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歷史愛好者都有這麼一個問題:第二次國共內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解放戰爭,到底是誰發動的?是國民黨軍挑起的呢?還是解放軍發動的?
今天老馮化繁為簡,用最淺顯的文字,把這事給大家說清楚。
注意,老馮說事,只負責理清事實,不負責評判歷史是非和對錯,此外,本篇是通俗說事,不是學術論文,請讀者諒解。
首先,要定義什麼是“內戰”。
事實上從1945年到1949年的國共戰爭,是分為三個階段的:
第一個階段: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這段時間,國民黨部隊和八路軍(後來改稱解放軍)在上黨、津浦、平綏、平漢、山海關、四平……等地,斷斷續續爆發地方性的軍事衝突,這些軍事衝突基本上都是因為接收日軍投降而引發的,戰鬥的目的不是為了消滅對方,而通常是為了爭奪日軍的武器物資等。在這個階段,無所謂誰發動,因為雙方都有動武行為,而且這段時間,事實上國共雙方一直在談判,這段時間的軍事鬥爭,是為談判服務的,所以,這個階段,不是真正的、全國意義上的內戰,所以,無所謂誰發動。
第二個階段: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這個階段,確實是蔣介石先動手的,這個階段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全面內戰”,它是正式的、公開的、全面的內戰,目的是徹底消滅對手。在這個階段,國民黨部隊是進攻一方,解放軍是防守一方。
第三個階段:1947年6月至1949年4月國民黨政府撤離南京。這個階段是解放軍反攻的階段,是全面內戰的延續。三大戰役(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都是在這個階段打響的。在這個階段,解放軍是進攻方,國民黨軍是防守方。
所以,如果我們把“全面內戰”作為“內戰”的準確定義的話,那麼答案其實沒有爭議:
全面內戰
確實是蔣介石發動的
是的,全面內戰確實是蔣介石發動的,發動的日期是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調動160萬大軍進攻中原解放區,這一天是分水嶺,在這之前是地方軍事衝突,在這之後是全面內戰。
打個比方,在1946年6月26日之前,李家的小孩和張家的小孩,只是你踢我一腳,我打你一拳,而且還邊打邊談,但是在6月26日這天,李家人全家出動,端著大砍刀,浩浩蕩蕩,來砍張家全家了,那麼至此,鬥爭的性質,完全改變了。
事實上在歷史學界,“全面內戰是蔣介石發動的”,早就是一個結論,沒有異議,即使臺灣那邊的歷史學者,也沒有異議,我們說“是蔣介石發動了全面內戰”,也只是在陳述一個客觀事實,並沒有故意詆譭他,這事是海峽兩岸的史家公認的。
那麼,老馮能不能稍微展開點來講呢?可以的。
化繁為簡地說,當年的事情啊,其實是這樣的:
日本投降之後,1945年8月,毛澤東率隊到重慶和蔣介石談判,這個談判一直持續到10月份,但是在這段時間裡,國共兩軍在接收日軍投降這件事上,在一些地方爆發了軍事衝突。
需要注意的是,當時這些地方性軍事戰鬥的目的,一來是為了接收日本的武器和物資,二來是為和平談判爭取籌碼,換句話說,此時的地方性戰鬥,不是正式意義上的全面內戰。
那麼在1945年10月10日,雙方在重慶簽署了一個談判紀要,叫做《雙十協定》,這份協定的開篇,就是說雙方要對話解決分歧,避免內戰,也就是說,有話好好說,不許動手。
不過,《雙十協定》簽了之後的幾個月,在全國的一些地方,兩軍還是因為接收日軍投降的問題上,爆發各種戰鬥,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段時間的戰鬥,也是區域性的,不是全面內戰。
可是,區域性戰鬥也不好啊,所以呢,美國人來調停了,所以在1946年1月,國共雙方簽署了《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的協定》。
所以在1946年初,有兩個協議生效了,一個是《雙十協定》,一個是《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的協定》,這兩個協定,都約定了:要談判解決問題,不要動武。
但是在1946年的春夏之交,還有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談判中斷了。為何中斷了呢?答案是:有很多事情,雙方談不攏。
對。談不攏。那麼這個時候,雙方就僵持在這裡了。
而與此同時,東北的軍事衝突並沒有停止,因為東北的地盤很重要,而且有大量的日本武器物資,雙方都要爭,所以儘管有《雙十協定》和《關於停止國內軍事衝突的協定》,但是,東北的戰鬥並沒有停止,因為那兩張紙沒有多少約束力,無論未來是戰是和,雙方都想爭取儘可能多的籌碼,所以在談判中斷期間,東北的戰鬥,彼此都沒有停,還在斷斷續續打。
好,那麼讀到這裡你會問,此時雙方談判中斷了,東北也在打,八路軍(後來改稱解放軍)為什麼不乾脆解放全中國呢?
兩個原因:
原因之一:在1946年春夏之交,國民黨軍隊的兵力有430萬,八路軍(後來改稱解放軍)的兵力只有130萬,八路軍此時,並沒有必勝的把握。
原因之二:八路軍此時正在解放區動員農村青年參軍,力量正在迅速壯大,當務之急是壯大隊伍,而不是立馬全面開戰。
也就是說,時間可能對八路軍有利,所以在1946年的這個時候,八路軍立馬發動全面的解放戰爭,既不明智,也不必要。
所以,八路軍(後來改稱解放軍)並沒有發動全面內戰,因為急於那樣做的話,即使在軍事上而言,對自己也是不利的。
但是在這個時候,有一個人失去了耐心,他想全面開打了。
這個人是誰呢?
答案是:
蔣介石
是的,1946年6月26日,失去耐心的蔣介石調動160萬部隊,向中原解放區突然發動全面進攻,八路軍(後來改稱解放軍)奮起反擊,此前的地方性軍事衝突,性質徹底改變,變成全面內戰了,至此,和平絕望,全面內戰爆發。
那麼蔣介石為什麼要在1946年6月26日發動全面內戰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蔣介石很自信,他認為以國民黨部隊430萬兵力,無論如何都能打贏八路軍130萬。坦率地說,蔣介石的判斷,在邏輯上是合理的,你可以說他也許有點魯莽,但以430萬打130萬,並不算瘋狂,只不過後來戰局的發展出人意料,蔣介石看似合理的判斷,最終被證明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