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9日是第16個“世界卒中日”,宣傳主題是“警惕卒中症狀,儘早識別救治”,口號為“識別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腦恢復好”。
腦卒中為腦血管疾病的主要臨床型別,具有“發病率、複發率、殘疾率、死亡率”四高特點。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特別是50歲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見病。
秋冬季是腦卒中的高發季節,腦血管病的發病率是平時的2倍。每到秋季,由於天氣變冷,動脈硬化的血管會面臨更大舒縮壓力,更易導致腦灌注不足,從而引發腦卒中;同時,秋季天氣乾燥,呼吸消耗大量水分,以至於血液粘度過高,引起血液流通受阻,血管堵塞。在北方地區,秋冬季腦血栓的發病人群佔全年發病人群的百分比高達70%,長期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遇到冷空氣刺激時,因生理反應使血管驟然收縮,由於血管的內壁較厚,管腔狹窄,加之有大量的脂類沉積與硬化斑塊,導致血液流通不暢,從而極易引起腦血管疾病的發作和復發。因此要更加重視卒中的早期識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一、急性腦卒中主要表現訊號
1、一側肢體突然出現無力,麻木,口角歪斜等。
2、談話時突然出現言語障礙,能聽懂但表達不出來或既聽不懂,也表達不出來。
3、飲水或進食出現嗆咳。
4、突發頭暈目眩,噁心嘔吐,走路不穩,突然一腳深、一腳淺。
5、突發劇烈頭痛或伴嘔吐。
6、突然一過性眼前蒙黑,或者一隻眼睛出現視物不清,看東西模糊,甚至雙影。
7、突然出現糊塗,走失、不識家人、不會花錢等等。
一旦家人出現上述訊號要立即撥打120,從腦梗死發病到有效治療時間越短,治療效果越好,致殘率和死亡率越低。
二、如何預防卒中發生
腦卒中危險因素包括①不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如年齡、性別(男性發病高於女性)、遺傳、種族等;②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血液黏稠、吸菸、酗酒、糖尿病、肥胖、胰島素抵抗等。
時間就是大腦
預防腦卒中,控制可干預的危險因素是我們能做的,包括如下幾點:
1.科學管理血壓。高血壓是卒中的最大禍首,堅持長期口服藥物將血壓控制在比較理想的範圍內(一般在140/90mmHg以下),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
2.血脂管理。血脂過高,血液粘稠度升高,加速動脈硬化進展,如不及時預防、調理,將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血脂異常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控制血脂(重點控制低密度脂蛋白(LDL-C))達標也是腦卒中防治的重中之重。
根據ESSEN評分危險分層,調脂治療目標值如下:
3.糖尿病篩查。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隨著糖尿病病情進展,逐漸會出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腦梗塞等心腦血管併發症,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至關重要。
4.心房顫動不可忽視。心房顫動患者缺血性卒中發病風險比健康人群高4-5倍,成人應定期體檢,早期發現心房顫動;確診為心房顫動的患者,積極找專科醫師治療。
5.體育鍛煉不可少。採用適合自己的體力活動來降低卒中的危險性。健康成人每週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即可降低卒中的風險。每天行走7000-10000步相當於中等強度身體活動20-50分鐘。
6.調整飲食。老年人或腦血管病患者多用血管硬化,多吃一些軟化血管的食物,比如芹菜、黑木耳、山楂、洋蔥、核桃、西紅柿、紅棗等。
7.預防再復發。預防卒中的關鍵是控制危險因素,因此卒中患者常用的藥物包括降壓藥、他汀、抗血小板藥、降糖藥、抗凝藥等。所有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卒中患者,均應接受“三大基石藥物”治療。
目前國內疫情形勢仍較嚴峻,在此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一些患者及家屬因害怕就醫程式麻煩及擔心交叉感染而延誤了腦卒中的最佳就醫時機,醫院疫情防控程式相當完善,大可不必擔心。一旦出現急性腦卒中主要表現相關訊號,要及時就醫,爭取早發現、早治療,以獲最佳治療效果!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及家屬在醫療機構就醫時要科學佩戴口罩;在醫院接觸公共設施後要洗手;在醫院進行檢查交款等排隊時要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
早期識別卒中,及時救治,積極控制危險因素,是戰勝腦卒中、降低殘疾率、死亡率的關鍵。預防卒中,健康相伴!
【本期作者】
宋佳微,瀋陽市第五人民醫院神經內一科醫師,碩士。擅長急性腦血管病的診治、痴呆、認知障礙等疾病的診治,對神經感染性疾病、周圍神經病等疾病的診治具有一定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