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本市土地交易市場釋出了本年度第二批次住宅用地出讓公告,共計43宗用地,土地總面積約245公頃,總建築規模約496萬平方米。在第二批集中供地中,北京穩地價模式再升級,不僅在36宗地塊中設定了競高品質商品住宅建設方案的環節,還首度引入“競現房銷售”的試點,解決公眾反映較為強烈的交房時“貨不對板”的問題。
17宗地位於平原新城及副中心
市規自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二批次集中供應的43宗專案共涉及13個區。
位於中心城區的有20宗,土地總面積約96公頃,佔比為39%,其中朝陽區11宗,海淀區4宗,豐臺區3宗,石景山區2宗。位於平原新城及副中心的有17宗,土地總面積約102公頃,佔比為42%,其中大興區2宗,副中心3宗,順義區2宗,昌平區4宗,房山區5宗,亦莊1宗。位於生態涵養區的有6宗,土地總面積約47公頃,佔比為19%,其中門頭溝區2宗,懷柔區1宗,平谷區3宗。
43宗住宅用地中有3宗涉及共有產權住房,其中位於昌平區昌平鎮東環路和平谷區馬昌營鎮的2宗居住用地為純共有產權房地塊,豐臺區周莊子居住專案中1宗獨立地塊用於配建共有產權住房,共有產權住房建築規模共計約16萬平方米,摺合住房約1900套。
此外,還有13宗毗鄰產業園區、軌道交通站點的專案配建保障性租賃住房,將面向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進行配租,總規模達到23.6萬平方米,摺合住房約3600套。
除配建保障性租賃住房外,本次還在石景山區首鋼專案中選擇了1宗獨立地塊建設公租房,建築規模約3.59萬平方米,摺合住房700餘套。
北京“穩地價”模式將全國推廣
今年首批集中供地時,本市首次引入房屋銷售價格引導機制,建立“房地聯動、一地一策”機制,較好實現了“穩地價”預期,也被住建部點名表揚,稱要推廣北京市的做法。
集中供地穩地價的北京模式是什麼?7月,住建部房地產市場監管司司長張其光在媒體上解讀時提到:建立房地聯動機制,限房價、控地價、提品質,建立購地企業資格審查制度,建立購地資金審查和清退機制。
實際上,這也是北京第一批土地集中出讓時,為推動商品住宅用地供應由“價高者得”的單一目標向完善市場、穩定房價、保障民生、提升品質多目標管理轉變,引入的“房地聯動、一地一策”機制。
這一機制的政策“工具箱”很豐富,包括各區嚴控地價成本、控制地塊溢價空間鎖定地價上限、競政府持有產權份額等十餘個政策工具,可根據地塊具體情況單獨或疊加組合使用。
二批次集中供地,政策“工具箱”繼續發揮作用。43宗地塊中,控制地塊溢價空間鎖定地價上限、競政府持有產權份額、合理配置戶型結構等工具均有所體現。
首次引入“競現房銷售”試點
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43宗地塊中,有36宗地塊都設定了競高品質商品住宅建設方案的環節,如十八里店朝陽港一期專案1303-685地塊;東昇鎮京昌路楔形綠地棚戶區改造專案(二期)0803-631-1塊R2二類居住用地等,佔地塊總數的8成。
此外,還在大興黃村海戶新村DX00-0208-6020、6026 地塊引入了“競現房銷售”的試點,當競買報價達到土地合理上限價格後,就轉入“競現房銷售”面積,即到竣工備案後方可銷售的面積;當可出讓居住建築規模全部競報為“現房銷售”,轉入競高品質建設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所在樓棟需整棟現房銷售。
“在大興地塊試點競現房銷售,也是在穩預期的前提下,探索市場和企業的接受程度。”上述負責人表示,現房銷售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解決群眾反映較為強烈的交房時“貨不對板”的問題。
北京此次也借鑑了其他城市的好做法,在幾宗郊區地塊中引入搖號工具,當報價達到地價上限後,就以搖號提高土地競買效率。
市規自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二批次用地繼續實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承諾制,要求開發企業在土地競買環節提交《房屋銷售承諾書》。
相關新聞
今年擬供應131宗租賃住房用地
8月30日,市規劃自然資源委釋出了131宗擬於2021年供應的租賃住房用地專案資訊。這是本市首次集中對外發布全年租賃住房專案供地資訊。據悉,此次年度租賃住房用地供應總量較往年大幅提升,是2020年實際供應面積的2.2倍、2019年的3.2倍。
131宗擬供租賃住房用地專案面積約304公頃。其中已實現供地專案76個,約159公頃,完成供應計劃的53%;後續擬供應專案55個,約145公頃。年度供應的租賃住房專案中位於中心城、副中心及多點地區的佔比達到85%。
透過採取建設集租房、人才公租房以及工業園區配套宿舍等保障性租賃住房方式,本市安排了96宗、約212公頃用地專案對接新市民、青年人、科技人才、產業工人以及城市基本公共服務保障人員等住房困難群體需求,佔比為70%;此外,用於解決輪候家庭需求的公租房專案安排有35宗,約92公頃,佔比約30%,有效滿足多層次住房需求。
來源 北京日報
記者 陳雪檸 趙瑩瑩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