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孫美燕 記者 張冰清
一個2430g的男孩今天順利出生了,這是浙大婦院創造的又一個奇蹟。
上個月的今天,我們講了靜靜的故事:
點選連結回顧:孕期過半,子宮瘢痕裂開,寶寶一腳就能“踢出”子宮——浙大婦院創造了國內新奇蹟
這個24周+發現子宮肌層缺失,多個醫生勸她放棄的準媽媽,在浙大婦院產五科團隊的精心治療下,在26周接受了孕期子宮肌層修復手術。
這個國內目前尚無案例可尋的產科“奇蹟”,今天又迎來了續集。
“上一次我們發稿時,靜靜應該是懷孕30周左右。之後,我們依然每週複查疤痕情況,看到疤痕厚度穩定在1.0毫米左右,以前向外膨出的情況沒有再次出現。B超監測寶寶的生長髮育情況,結果也是不錯的。32周時,我們又一次做了磁共振(MRI)來複查子宮疤痕的癒合情況。雖然提示下段依然菲薄,但羊膜囊未見膨隆,跟之前比有明顯好轉了。”團隊成員馮燕一直密切關注靜靜的情況,為了延長孕周努力著。
靜靜接受了子宮修補術後,醫生們一直透過靜脈用的宮縮抑制劑來抑制宮縮。一般來說,32周以後出生的新生兒遠期併發症會少非常多,所以到了32周,又將靜脈用的宮縮抑制劑改成了口服。
這樣,靜靜也能徹底“解放”,可以自如地活動了。但是隨著孕周的增加,之前心情還很放鬆的靜靜,卻開始出現緊張和焦慮的情緒。
“這可能是因為她知道,根據國外文獻報道,子宮修補術後平均的終止孕周是33周有關。”因此,病房裡除了給靜靜藥物治療外,還給她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援。王正平主任醫師、顧慧敏護士長,隔三岔五就會到靜靜床邊跟她聊天,緩解她的焦慮。
每次只要看到王正平帶著溫和的笑臉出現在病房,靜靜的心裡就踏實了許多。
這週一10月25日,是33+6周,靜靜在半夜開始了每5分鐘一次中等強度的規律宮縮,這是自發性產兆發動的標誌。醫生再次給與了靜脈用的宮縮抑制劑,宮縮壓下去了,但也給了訊號——寶寶可能要迫不及待來到這個世界啦!
“因此我們開始一邊觀察孕婦每天的宮縮情況,一邊準備一起迎接這個新生命。”
近3天來,雖然靜脈用著宮縮抑制劑,但靜靜的宮縮已經明顯比以前增多,因此醫生們一致決定,10月29日進行剖宮產手術。
雖然沒有達成37周足月的大目標,但是近35周已經是一個值得驕傲的“小目標”,也是國內目前記錄的子宮破裂保胎的“新奇蹟”。
7點49分送手術,8點15分孕婦步入手術室,8點57分,一個2430g的男孩順利出生。Apgar評分9-10分。
這次手術的主要成員,還是由產科醫生王正平、慄寶華、馮燕和麻醉醫生陳宏以及手術室護理人員組成,這是上一次給靜靜做縫合手術時的同一個團隊。大家配合默契,分工明確。
在手術中,發現原先修補過的子宮肌層完整性非常好。
手術十分順利。
這一次,王正平主任醫師又給她的子宮切口處加用了生物補片。“希望以後她的子宮切口會是肌性癒合,而不是疤痕癒合。這樣的話,如果靜靜以後想再次懷孕,會更安全。”
第二次做了媽媽的靜靜,現在說自己就像“做了一場夢”,腦子還有點懵,能說來的就是“滿意”和“感謝”。
這個從24周在危險邊緣徘徊,到35周健康出生的寶寶,既是產科“開拓者”的自豪,也是更多像靜靜這樣產婦的希望。
一切,以生命的名義。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