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雉鶉
Tetraophasis szechenyii
四川雉鶉,隸屬於脊椎動物,鳥綱,雞形目,雉科,雉鶉屬,又名黃喉雉鶉、羊角雞。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中國特有種,分佈於西藏、四川、雲南、青海等地,曾經有人認為四川雉鶉和雉鶉是同一個物種,但其實兩者是獨立的物種。
在雲南香格里拉,這裡群山連綿,樹林茂密,遠處可見白雪皚皚的山峰,複雜的地貌,豐富的資源,為許多珍稀的野生動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海報裡的四川雉鶉就拍攝於此。
四川雉鶉通常生活在3500-4500米左右的針葉林、高山杜鵑灌叢和林線以上的岩石苔原地帶,這裡既有豐富的食物資源,又能借助灌木叢樹林躲避天敵,冬季它們則“搬遷”到3500米以下的混交林和林緣地帶生活。在一些地方,人們將植物杜鵑稱為“羊角”,所以四川雉鶉也會被叫做“羊角雞”。
四川雉鶉全身遍佈灰褐色的羽毛,羽尾雜有棕白色或栗色,頦、喉和前頸是慄紅色,兩邊具白色邊緣。尾下的覆羽也是紅栗色。最特別的是它與黃喉貂一樣,喉嚨處有一抹黃色,這也是它最明顯的特徵,故又名黃喉雉鶉。精簡的配色使四川雉鶉看起來非常精悍幹練,同時也為它提供了很好的偽裝,在與它顏色相近的樹幹、落葉裡活動,幾乎可以達到隱形的效果,因此人們很難見其蹤影。
雖難覓其蹤影,但它們響亮而有穿透力的叫聲卻提醒著人們它們的存在。每日天明,他們便開始有紀律地“合唱”,相互呼應。四川雉鶉除了清晨鳴叫外,在大霧天或雨雪天氣來臨前,也會頻繁鳴叫,因此在過去科學不發達的年代,當地人甚至靠四川雉鶉的叫聲來預測天氣,故有“羊角雞叫,不陰則雨”的說法。
但,它們鳴叫的初衷可不是提醒人們天氣變化,而是這是一種族群內的重要交流方式。與它們生活在同一生境的雲豹、猞猁、石貂、金雕、紅隼等食肉猛獸,都是四川雉鶉的天敵,遇到這些天敵時,它們會用叫聲相互警告,面臨危險武力值不高的它們只能透過逃跑、藏匿的方式來保命,而分散逃跑無疑是保全族群的最佳策略之一。
商睿,法學碩士,中國海關三級稽查專家,一級關務督查,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工作之餘喜歡攝影,尤愛生態攝影與水下攝影。曾在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賽、影像視覺全球攝影師大賽、中國國家地理自然影像等諸多國內外攝影比賽中獲獎。
策劃統籌:趙娟 連惠玲
文字整理:鄭弼尹
海報設計:鄭弼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