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炮”與“冷槍”作戰最大的區別在於,火炮目標大、轉移慢,發射後極易遭到敵人的火力報復。因此,冷炮在組織實施上更需要周密細緻。
像步槍狙擊手一樣,冷炮手的第一步是區分任務。冷炮作戰採取的是遊動炮群作戰,要求各種火炮門類齊全,曲射炮與平射火炮、大口徑與小口徑火炮都有,做到遠戰、近戰相結合,隨時隨地均可對不同距離、固定與活動自標進行打擊。一般講,每個軍支援炮兵在每千米的正面上設定約2門火炮,每門炮的搜尋地段(即射擊正面)300-500米,以確保沒有火力空隙。具體任務區分是:榴彈炮和大口徑迫擊炮因其炮彈威力大、毀傷力強,擔負對敵坦克的射擊任務;野炮因其炮彈速度快,擔負對敵公路運輸汽車的狙擊任務:迫擊炮和山炮因為射擊距離近,便於觀測和修正射彈,擔負對敵班以下建制步兵活動的射擊任務。每門炮對不同目標射擊,都有明確的炮彈數規定,以確保殺傷效果。只有在規定的任務和彈數下,方執行單炮遊動作戰。
遊動炮的陣地一般選擇在炮兵主陣地的側方或前方300米以外,以野戰工事為主。每門炮要有兩個以上陣地,呈前後配置,這樣可保證觀炮的夾角變更不大,只需一個觀測所就可執行對兩個炮陣地的指揮和射彈修正。炮陣地偽裝每日更新;在一個陣地最多作戰7天后,一定要轉移陣地,以免被敵飛機發現。同時,每門遊動炮根據自己的任務,每天對任務區段進行一兩發炮彈的試射,以檢驗和修正射擊諸元。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冷炮手們逐步掌握了狙擊作戰的奧秘。如敵坦克不射擊時,坦克手一般不在坦克內,這時可以先在坦克附近選擇一個試射點,測準資料,然後首先打3-4發急促射,讓敵坦克手不敢上車開動坦克,再進行破壞射。對敵活動坦克,則可選擇其可能活動的地點,先進行試射,一旦發現目標出現,馬上集中火力進行效力射,大致用30發炮彈可以確保擊毀敵坦克。敵運輸汽車離不開公路,但絕不可等其出現後追著打,那樣既浪費炮彈,又難以確保摧毀,正確的方法是:發現目標後,馬上選擇公路上坡或轉彎處,作為兩個狙擊點,待其進入狙擊點,立即開火,先打兩頭,後打中間,保證擊毀。對敵步兵,則規定3人以下目標,由步槍、機槍狙擊手負責;4人以上目標在任務地段出現後,先進行3-5發的急促射,如敵臥倒,則再打一次急促射,增加殺傷效果。
冷炮手們由此漸入佳境,其中39軍的冷炮作戰戰果最為顯赫。1952年8月下半月,他們集中軍、師炮群的81毫米迫擊炮以上各種大口徑火炮42門,實施狙擊作戰298次,發射炮彈4247發,擊毀擊傷敵坦克44輛(平均30發毀傷1輛)、汽車45輛(平均25發1輛)、開路機1輛、火炮5門,破壞敵地堡74個,斃傷敵人員853名。
冷槍與冷炮的配合使志願軍的狙擊作戰威力越來越大。各種兵器依據兵器效能、目標特點,有著明確的任務區分和射擊區域分工。一般講,500米以內的人員目標,由步槍狙擊手負責打;500米至1000米內的單個或小群人員目標,主要是輕重機槍打,步槍配合;500米至1000米以上的車輛、工事或人員叢集目標,由無坐力炮負責;1000米以上的目標,由小口徑迫擊炮負責;1000-1500米內的目標,由81毫米迫擊炮負責;1500-3000米內的目標,由75毫米山炮、76.2毫米野炮和107毫米迫擊炮負責;在此之外,3000-5000米距離內的目標,由122毫米榴彈炮負責。各種兵器既分工明確,又相互配合,在敵人的陣地罩上了一張死亡之網。
狙擊戰術發展到這種程度,簡直就不再是一種消耗敵人有生力量的手段了,而成為了一—門令人歎服的藝術。
1952年5-8月,志願軍一線部隊的狙擊手們共斃傷“聯合國軍”13萬餘人。這個數字已經接近運動戰時期一個重大戰役行動的殲敵數字。冷槍冷炮行動的威力盡顯無遺。
然而,正是由於志願軍狙擊作戰的技能已臻完善,美軍官兵被打得惶惶不可終日,真正變成了驚弓之鳥,志願軍狙擊作戰的難度也越來越大。特別是對龜縮於地堡、掩蔽部等堅固工事中的敵軍,狙擊手們大傷腦筋。大口徑火炮受精度限制,打不準敵工事;小口徑曲射火炮威力小,打不垮敵工事;無坐力炮和火箭筒雖可擊穿敵軍工事,但射程有限,離遠了打不著,離近了則會暴露目標,風險太大。各種槍械更是對躲在工事中的敵軍無可奈何。
於是,志願軍的狙擊手們再次開動腦筋,創造出了協同作戰戰法,也就是冷槍冷炮運動的最高境界——槍炮協同、逼敵出洞、就地聚殲。志願軍15軍45師133團無坐力炮排排長高奎先行一步,走在了全軍狙擊手的前列。
高奎是一位出色的遊動炮狙擊手。在前期狙擊作戰中,他7次出擊,以40發炮彈擊毀敵人地堡8個,擊斃敵人13身毫髮不傷,被譽為"神炮手”。敵人躲在工事裡不出來,步槍狙擊手們沒有了獵物,手心發癢,心裡發慌,就找到高奎,希望他能配合配合,想辦法用炮把敵人從碉堡裡轟出來,讓神槍手們再開開葷。
高奎慨然應允。經過精確計算,他在1100米的距離上超距離發射(當時志願軍配備的75毫米口徑無坐力炮表尺發射距離為1200米,有效射程為500-1000米),兩炮就給一個碉堡開了“天窗"。碉堡中的敵人驚慌失措,一窩蜂地竄出工事逃命,被志願軍的步槍、機槍狙擊手們候個正著,一陣齊射,全撂倒在陣地上。
槍炮結合,狙擊手們嚐到了甜頭。此後幾天,高奎和他的戰友們再接再厲,又連打幾個漂亮仗。敵人被打怕了,乾脆放棄了前沿陣地上目標突出的幾個地堡,收縮到主陣地,脫離了無後坐力炮的射程。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高奎又琢磨出新招。他找來迫擊炮手,研究出了—套迫擊炮、無坐力炮和步槍、機槍配合的新招數:事先商定好幾個射擊時間,然後無坐力炮、步槍、機槍狙擊手在夜色掩護下,秘密進至敵軍陣地前,選好地形,做好工事,嚴密偽裝,進行潛伏。天亮後,迫擊炮在約定時間對敵陣地連續射擊,無坐力炮則利用迫擊炮轟擊的掩護,對敵地堡、掩蔽部進行精確射擊。待敵人工事被打塌,人員逃命時,再集中步槍、機槍和迫擊炮火力予以殺傷。
這一方法立顯奇效,不但連續摧毀敵軍工事,大大提高了冷槍冷炮的戰果,而且迫使敵軍不斷收縮陣地,大大減少了對志願軍的威脅。高奎的經驗很快得到推廣。志願軍各部隊在學習高奎的活動中,又創造出了一系列新的槍炮結合的新戰法,參加協同狙擊作戰的火炮也由最初的無坐力炮、迫擊炮發展到了各種大口徑火炮和坦克炮,射擊的目標更是由敵前沿陣地工事發展到了敵縱深的各種目標。
談到冷槍冷炮運動,就不能不談到它造就的狙擊英雄。缺了英雄,冷槍冷炮運動似乎就會少幾分傳奇。如同斯大林格勒的狙擊戰成就了瓦西里扎伊採夫的英名,志願軍的冷槍冷炮運動也造就了一名具有傳奇色彩的狙擊英雄,他就是志願軍24軍72師214團8連戰士張桃芳。
張桃芳的軍齡很短,年齡也不大。1951年3月,19歲的他自願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1952年9月隨部隊進入朝鮮戰場,1953年1月中旬到一線陣地。這時距朝鮮停戰只有半年多的時間了。
練就一手好槍法靠得是勤奮和鍛鍊;成就一名優秀的狙擊手則靠得是勤奮加才華;而要成為一名狙擊英雄,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天分了。張桃芳稱得上是天生的狙擊手。天分加勤奮,使他成為了一名狙擊英雄。
張桃芳所在連隊據守的陣地,是上甘嶺戰役中英雄黃繼光犧牲的597.9高地。自從進入陣地的那一刻,這位年輕戰士就對狙擊行當入了迷。閒暇功夫,他不是向老狙擊手請教射擊要領,就是端著步槍瞄個不停。因而當他真正成為一名狙擊手時,很快就進入了角色,第二次參加狙擊作戰就擊斃一名美國兵。此後40多天時間,他用240發子彈,斃傷了71個敵人,成為全連一號狙擊手。
連裡的幹部發現張桃芳是一名可造之材,立刻選送他到團裡舉辦的射擊訓練班深造。在訓練班中,他與其他狙擊手們相互交流體會,經驗和技術又進一步。訓練班結束後,團長親自考核射手們的槍法。輪到張桃芳時,他沒有打靶子,卻五槍打落四隻飛鳥,讓所有人驚歎不已。
回到陣地之後,張桃芳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每次出戰均有斬獲,很快闖過了斃敵100名的大關,在志願軍的狙擊手中嶄露頭角。他的事蹟也上了報紙,在戰友中間廣為傳誦。不過,對張桃芳有位志願軍狙擊手,槍法如神,對面陣地上的美國兵們卻一清二楚,也恨之入骨,專門調來了狙擊手,決意要拔掉張桃芳這個眼中釘、肉中刺。這就引出了一場兩位頂尖狙擊手之間的精彩對決。
1953年初夏的一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張桃芳照例一早就上了陣地。他剛沿著交通溝走進三號狙擊臺,就有一串機槍子彈貼著頭皮飛過。張桃芳腦袋一縮,趴在了交通溝裡,神經陡然緊張,感覺到了一種異樣的氣氛。“今天苗頭不對,看來對面有人在等著我"。
交通溝裡丟著一頂破鋼,張桃芳順手拾來,用步槍將它項起露出交通溝。以前他曾多次用這種方法引誘對手暴露位置。可這次鋼盔晃了半天,他的對手卻一槍未發,顯然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射手。
“總算遇到對手了,這種小把戲糊弄不了他。"張桃芳暗道。他在交通溝裡匍匐前進,到了交通溝盡頭,突然竄起,幾個箭步穿過一段小空地。他剛要進狙擊臺,對面的機槍又是一個點射,子彈緊追著他的腳跟,打得地面塵土飛揚。張桃芳雙手一伸,身子一斜,像被擊中似地摔進了狙擊臺左邊的掩體裡。
這個假動作顯然矇騙了對面的射手,他暫時停止了射擊。張桃芳慢慢地從掩體裡探出頭,開始搜尋對面陣地。他先仔細觀察了美軍陣地上的機槍掩體,發現有兩挺機槍正向其它方向射擊。張桃芳沒有出槍,因為他明白,這在某種程度上是誘餌。真正的對手肯定躲在其它地方,也在搜尋他的位置。只要他一開槍,馬上就會引來殺身之禍。張桃芳很清楚,自己此刻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對面那個最狡猾也是最可怕的對手。
他耐心等待著,搜尋著。終於在對面山頭上兩塊緊挨著的岩石縫隙,發現了對手的位置。張桃芳立即出槍,將槍口對準了對手的腦袋。然而就在他要扣動扳機的一剎那,對手也發現了他,腦袋一偏,脫離了張桃芳的槍口,"緊接著手中的機槍就吐出了火舌!張桃芳再次被壓制在掩體內。這一次,他的對手顯然也意識到了他的厲害,機槍槍口始終對準了張桃芳的狙擊臺,幾秒鐘就是一個點射。張桃芳稍微露頭,立即就會引來一個長點射。張桃芳沒有著急,坐在掩體後面,靜靜地觀察著對手的彈著點。
過了很長時間,他忽然發現對手似乎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狙擊臺左側,也就是他現在所呆的位置,而對狙擊臺右側打的次數不多,並且中間常常會有一個間隙。他在砂袋的掩護下,慢慢地爬到了狙擊臺右側,輕輕地這究竟是對手的真正疏漏,還是設下的一個圈套。
他足足等了十多分鐘。機槍的彈著點表明,他的對手的確沒有發現他已變換了位置。時機終於到了!當他的對手剛剛對狙擊臺右側打了一個點射,把視線和槍口轉向左側時,張桃芳猛地站起身,槍托抵肩,即刻擊發。幾乎與此同時,他的對手也發現了張桃芳,立即轉動槍口扣動了扳機。
高手對決,勝負只在瞬間。張桃芳的子彈比對手快了零點幾秒。就是這零點幾秒,決定了兩位的結果。當張桃芳的子彈穿過對手的頭顱時,對手點射的子彈卻貼著張桃芳的頭皮飛了過去。
到1953年5月初,張桃芳在3個多月的時間裡,以436發子彈,斃傷214個敵人,這是志願軍狙擊手單人戰績的最高記錄。他因此而榮獲志願軍特等功臣、二級英雄稱號,並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一級國旗勳章。
毛澤東在志願軍入朝參戰前,曾對志願軍在朝鮮戰場的戰略戰術指導思想作了這樣的形象描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弱點跟著你,最後打敗你。"這段話以最通俗的語言,闡明瞭最深奧的戰爭理論,同時也道出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以劣勢裝備戰勝絕對優勢裝備的美國軍隊的奧秘。
志願軍冷槍冷炮運動所體現的同樣是這種克敵制勝的.戰爭指導思想。雖然裝備的劣勢使志願軍在陣地對峙作戰初期處於下風,可就是憑著這種自信、靈活和來源於廣大群眾的無窮創造力,志願軍將各種似乎已落伍的兵器予以靈活組合,進而賦予其有效的戰術,演出了一幕世界戰爭史上最匪夷所思的狙擊作戰。它無法決定戰爭的程序,但與志願軍所創造出的其他陣地防禦作戰手段結合後,就產生出巨大的威力,為志願軍奪取戰場主動權,進而奪取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勝利,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