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條友說# #全球新視野#
這個轉角的普通小餐館,小到我想稱它為小餐屋,頂多20來平方。因在Cromwell街上,索性店名就是Cromwell Kitchen(Cromwell廚房)。從我家步行過去3分鐘。我來澳最初兩年,為女兒上學帶的午餐盒,一感到黔驢技窮、沒啥可做了,就靠這小餐館來救場子呢[害羞]。
這裡…有個哀傷的故事,應該是2018年的事兒了…
幾個40來歲,與我年齡相近的local ladies(西人女士)經營這個餐廳,統一休閒的深色裝,黑圍裙。咖啡️瀰漫,烘烤出爐的糕點甜香,忙碌的腳步,歡快的笑臉,真真是一進屋就溫馨濃郁。我初來乍到的前幾個月,幾乎每次買一種餐品就問名稱,聽不清楚,就讓人家spelling(拼寫)一下,把新移民的clumsy(笨拙)和做老師的迂腐都展現全了[黑線]。一位長卷發,高壯,聲音最宏亮的lady,乾脆用筆給我寫到包裝盒上。一來二去,一看到我來買餐,就拿筆為我寫名稱[可愛]。
一次在家,想出門go shopping,卻找不到信用卡了,心裡一驚,包裡車裡來回翻,了無蹤跡。家人就幫我回憶:最後一次刷信用卡,是買什麼…回憶的線索慢慢明朗,“大機率是落在Cromwell Kitchen了,付款轉身走得急,丟人家pos機旁了…”我說。…這可是三四天前的事了,熬過一晚,第二天起個大早,就趕過去。一進店門,捲髮高個的 lady,舉著我的黑色招商銀行信用卡,象揮著勝利的小旗,衝我招呼“is that yours?” ,大家會心一笑,我少不了千感萬謝的(就納悶,怎麼這麼精準的在等待我呢?中國人,中國信用卡,笨笨地問餐品名稱…人家早記住我了[我想靜靜])
一天,嚮往常,我去買,卻意外閉著門,真奇怪,看那門上,赫然貼著:Obituary !!!(訃告:關店三天。某某女士,因突發心臟病過世,卒年47歲…我們萬分悲痛,葬禮日期**,追思會屆時我們提供蛋糕…)我空洞地、空空蕩蕩地折返,左臂抱著右臂,感覺自己輕得象一張紙。
…再往後,我用了一週時間,買餐時小心觀察,文靜的還在,大屁股的還在,挽髮髻的還在…那個捲髮豪爽的主心骨,象店長的lady,真的不在了[流淚][流淚]……哀傷,如最柔的水,無聲地流淌在店裡,付款時,我不忍望她們的眼,尤其那個文靜的lady,感覺一看她,淚水就要掉下來…
…再往後,過了不久,小餐館換了人,幾個lady都不見了。男店主印度人模樣,十分熱情,女店主經常變換豔麗的長指甲。我用了好久,才勉強適應下來…唉,誰叫它離我家那麼近呢!
(後續:疫情以來,因封城,許多餐館紛紛關門歇業了。Cromwell Kitchen,雖然也經常關門,但依然堅守著。或許,存活的原因,恰恰因為它的“小”吧。可愛的小餐屋[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