋中炒,由於正值夏季,乾糧都曬得乾硬,伙伕便將幹餅也倒在鍋中與肉一塊兒燜,飯很快就好了。成吉思汗吃了後覺得很好吃,就有了羊肉燜餅這道菜。在迴歸途中,有兩個軍中老伙伕留在了獨山城,隨後他們將羊肉燜餅改進後,傳給了當地漢族人。
新疆胡辣羊蹄
胡辣羊蹄是新疆夜市裡的名角,尤在夏秋季節,吃胡辣羊蹄,再來一杯奪命大烏蘇,簡直神仙生活也不過如此。胡辣羊蹄味道鮮美不膩,辣而味美,很讓人回味悠長。
米腸子和麵肺子
新疆羊肉的好吃,不僅體現在肉上,其內臟也是非常好吃的。當然方法要對。而對於吃羊雜,新疆人的智慧真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米腸子是將羊肝、羊心、羊腸等羊下水加胡椒粉、孜然粉、精鹽與大米攪拌均勻做餡,填入養腸內煮熟切段食用。
面肺子是將和好的面用水洗出麵筋,呈糊狀加入少許油和鹽,灌入面肺內,然後紮緊氣管,放入水中煮熟切塊食用。
米腸軟糯、面肺軟嫩,羊腸、麵筋有嚼勁,澆上調製的香辣調料,噴香可口,風味獨特。對,它們也是新疆夜市的名角。
肚包肉
這道在《舌尖上的中國2》中出現的新疆美食估計當時饞哭了不少人。
肚包肉,就是指羊肚包羊肉。我覺得這道菜體現了新疆人將羊肉的吃法發揮到極致。
將新鮮羊羔肉連骨剁成小塊,包進一張完整的羊肚子裡(羊胃),加少許鹽,就地取湖水滋潤。之後,直接用紅柳枝封住羊肚口並在封口處插一根空心蘆葦杆用於排氣,以防羊肚受熱後充氣爆開。將燒好的木炭均勻地鋪入黃沙中。然後將制好的肚包肉完全埋入烤熱的黃沙裡,只露蘆葦杆排氣。最終,利用正午時分黃沙的保溫度烤制兩到三個小時即可。
羊肚包肉的製作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疆巴州的羅布山寨。羅布人長期生活在自然條件惡略的沙漠裡,大部分食物以火烤為主,他們可以不用任何爐具和炊具,單靠大自然的賜予完成美食的製作。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