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裡說豐年,是寫在中國人基因裡的浪漫。
在浙江杭州桐廬縣梅蓉村,村民們除了忙著種稻,還忙著“畫畫”!他們以稻田為“紙”,以水稻為“墨”。微風吹過,稻穀搖曳,一幅幅以“富春山居圖”“洋灘放牧”“禾下乘涼夢”為主題創作的稻田畫,便躍然眼前。
▎梅蓉村紀念袁隆平院士的稻田畫 “禾下乘涼夢”,畫邊上有5個枝條,寓意目前5個在用袁老的技術種植水稻的國家,91個稻子是代表他享年91歲,小貓花花和小提琴則是老人生前最喜歡的|奚琪城 攝
農業現代化的時代,電已經無處不在!
大家在欣賞稻田畫的美景、品嚐稻米香甜的同時,是否有曾想過,一度電能夠生產多少米?
今天,我們就來算一算。
7月,插秧,育苗,稻種生根、發芽,逐步成長為秧苗,此時平均用電量僅約10度/畝。
雖然用電量不多,不過辛勤的勞動人可沒閒著,一個個化身成了“護苗使者”,紛紛走進田間地頭。
國網桐廬縣供電公司員工瞭解水稻生長各階段的用電需求|奚琪城 攝
8月起,翠綠小巧的秧苗在陽光雨露的浸潤下吸飽水分,一路拔節,抽穗揚花。依次進入生長期、長穗期、開花結果期的它們,最怕渴,灌溉用水堅決不能少。過去種植水稻都是看天吃飯,遇到乾旱天氣就可能減產甚至顆粒無收。有了電力保障,灌溉打水根本不用擔心。由於種植水稻對灌溉用水量要求很高,水源充足,水稻產量才有了保證。估算下來,每畝稻田澆灌用電量基本保持在120度左右。
如今正值秋收之際,秋來不覺涼,富春稻田香。金燦燦的稻穗把稻杆壓彎了腰。
田野裡,不少農戶正忙著收割稻穀,農田灌溉排水裝置、農產品加工裝置也“馬力全開”,農用電負荷日益增長。不遠處,烘乾脫谷的加工室內,機器哄哄作響,稻粒上下翻滾,左右起舞。此時,烘乾的用電量基本為20度/畝,脫谷加工則為50度/畝。
供電員工對涉及秋收用電的農業生產供電線路、變壓器等進行全面巡視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奚琪城 攝
這樣算下來,1畝地的水稻變成大米大約需要200度電。也就是每度電可生產2.75公斤大米,大約110000粒。
供稿:國網杭州公司 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