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書接上文:
上回我們說到:1970年代中初期,脫鉤黃金的美元,透過重新掛鉤石油,實現了其全球貨幣霸權的中興,並形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全球美元環流”現象。
即:美國向歐洲、日本購買大眾消費品,支付美元;歐洲、日本拿到美元后,轉向中東產油國購買石油;中東產油國在得到美元后,自己並沒有能力花完,因為他們本國人口稀少,消費力有限,每年都有鉅額的美元盈餘;這些美元如果單純放在手裡,只有貶值的份,所以中東產油國需要把大量賣石油換來的美元盈餘,存到美國商業銀行中,進行保值增值。
就這樣,兜兜轉轉一個圈,美國花出去的錢,大部分又流回了自家的銀行裡,我們把這種圍繞石油貿易,美元在美國、歐洲&日本、中東產油國進行迴圈流動的現象,叫做美元環流。
2
石油美元的環流,有效緩解了美國由於長期貿易逆差,美元持續外流而產生的貶值壓力。美元又以儲蓄、投資的形式流回來了,美元對外貶值的壓力便沒那麼大了。
但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你以為解決了一箇舊矛盾,可新的矛盾馬上又產生了。中東產油國是把鉅額的美元,存到了美國商業銀行裡,但那是有條件的,條件就是不錯的收益。
也就是說,美國商業銀行需要把石油美元放貸出去,賺取利息支付中東產油國。可把數千億的石油美元放出去,哪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你把石油美元貸給歐洲、日本吧,人家創匯能力很強,不太缺;
你把石油美元貸給蘇聯和東歐吧,人家意識形態不同,限制你進入;
你把石油美元貸給非洲吧,人家賺錢能力沒有,花錢能力一流,你可能血本無歸。
想來想去,符合需求規模巨大、意識形態一致,違約風險又小的借款物件還真不多。
就這美國商業銀行一籌莫展之際,美利堅的小鄰居--墨西哥,突然登門拜訪,小心翼翼的問道:那個大哥,能找你借點錢嗎?
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墨西哥客戶的到來,讓美國商業銀行一拍大腿道:我這不是騎著驢找驢嘛,優質靠譜的客戶,就在我的身邊,我怎麼就沒想起來呢?
3
的確,按照美國商業銀行的標準,當時以墨西哥為代表的拉美國家,簡直是鑽石級的優質客戶:
首先,當時的拉美國家,正處於高速增長的工業化時期,需要進口大量的機器裝置、工業原料(包括石油)到國內,但拉美國家手上又沒有足夠的美元去購買;特別是1973年石油危機後,原油成本飆升,更讓拉美國家手中的美元外匯捉襟見肘。
這就導致拉美國家對美元貸款非常苛求,且苛求的數額巨大。
要知道,整個1960-1980年代,拉美國家經歷了平均6-7%的高速增長;其中,巴西1971-1980年,年均增長更達到了9.95%;墨西哥在1970年代,超過4年GDP增長大於8%。
高速經濟增長,必然帶來對資金的高額需求。
其次,當時拉美國家的工業化,主要是政府和國有企業主導;這就意味著向美國商業銀行貸款的主體,是拉美國家的政府和大型國有企業。
政府和大型國有企業的信用等級,要比中小私營企業高太多了,違約風險極小;貸款給中小企業,還要商業銀行極盡繁瑣的研究它們的資產負債情況,工作量極大,貸款額卻不高,投入產出比極低。
哪有借給拉美國家政府靠譜,就憑它們的主權信用背書,就夠了,一個國家總不會破產,總不會賴賬吧。
正是在上述心理的作用下,美國商業銀行從1974年起,開始向拉美國家放貸。
4
事實上,美國商業銀行開始還是比較謹慎的,放貸的規模較小,只有幾十億美元。
但隨著頭幾年拉美國家償還本金、利息,非常準時,美國商業銀行得到了滾滾利潤,他們開始變得不淡定了。
對於商業銀行的高管來說,拉美國家的優質貸款,讓他們獲得了亮眼的業績,職位晉升節節高。
對於拉美國家貸款的具體經辦人來說,他們獲得了不菲的佣金抽成,心中那個倍兒爽。
甚至對於“監管拉美貸款的美國聯邦政府人員來”說,他們同樣獲得了援助第三世界的國際主義美名。
大家都有所得,都有利益,便更傾向於加大對拉美國家的貸款。
於是,慾望被開啟,野心在膨脹;美國商業銀行對拉美國家的貸款,開始瘋狂增長:1974年年底,美國商業銀行對拉美國家的貸款規模還只有150億美元;到1979年,貸款規模就飆升到了820億美元;1982年更達到了驚人的1200億美元。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這些貸款很多都是美國商業銀行違反法律,上了高槓杆的。
如美國銀行法律規定:商業銀行對單個國家的貸款總額,不得超過其資本金的10%;可美國商業銀行哪管這個條款,他們對墨西哥、巴西等單個拉美國家的貸款,佔其資本金的比例,何止是超過了10%,超過50%都是常規操作。
1979年年底,九家最嚴重的美國商業銀行,墨西哥一個國家的貸款總額,佔資本金的比例,就已經超過了45%。
再如,美國商業銀行對後來的很多拉美國家貸款,稽核不嚴格,亂放水;導致拉美國家透過借款,上了一批長週期、收益低甚至負收益的垃圾專案,讓拉美國家的負債越來越多,償還債務的能力缺越來越差。
1970年代末期,當時的很多國家,美元外債的規模,佔其GDP的比例,已經達到40-50%;光是利息的支付,就超過其年出口總額的10%。
也就是說,無論是債務總額,還是利息支付,拉美國家隨時都有翻車違約的危險。
5
高槓杆帶來的就是高風險,就這點來說,你說美國沒人看出來嗎?
當然有聰明人看出來。
事實上,早在1976年,美聯儲主席阿瑟.伯恩斯坦曾公開警告銀行業巨頭:拉美國家的借款,是高槓杆、高風險的,過度放貸,小心引發債務危機。
美國銀行巨頭們給出的回應是:你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我們比你更瞭解銀行應該如何運作,就你管的寬。
花旗銀行當時的掌門人沃爾特.里斯甚至放言:讓市場發揮作用,政府不要指手畫腳,讓我們大幹一場吧。
為了表面上更高的利潤,資本家們不僅敢鋌而走險,而且被迷失了心智,明明灰犀牛(泛指風險)正在靠近,將要把美國商業銀行踏碎,但他們就當看不見,你提醒他,他也說不聽不聽,不看不看。
但你銀行資本家裝看不見,不代表灰犀牛就不來了。
1982年,拉美債務違約危機,終於還是引爆了。
6
說來也是可笑,1982年由墨西哥最先爆發的拉美債務危機,並不是由拉美國家自己內部引爆的,而是美國自己人引爆的。
原來呀,由於1973年、1979年,美國先後爆發了兩次經濟危機,為了刺激經濟,美國不惜瘋狂印鈔,再加上原油價格的飆升,導致美國國內產生了嚴重的通貨膨化。
1979-1981年,美國通脹率分為別11.25%、13.55%、10.33%,物價烈火烹油,引發民怨沸騰、社會不穩,更有可能毀了整個美國經濟。
為了壓服通脹,以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為代表的硬派人物,採取了非常激進的貨幣通縮政策,直白點就是一句話:提升利率(加息),把超發的美元收回來。
為此,美聯儲在1979-1981年間,不惜五次加息,把基準利率從5%,一路拉到了15%,力度之狠,在美聯儲的歷史上,僅此一次。
透過五次加息,美國的通脹立馬好轉,1982年通脹率就降到了6%;1983年更滑落至3%。
但俗話說:按下了葫蘆浮起了瓢。美國通脹是好轉了,全球卻要跟著遭殃了。由於美元不斷加息,提升儲蓄、貸款利率,導致美元升值,從而引發全球美元不斷迴流美國本土;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國家本來就稀少的美元外匯,不斷遭到國際金融炒家的擠兌(把拉美貨幣換成美元,流回美國),面臨枯竭的邊緣;拉美國家沒錢還債了。
更嚴重的是:由於美聯儲瘋狂提升利率,美國商業銀行無論是向美聯儲借款,還是向同行拆借,他們的融資成本大幅提升,也無法向之前那樣,大手大腳的向拉美國家放貸了。
這就意味著,拉美國家不能靠借新貸,償還舊貸了。
美元外匯枯竭、又不能借新貸,還舊貸,拉美國家很快就出現了小規模的違約潮。
這時候,美國商業銀行內心慌得一匹,好傢伙,我把銀行的鉅額資金都借給拉美國家了,如果他們違約不還款了,我的資金流就斷了,我要破產了。
7
於是,心懷憂懼的美國商業銀行,拉著債務纏身的拉美國家,向美國財政部、IMF、世界銀行求援:爸爸,救我,借給我一筆錢,讓我還債。
從1982年開始的整個1980年代,先是墨西哥,然後是秘魯、巴西、烏拉圭、玻利維亞等等,一個個排著隊,上門求救。
美國財政部、IMF、世界銀行說:救你們可以,但拉美國家要先答應我三個條件。
拉美國家說:什麼條件?
美國財政部、IMF、世界銀行說:治療國家債務危機的民主良藥:①把你們那些國有企業先賣了,製造業補貼統統取消,湊錢還債;②政府要消減投資,老百姓要減少消費(透過降低工資的方式),你們整個國家要勒緊褲腰帶過活;③要鼓勵糧食、牲畜、礦藏等行業發展,多出口肉類和礦藏給歐美日,賺取美元外匯;④逐步開放國內金融,讓外資來去自由,這樣海外投資者不就帶著美元來了,你們的美元外匯不就多了?
拉美國家一聽:好傢伙,你這哪是良藥,分明是毒藥吧。變賣國有資產,取消國內製造業補貼,不就相當於放棄前20年的工業化努力,放棄培養國內的製造業,把國內市場以及未來潛在的海外市場,拱手讓給歐美日嗎?
而放棄國內製造業的同時,IMF還要求扶持糧食、牲畜、礦藏等行業發展,這不就是把自己培養成歐美日的原材料供應基地嗎?這是妥妥的殖民地經濟模式。
至於開放國內金融,更是暗藏機心,拉美國家的私人資本,哪是華爾街的對手,只要一開放,華爾街就能控制拉美國家金融的七七八八。
美國財政部、IMF、世界銀行對拉美國家的指責,不屑一顧,他們回覆道:你們可以不答應,我們也不強迫,但你們就等著主權債務違約,國家財政破產引發的社會動盪,甚至改朝換代吧。
弱者,是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格的,面對不答應IMF的條件,立即死;答應IMF的條件,慢性死亡的兩難,拉美國家的統治精英,選擇了後者。
畢竟,就算是成為了歐美日的產品傾銷地和殖民市場,他們依然是這個國家的統治精英,可以享受地位和財富;如果改朝換代了,那麼地位和財富就不保了。
於是,墨西哥、巴西、秘魯等拉丁美洲國家,只能捏著鼻子,答應美國財政部、IMF、世界銀行的條件。
作為回報,IMF牽頭歐洲、日本以及美國的官方財政部,以及商業銀行,組成了強大的西方財團,在1980年代,數次向拉美國家提供鉅額美元貸款,幫助拉美國家償還“需要緊急支付的貸款”,度過了債務危機,避免了被改朝換代的危險。
8
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拉美國家為此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
①為了遵守美國財政部、IMF、世界銀行的條件,拉美國家在1980-2000年之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國企私有化浪潮,曾經神聖不可侵犯的國家核心資產,如航空公司、大型銀行、電信公司、甚至石化能源公司,被賤賣一空。
墨西哥最大的銀行被打包出售,秘魯、玻利維亞、烏拉圭的優質礦產被無恥抄底等等,諸如此等事件罄竹難書。
而在私有化浪潮中,由於拉美國傢俬人資本力量弱小,很大一部分國有優質資產,最終被華爾街收入囊中。如墨西哥最大銀行BANCOMER被美國VISA收購56%的股份;墨西哥第二大銀行--墨西哥國民銀行,最終也被華爾街控股。
這就導致拉美在1960-1980年間,20年的工業化美夢戛然而止,大部分成果被歐美日資本,侵吞一空;製造業也因為取消了補貼,被壓制在極低的水平,連國內市場都守不住,更遑論出口爭奪全球市場。
拉美國家在某種程度上,淪為了歐美日的‘殖民市場’,國家核心資產,金融、電信、礦產甚至交通、能源,部分被歐美日控制;歐美日向拉美國家大量傾銷汽車、飛機以及大量工業品,而拉美國家只能向歐美日出口廉價的糧食、礦產、畜牧產品等。
殖民模式下的拉美國家,經濟增長非常緩慢,1981-1990年,拉美GDP年均增長率僅有1%,人均-1%,如果消除通脹因素,國民實際收入,是大規模的衰退。
②由於拉美國家的製造業被政府放棄,很快大面積的衰退和消亡,再難以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而拉美國家的農業現代化,城市化業已完成,這就導致拉美國家的城市,出現了大量貧民窟和無所事事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精力旺盛但卻找不到工作,對社會、對未來失望透頂;於是搶劫、販毒、參加暴力活動,終讓拉美變成了全球最動亂、最黑暗的地區之一。
9
一場美元加息,徹底打斷了拉美國家工業化的脊樑,讓他們從繁榮的天堂,墜入了動盪的地獄;歷史扇了扇蝴蝶翅膀,拉美就換了人間,真是讓人唏噓。
但歸根到底,美元加息終止拉丁美洲的工業化,只是一個外部因素;拉美國家20年的工業化,最終功敗垂成,更根本的內因,是他們的工業化資金,靠的是歐美日的貸款,而非自己國民的儲蓄。
靠別人支援,實現工業化,這本身就是一個妄想,西方資本來拉美是賺取最高利潤的,可不是幫助你實現工業化,給自己培養對手的;所以,一有風吹草動,就明哲保身,甚至拉來自己的母國,強迫你砸鍋賣跌,甚至欠下不平等條約,來還債,那就再正常不過了。
借錢一時爽,還債火葬場,拉美國家終為自己的貪婪、懶惰和短視,付出了代價。
而美國商業銀行呢?他們除了虛驚一場外,並沒有損失什麼。他們從拉美國家獲得了遠超他們貸款數量的鉅額回報,儘管他們裝老實人,喋喋不休的在輿論上訴說:當年,拉美國家如何賴賬,他們如何困難。
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強者才有說話的資格。
10
不過,美國這個強者,在用拉美人民的鮮血,澆滅國內的高通脹後,並沒有高興多久,一個新的問題產生了。
正如我們前面所說: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你解決了一箇舊矛盾,新的矛盾就產生了。
美元加息導致美元強烈升值,影響了美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而日本在1980年代,強勢崛起,在汽車、半導體、電子消費品方面,打的美國找不到北。
美國將如何運用美元霸權,解決日本這個挑戰者,這是我們下期要講的內容《東亞大變局--廣場協議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