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小小姐姐”,一個自媒體創作者,以創新的方式,將資料以視覺化的方式展示出來。“安安小小姐姐說城市”,則專注於用資料深度展示城市的方方面面。從小城市、大城市到超級都市,在這裡,我們共同發現數據構建出來的、不一樣的城市生活。
如果說現代社會是由晶片和軟體驅動的,那現代社會同樣由汽車驅動。
一直以來,我們總想寫一組關於全國城市的汽車數量,但資料實在難找,多次嘗試均未成功。
從公開資訊看,城市汽車數量,至少有兩個統計口徑,一個叫機動車保有量,一個叫民用汽車擁有量。
兩者的區別,並沒有很清晰的解釋說明。通常來說,由地方統計的資料中,較多會使用民用汽車擁有量,而部門的資料,較多使用機動車保有量。
今日的資料,從地市民用汽車擁有量的角度,來了解下城市的汽車數量情況。在民用汽車擁有量的統計中,有些地市的資料註明了不包括三輪車、低速貨車等,有些則包括。對於這種資料區別,不在圖表中做標註。
資料的來源,大部分採用省份最近年份統計年鑑的資料,資訊缺失的部分,則使用地市2020年度的統計公報資料。這種統計年份的區別,也不在圖表中做標註。
即使如此,仍然有較多地市的汽車擁有量資料缺失,在圖表中使用灰色的空白填充。如果哪位網友有更多更完整的資訊,歡迎分享。
按區域、省份和城市GDP總量排序的地市民用汽車擁有量資料,如下圖所示。
細心的網友會發現,這組資料與在網路上流傳的地市機動車保有量有明顯的區別。是的,兩個統計口徑下,資料差異的確比較大。
按民用汽車擁有量的統計口徑(下稱汽車數量),汽車數量最多的城市分別是重慶、北京、上海、成都和蘇州。這5座城市的汽車數量,均突破了400萬輛。
除省會城市外,江蘇、浙江、廣東和山東還有多個地市的汽車數量突破了200萬輛。
將地市的汽車擁有量和人口、GDP結合起來,能從資料中發現什麼資訊?
提取GDP總量大於3000億的地市,按照人均汽車數量和人均GDP分別排名,繪製成如下圖的排名散點圖。
從資料的分佈來看,大部分地市呈現出人均GDP越高,人均汽車擁有量也越多的正相關分佈。
經濟條件變好了,買一輛車,可能是大部分人的首先選擇。車,有時候成了經濟實力的象徵。
偏離這個趨勢比較明顯的城市有3座,分別是上海、深圳和廣州。在這些城市中生活,不買車,也許不會有人說什麼。
很早之前,我們依據住建部的資料,繪製過城市的汽車密度圖。在此使用前述的省市統計年鑑資料,結合城市的公路通車裡程資料,再繪製一組城市的每百米汽車密度圖。
武漢、南京、石家莊和昆明,相同統計口徑下,沒有找到公路通車裡程資料,用空白標註。重慶,汽車密度低於1,也用空白標註。
按照這個統計標準,珠三角的深圳、佛山和東莞,是汽車密度最大的城市。
尤其是深圳,在統計公報中道路長度僅為716公里,即使加上鄉道和縣道長度,其公路長度也遠低於其他城市。這導致了計算得出的深圳道路汽車密度,遠高於其他城市。
我們遵循公開資訊中的資料,事實上深圳的車的確太多。
------------------------------------------
本文資料來源標註在圖表標題下方,圖表和內容均為原創,並開啟全網保護,轉載請聯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