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耳機才算是一款好耳機?低廉的價格?漂亮的外觀?舒適的佩戴?優秀的音質?前段時間有一耳機廠家私信我,希望我幫他試用一個耳機。說實在的,家裡有幾副耳機,但現在很少用了,基本上都是聽箱子。他發了購買連結給我看看,國內新創品牌。然而我答應後一忙這事就忘記了。
第四天收到一個小包裹,拆開以為是一小罐茶葉,看仔細點才發現是耳機,品牌為竹林鳥,型號為百靈。採用鐵罐包裝,包裝設計也走中國風,顏色和貼標容易被誤認是茶葉,。問了一下廠家的聯絡人,這個品牌做到現在不足一年時間,真正的新鮮滾熱辣。我並不抗拒新創品牌,畢竟大品牌都是從新創小公司而來,東西不坑人、宣傳不吹牛、價格不亂吹、還能給點驚喜或者創新的話,我是非常支援的。從提供購買連結上看,不帶MIC版本89元,帶MIC版售價99元,價格不高,剛好我手頭有一副JBL L20R,當時也是標價99元,可以對比一下(實際對比試聽還有幾副耳塞,但因為價格相同,主要以JBL為準)。99元意味著什麼?兩個人出去吃一餐,甚至女生買杯網紅奶茶還不夠數。也就是說,99的耳塞,能夠正常發揮就超值,如果能有不錯的音質,那麼推薦一下也無妨,更何況送了一堆小配件。
外觀
外觀上,得益於現在國內的優秀的五金加工技術以及簡約的圓筒造型,鋁合金外觀已經可以做到非常精緻。對比JBL L20R採用的塑膠外殼,加上竹林鳥耳機連線採用MMCX可更換設計,顯得竹林鳥檔次更高。耳機線在MMCX插頭處除了印有左右聲道的標誌,更用藍色和紅色區分L和R聲道,這點設計必須點贊,因為強迫症的我每次戴耳塞前要分清LR,每款耳機印LR的位置又不同,造型不同,總是需要觀察確認一下才能往耳朵裡塞。竹林鳥直接看顏色就可以區分實在方便不少。而且MMCX的設計,如果自己有同樣採用MMCX設計的藍芽立體聲耳機,可以一拔一插,立刻就變成藍芽耳塞使用,這樣就做到物盡其用了。當然如果手癢,也可以自己換更好的耳機線,當然在我玩這麼久的音訊產品來說,從最早的深信換線能帶來巨大變化到最後完全不相信換線能帶來變化,為何,看看我其他文章就知道。真有變化時反而要檢查兩對線,其中一對肯定有問題。
線材
有個冷笑話,耳機線很容易自己纏繞,而鞋帶總是容易自己鬆了,乾脆拿鞋帶做耳機線,拿耳機線做鞋帶不是剛剛好?原配的線材上JBL L20R採用麵條設計,可以一定程度減少纏繞,線材比較單薄輕巧。而竹林鳥則採用圓線,柔軟程度適中,胡亂塞在包裡不見有纏繞的問題,而且自帶魔術貼綁線帶,可以方便整理。從線徑方面,對比JBL L20R,稍微大一點。均是不影響使用,又不容易纏繞的。
佩戴舒適度
竹林鳥配有8套不同大小並區分三種調音塞頭,而JBL L20R配有3套塞頭,只區分大小。實際試戴時選擇合適的塞頭,由於耳塞整體重量非常輕巧,輕若無物,佩戴舒適度做得不錯,而耳道式耳塞最容易造成聽診器效應則兩者都大同小異,相信玩塞子的朋友都非常清楚,這個買多貴的塞子只要是純耳道式都很難避免。三套塞頭中,獨特的慢回彈棉塞頭是比較少見的,這種回彈棉材料可以透過捏小後放入耳道,讓其慢慢自動回彈塞滿耳道,而且材質柔軟親膚,一般在全密封的防噪音耳塞上使用,竹林鳥用在耳塞上這算是一種創新。實際使用,最舒服也就是這套塞子了,但這種回彈棉塞頭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壽命不長,每次佩戴都需要捏小再塞入,很快就變成黑色,除非你每次使用都充滿儀式感的洗手。其他兩套各三個不同規格的塞頭,雖然兩套有寫明調聲趨向不同,可能我玩音響聽壞耳朵了吧,硬是沒聽出什麼明顯不同,就當是多一套備用。
實際聽音
JBL L20R我已經用了很長時間,雖然是為手機等移動裝置設計的型號,但聲音風格依然保持著JBL的大氣低音厚的特點,有點超近距離聆聽JBL箱子的感覺,同時相對吃功率一點,過大低頻也容易造成人聲鼻音過重,耳機不同音箱會受環境因素影響,會非常直接作用於耳朵。而竹林鳥實際試聽時,感覺比較好推,特別是在供電僅單節乾電池1.5V的MD隨身聽以及推力弱的日系SONY手機試聽時,大音量都能輕鬆推動,低頻不見有因為驅動不足而造成的失控情況發生,這在我另外兩對BOSE和森海塞爾的塞子上很常見,而整體聽感上來說,比JBL L20R清爽一點,當然低頻也是足夠,只是分量恰到好處,如果希望低音重一點可以嘗試更換偏向重低音的塞頭,雖然我聽不出多大的區別,但也有可能我沒聽對廠家想象中的調音效果吧,反正廠家就這麼一說,我們就這麼一聽,反正送的。其實清爽一點,反而分析力更強,少量配器伴奏更能聽出細節。由於單元只有6mm,在測試推力比較大的器材播放時,大音量下聽大動態交響樂上分析力表現則弱於單元更大的JBL L20R,多樂器齊奏容易混在一起,這時候一些高音段樂器會受影響造成聲音變硬(其實是和中低頻混合無法分清造成失真),需要降低音量才能恢復正常,當然不建議任何耳道式耳塞在大音量下聆聽,我這是測試所以豁出去了,快速至聾的捷徑。畢竟和相機一樣,喇叭,耳機單元也是存在底大一級壓死人的情況,不然就不會有頭戴式大耳機音質更好的說法。總體來說,對於這個售價不足百元的國產耳機,能有這樣的表現已經相當難得。總體適合戶外運動和通勤時連線手機聽流行音樂、人聲、音樂小品類使用,或是懷舊族搭配日系隨身聽,甚至是已經擁有帶MMCX設計的藍芽耳機使用者,可以直接更換使用,因為足夠易推,低電壓隨身聽和藍芽主機那些小的可憐的功率也能輕鬆侍候。但如果你是一個古典音樂愛好者,HIFI耳機高燒友,買更貴的吧,甚至入大耳配耳放才是最佳選擇。
SACD試聽,實際上SACD機耳機孔功率比較大,反而造成大音量下分析力不足
為獲得比較全面和客觀的聽音評測,試聽播放器採用了松下MD隨身聽(優),索尼XZ1C手機(優),三星NOTE9手機(良),IPad(良),DELL膝上型電腦(良),天龍DCD1500AE SACD機耳機直出(良),測試曲目為CD錄製的MD碟,自行抓軌的高位元速率MP3,CD抓軌APE,DSD檔案,SACD碟,對於音質較差的線上音樂未測試。之所以出現SACD上聽SACD還不如手機聽無損,主要是SACD的自帶耳放功率比較大,開小聲沒意思,開大聲就出現前面所講的解析力問題,這也不能怪耳塞,人家那個耳機孔本來就是設計給頭戴耳機用的,另外所有耳塞耳機均有一個缺點,就是無法和音箱一樣製造一個前方聲場,而SACD和DSD這種高解析的音樂資源很大一個優勢在於能重現一些環境中的細微聲音,製造細膩的前後聲場空間感。這也就造成無法體現優勢了。
耳機發燒友有個論調,千元以下聽個響,但我認為,價格是人定的,只代表了銷售者想賣的價格並不是這個耳機真的就那麼高成本,其實耳塞物料加工成本並不高,幾千上萬的塞子往往物料人工也就幾十元或是增加一些和聲音無關的設計,何況也出現高價耳機耳塞聲音翻車的局面,對比之下,就竹林鳥百靈這個耳塞而言,廠家也算是用心設計,摒除和聲音無關的設計,新創品牌本身沒有太多的品牌溢價,就實際試聽結果,這個價位不止聽個響,對於預算不高,又無需大牌裝13的使用者手機端或者簡潔隨身聽使用者,我是很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