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消費提示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已經拉開帷幕。在各大平臺、商家、電商主播的持續預熱宣傳下,今年“雙十一”於10月20日正式開啟預售,11月1日即將迎來第一波尾款支付,螢幕前的你是否也已經“剁手”了呢?
為了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長三角消保委聯盟貼心地為各位“尾款人”準備了這份“雙十一”消費提示,快來點選查收吧。
一、按需理性購買,注意尾款規則
“雙十一”大促期間,消費者容易因為優惠促銷而選購一些自己實際不需要的商品,從而引發大量退貨退款糾紛。建議消費者按需購買,提前做好規劃,明確預售定金和尾款支付規則。
對於預付定金後不想要的商品,可以主動和商家協商能否直接退定,如果不能則需要支付尾款後再申請整單退款,否則商家可能會以預售定金不退為由拒絕消費者的退定申請,造成定金損失。
二、直播雖然誘人,下單仍需謹慎
無論是傳統電商平臺還是短影片平臺,直播帶貨都成了當下最流行的銷售方式。在直播帶貨模式下,消費者更容易因為直播營造的稀缺、不買就虧的氛圍衝動下單。
建議消費者在觀看直播時不要只聽信主播對產品的口頭介紹或者因為價格優惠就直接下單,購買前先仔細瞭解產品的成分、功效、適用人群等資訊,多渠道檢視商品評價,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商品。
三、留心促銷規則,警惕價格陷阱
今年“雙十一”大促分為多個階段進行,不同階段的優惠價格可能存在差異,消費者在下單前可以先諮詢客服,多進行價格對比。部分商品頁面顯示的價格優惠需要湊滿幾單才能享受,紅包、優惠券等也會有使用限制,同時一些商家會透過“先漲後降”的套路來銷售商品。
建議消費者仔細閱讀促銷規則,透過多平臺多渠道對比價格,注意區分到手價、尾款價、預售價等計價方式,明確紅包、優惠券的使用範圍和期限,避免落入價格陷阱。
四、防範交易風險,注重支付安全
消費者要提高財產安全意識,透過正規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付款,不要輕易相信對方以任何理由要求直接轉賬、匯款至私人賬戶以及透過傳送付款連結頁面或掃二維碼等方式進行付款。對於自己不熟悉的網站,要慎重支付。為降低財產損失風險,可將轉賬到達時間設定為延時到賬,一旦發現被騙立刻聯絡第三方支付平臺凍結資金。
五、留意發貨時間,仔細驗收貨物
“雙十一”期間,交易量的激增可能導致商家備貨不足,不能按期發貨,快遞派送也會不如平常及時。消費者要提前和商家明確發貨時間,對於急需品、生鮮食品等要注意避開物流高峰期。收到物品後儘量當場驗貨,確認完好無損並符合約定後再簽收。為了避免退貨運費損失,消費者可選擇自帶運費險的商品或者在下單時購買運費險。
消費者在網購時要注意提前瞭解退換貨政策,儲存好聊天記錄、訂單資訊、支付資訊、促銷優惠截圖等相關購物憑證,並向商家索要發票或收據,以備日後出現糾紛時有充足的證據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一旦發生消費糾紛,及時聯絡商家協商處理,協商不成可以向平臺、消保委或者當地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投訴。
同時,建議廣大消費者在“剁手”前先理一理家裡的“存貨”,注意商品的保質期,避免一次性囤積過多商品,導致過期或重複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