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紅色愛國月,愛國主義教育進行時。
偶然間刷手機,看到一則“女縣長的勵志故事”,她被譽為河北省最年輕女縣長的張琪,女性當縣長,這本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對於本碩博均就讀於清華的張琪來說,曾在哈佛大學訪學後,不忘初心選擇投身祖國基層事業,被贊接地氣。
張琪的出身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她本人顏值頗高,長相堪比明星,可謂顏值擔當,清華畢業,容貌與才華並駕齊驅,這樣一位成功女性究竟出生於怎樣一個家庭呢?
張琪,山西省文水縣人,父母是雙職工,家裡還有一個因患腦血栓偏癱在床的奶奶。
生育張琪後,父母一方面要照顧嗷嗷待哺的女兒,一方面要照顧行動不便的老人,壓力可想而知,但是,張琪的母親卻說他們離婆婆家最近,其他孩子離得遠,因此就多承擔一些。
張琪的母親常常惦記著婆婆,而爸爸每次下班都去看奶奶,每年冬天,他們還會把老人接過來一起住,張琪父母的“孝心”因此被周圍很多人稱讚。
在外人看來,張琪的父母很一般、很普通,但是,他們尊敬老人,恪守孝道、精心為祖國培養人才。後來,在張琪就讀清華大學期間,太原市政府還授予他們家優育優教幸福家庭的稱號,這樣一份榮譽無疑是對張琪父母最好的肯定。
其實,關於培養女兒,第一次為人父母的張曉鎖、王偉夫婦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那麼,爸爸、媽媽是如何將女兒送入清華大學的呢?
張琪讀一年級的時候,父母將女兒送到了太原市河西區少體校,在那裡,張琪一練就是五年,她不怕吃苦,堅持訓練,曾獲得了學校女生組越野賽第一名的好成績。
上五年級的時候,有一天老師打電話說讓父母帶張琪去體檢一下,到了醫院才發現,女兒的腿腫了,醫生建議少體校運動過於頻繁,不要再練下去了。
考慮到孩子身體健康狀況,張琪父母只好讓女兒離開了少體校。
後來,母親又送她去練電子琴,練了一段時間感覺孩子不是很喜歡,又放棄了。
為了培養新的特長,張琪報了學校的自然課和奧數班,學校的課外班引起了張琪巨大的學習興趣,一方面訓練了她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為將來數學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六年級時,張琪獲得了小學數學奧林匹克滿分獎,被山西省實驗中學錄取。
中考時,張琪以總分第一名順利升入本校高中,高考時,又以山西省第十二名的成績被清華大學建築系錄取。
談及自己的高考成績,張琪說:“我從來不偷懶,如果說100個心思,別人只花一半在學習上,那我可能花了90個心思。”
人生看似順風順水,誰料想新的考驗又來了。
12年前,張琪直接攻博,但是這一年學校出了新的規定,導師若前一年沒有帶本校博士生,是不能帶直博生的,而張琪所選的導師恰好屬於這種情況。
但是,張琪本人在清華不僅學習成績優秀,還主動參加志願者公益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奧運會那一年,她還被選為 “首都高校骨幹志願者”。
後來,一些老師幫著積極向學校反映情況,清華大學最終同意他們這一批面臨同樣處境的學生順利直博。
幾年後,張琪打算出國進修,正當她為學費發愁的時候,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前任院長PeteRowe教授向張琪伸出了橄欖枝。
PeteRowe教授曾來華考察,臨時缺一名翻譯,導師推薦張琪擔任,張琪的表現給這位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與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的創立者之一的PeteRowe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正式邀請張琪前往哈佛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學。
從哈佛歸國後,張琪曾在清華大學任職,3個月前,她當選懷來縣政府縣長。
看了張琪從出身於普通職工家庭到成為“人民父母官”的人生經歷,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句話:“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
當我們緊緊盯著這位年輕女縣長身上的光彩時,我們不妨靜下心來看看她的成長之路,從出生於雙職工家庭,感受父母的陪伴、領會“孝道”,到5年的少體校學習生涯鍛鍊了她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品質,從學霸路上的一路逆襲到訪學哈佛後成為“一縣之長”。
盧梭說:“人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
你終將成為什麼樣的人,由你說了算,自律、奮發、有為、向上,希望張琪能夠成為新時代正能量的代言。
良心創作者、持續奉獻優質好文,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分享關注!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