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生態與進化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在廣東羅坑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下稱“羅坑保護區”)進行秋季鳥類調查時發現鴛鴦,為羅坑保護區首次記錄。
鴛鴦。
10月27日下午4時,在羅坑自然保護區西牛塘樣線的一水庫中,科研人員發現有3雄1雌共4只鴛鴦。水庫周圍為發育較好的次生林,水庫岸邊有約3米寬的水草駁岸,間布茂密的雜木灌叢,靠道路側種有高大的杉木。鴛鴦看到觀察人員後,驚飛至對岸,游泳約20米後爬上樹枝開始休息及整理羽毛。
鴛鴦在廣東非常少見,僅在少數幾處地方有過野外種群記錄,此次是羅坑保護區首次分佈記錄。羅坑保護區位於廣東省北部,地處南嶺山脈中段南麓。歷史共記錄到野生脊椎動物有341種,其中鳥類164種。本次記錄既為羅坑保護區新增一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也擴充了鴛鴦越冬棲息地的分佈。後續還將繼續深入羅坑保護區的鳥類調查,並以羅坑保護區為試點完善南嶺國家公園鳥類調查體系的標準。
據瞭解,鴛鴦(Aix galericulata)隸屬雁形目、鴨科、鴛鴦屬,體長38-45釐米,為小型遊禽,雌雄異色,雄鳥嘴紅色,腳橙黃色,羽色豐富而華麗,頭具豔麗的冠羽,眼後有寬闊的白色眉紋,翅上有一對慄黃色扇狀直立羽,像帆一樣立於後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極易辨認。雌鳥嘴黑色,腳橙黃色,頭和整個上體灰褐色,眼周白色,白色眉紋明顯。
鴛鴦為南北遷徙鳥,繁殖於長江以北的中東部大部分地區,以及西南地區的山地森林湖泊、河流、水塘、蘆葦沼澤和稻田中,越冬於長江流域、華南、西南地區大的開闊湖泊、江河和沼澤地帶,在臺灣為留鳥。鴛鴦主要以草、樹葉、稻穀作物等為食,繁殖季也吃昆蟲及其他節肢動物、小型魚蝦類或蛙類為食。
鴛鴦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鳥類,全球種群數量估計為6.5萬—6.6萬隻,中國估計有100—1100個繁殖對,以及少於100個越冬個體,其種群數量總體趨勢可能在下降。
近年來,羅坑保護區透過紅外相機監測到多種野生動物:黃腹角雉,小靈貓,大靈貓,斑靈狸;果子狸,臧酋猴,豬獾,狗獾,黃腹鼬,野豬,赤麂,毛冠鹿,中華鬣羚,銀星竹鼠,白鷳,白眉山鷓鴣,蛇雕,褐翅鴉鵑,黑冠鵑隼,鳳頭鷹等。
【全媒體記者】 葉志強
【通訊員】 唐忠祥 羅保宣
【作者】 葉志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