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不抵債,不僅是企業,城市、國家都可能面臨破產。北海道的夕張市,曾經是日本的“煤礦之城”,繁榮一時。之後因為能源結構調整,夕張市沒有了支柱產業,負擔沉重,2007年宣佈破產。原本11萬人口的城市,破產時只剩下13000多人。
今天我們要說的城市是日本京都,這一著名旅遊城市可能面臨和夕張市一樣的困境。這是為什麼呢?
人們印象中的京都是古都風貌,遊人如織,但是今年6月,京都市長說,京都可能會破產。
京都市長 門川大作:京都如今債臺高築,有可能會在10年之內破產。
一般來說,城市破產發生在債務無法償還的情況下,也就是當城市的債務遠高於資產,只能尋求破產來自我保護。在世界範圍內,城市破產甚至國家破產不算罕見,但這一切在大名鼎鼎的京都是怎麼發生的呢?
總檯記者 王夢:看到京都可能財政破產的訊息,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樣,首先想到的是疫情嚴重影響旅遊業。在京都最熱鬧的二年坂,我連續第二個秋季來報道疫情的影響。二年坂現在的遊客可能不到疫情前的十分之一,過去經常聽京都人抱怨遊客太多,改變了京都作為古都的面貌,但是他們或許沒想到有一天遊客會消失,而且一消失就是兩年。
京都的遊客連續多年超過千萬人次,2020年驟降到45萬人次,而旅遊業在京都的國內生產總值當中佔比14%,是日本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
實際上,包括京都在內的日本關西地區,經濟上長期對旅遊業依賴度過高,在疫情中尤其凸顯。
藤本康人經營一家祖傳的餐廳,從去年開始停業,這個夏天終於為一些學生團體遊客提供餐食。藤本先生說,這家餐廳經歷了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時期,哪怕在那個時候也沒有如今的困境。
日本料理店店主 藤本康人:餐飲業與疫情之前相比,嚴重的時候客人降到了一成左右,好的時候也不到五成。疫情期間在外面用餐的客人越來越少,我們店鋪的座席很多,需要很多員工才能應對,為了減少(人工)開支,還是暫時停業比較容易維持下去。
藤本先生說,很多餐廳在疫情期間開始外賣業務,但是他的餐廳並不適合。這家餐廳每位客人的平均消費是5000日元,大約合人民幣300元,而外賣每人消費只有這個數字的五分之一,再扣去手續費,無法負擔員工的工資。
而酒店業的情況同樣糟糕。2019年3月,京都市下京區酒店客房的平均價格是每天約合600元人民幣,現在下降到原價格的三分之一。而在京都車站附近的酒店,房價也下降了三四成左右。無法正常經營的狀況持續,京都一些酒店這兩年有的尋找併購物件,有的直接打算出售,有的把將酒店改成公寓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