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林俊德將軍的名字赫然在列。他將有限的生命投身到無限的國防事業,用一個戰士衝鋒陷陣的姿態跨越了生死之界。在頒獎典禮上,對林老如是評價:
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
2012年5月31日上午,罹患癌症晚期的林俊德將軍已極度虛弱,癌細胞擴散導致腸梗阻,深受病痛折磨的他多次拒絕手術,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堅持伏案工作數小時,直至生命的終點,感動了無數中國人。
那麼林俊德是誰?他從事什麼工作?生命進入倒計時,他又為何多次拒絕手術延長生命?
林俊德既是將軍,又是院士。1993年他晉升為少將軍銜,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一輩子隱姓埋名,堅守在羅布泊,是我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從1964年到1996年,林俊德參加了我國所有核試驗,為我國國防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將自己的一輩子奉獻給了祖國,奉獻給了馬蘭這片神聖的土地。
浙大高材生
1938年3月,林俊德出生於福建閩南山鄉永春縣偏僻的介福鄉紫美村,家庭的貧困並沒有阻止林俊德學習的腳步,新中國成立時他剛小學畢業,成績優異的他靠著政府助學金完成中學和大學學業。
1960年林俊德畢業於浙江大學機械系,剛開始從事的工作和核武器沒有半點關係,他被分配到國防科委下屬研究所從事機械製造工作。
後來才被安排搞核試驗,但是要搞核試驗,還需要學習很多新的知識,因此組織派林俊德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進修兩年。他學習很用功,兩年時間學完了別人需要三年才能學完的知識,而且每門科目都學有所得。他曾經說過,哈軍工的這段學習生涯,給他此後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底子。
出身大山,既讓林俊德擁有吃苦耐勞的品質,又有堅韌不拔的品格。他能吃苦,勇於接受挑戰。在他的世界觀裡,能吃苦、能抓住機會是一個人成功的主要因素。
1963年5月,林俊德接受了研製測量核爆炸衝擊波壓力自記儀的任務並擔任組長。當時處在反對美國和蘇聯壟斷時期,全國人民上下一心,民族意識超強,都想為中國人爭口氣。林俊德也一樣,他自己想,上了七年大學,不就是為了學點本事為國家乾點實事嗎?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讓全世界看到了核武器的威力。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多次遭到美國的核威脅,要想不受人欺負,就必須要有這個東西,研製核武器也勢在必行,成為中央的重大專案之一。
國家給林俊德的時間並不多,只有短短一年多,但是當時工作條件極差,林俊德帶領小組成員只能夜以繼日的反覆研究。做了成千上萬個實驗後,林俊德帶領小組按時完成了全部技術準備和考核工作,並參加了首次核試驗。
1964年10月16日15時,羅布泊一聲巨響,蘑菇雲騰空而起。因為林俊德小組對爆炸衝擊波的準確測量,當天晚上,周恩來總理底氣十足地向全世界宣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此後數十年,林俊德帶領小組,圓滿完成氫彈、地下核試驗、及常規兵種的爆炸資料的採集任務。
紮根戈壁灘
搞原子彈,不是能爆炸就算成功,如果原子彈只是炸出普通炸彈的威力,那必定不是成功的,林俊德研究的測試儀就是專門用來評估原子彈爆炸威力,記錄核爆炸衝擊波資料。
1964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蘑菇雲迅速升起,全場一片沸騰。現場總指揮張愛萍將軍也第一時間向周恩來總理報告:報告總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接通電話的周總理謹慎地問道:“怎麼證明是核爆?”
周總理一句話,讓大家像洩氣的皮球一樣。正當大家束手無策時,程開甲帶著26歲的林俊德匆匆趕到,林俊德說:“衝擊波的資料我們已經測試到,從記錄的波形和計算的資料可以有效證明,這次爆炸是核爆炸。”
張愛萍將軍看了看眼前不太面熟的年輕人,激動地拍了拍他滿是塵土的肩膀,興奮地說:“你們立了大功啦!”
林俊德清晰記得,第一個自記儀還是他拿破舊的腳踏車輪胎和廢棄的鬧鐘等“廢品”搞成的,在當時不僅獲得了能夠證明核爆的寶貴資料,還拿到了國家發明獎。
從浙大機械系畢業後,林俊德原本從事著自己相關的機械設計工作,最後他是專門被挑來的,到了單位,領導才給他交底:
“國家正在西北建設一個核試驗場,把你挑過來,就是去那裡工作。”
雖然對核試驗知之甚少,但一聽能跟國家命運靠得這麼緊,林俊德變得非常激動。他一輩子在同事和領導眼中是絕對的學習狂和工作狂。除了工作,就是教學,一年只休息三天:大年初一、初二、初三。他說,成功的關鍵,一個是機遇,一個就是發狂。
那麼林俊德將軍到底為了科研,有多麼的“瘋狂”?
為了測試氫彈的衝擊波,儀器要在零下60℃以下工作,當時實驗條件完全不具備。為了創造低溫環境,他和同事們揹著儀器,爬上海拔近3000米的山頂呆了一宿。手腳凍得不聽使喚,鬍子眉毛上都是白霜,一看溫度計才零下20℃多一點。因為達不到實驗的溫度要求,雖然已經凍得麻木,但他們還抱怨天氣不夠冷。
後來,經過不懈努力,採用高空氣球放飛試驗解決了溫度問題,在氫彈爆炸前研製出高空壓力自記儀,為飛機投放氫彈安全論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當核試驗從地面和天空轉向地下之後,林俊德又開始著手解決地下核爆炸力學測量這個世界性難題。艱苦攻關幾十年,先後建立10餘種測量系統,為國家的地下核試驗安全論證和工程設計提供了寶貴資料。
林俊德搞核試驗雖然是組織的安排,但在戈壁大漠像胡楊樹一樣,紮根馬蘭半個世紀,卻是他自己的選擇。
不怕苦不怕死
林俊德將軍說: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現在,這兩個不怕都成了不爭的事實。他研究爆炸力學,一輩子都在和炸藥打交道。每次為了拿到第一手資料,他總是置身險境,儘可能地離炸藥近一點。
一次在野外試驗,等了好久炸藥都沒有爆炸,當同事準備前去檢視時,林俊德難得用將軍命令的語氣,拿著對講機衝其他人大聲喊:“你們都不要動,我來弄。”話還沒說完,他就大步走向前,快到炸藥放置點時,他再次回頭對跟在後面的人說,你們都趴下,不要抬頭,自己卻義無反顧上去排除了險情。
為了獲得更加準確的資料,林俊德經常要在核爆後第一時間去搶收資料。有一次,正準備去收集資料,車卻壞在路上,看到司機帶著防護罩修車進度很慢,他很著急,但是卻沒有直接讓司機脫下防護面罩,而是先把自己的防護罩摘下來,證明沒有危險才讓司機也取下,大大減少了修車時間。
林俊德的學生曾經說過,為了拿到第一手資料,林老師常年奔波在實驗一線。凡是重要實驗,他都要親臨現場,拍攝實驗現象,記錄實驗資料。這既是專業需要,也是他多年養成的習慣。
2011年,73歲的林俊德由於拍攝實驗現場太專注,被絆倒在地,身上多處受傷,同事們讓他包紮一下,他卻笑著說沒事,拍了拍灰塵繼續工作。
一輩子不當雜家
林俊德將軍是科學家出身,他有科學家的嚴謹和將軍的原則,一生遵循“三不”原則:
不是自己研究的領域不輕易發表意見,妝點門面的學術活動堅決不參加,不利於學術研究的事情堅決不幹。
有一次,華南某學院邀請他出任客座教授,答應給他建一幢獨棟別墅,還付年薪20萬,要求很簡單,每年只要作一次報告即可。面對可觀的收入和別墅的誘惑,林俊德選擇當專家不當“雜家”,果斷拒絕。
2005年,東北某大學邀請他當學校的名譽教授,給學校增加點“名氣”。他說:
“我們研究領域雖然接近,可是距離太遠,鞭長莫及的,我給不了什麼指導,這掛名教授我還是別當了。”
2010年,在安徽黃山召開評審會,會議主辦方請他當主審。林俊德卻擺擺手,拿出科學家的嚴謹,他說到,這幾個科技成果和我的研究領域關係不大,我連當個評委也不夠格,更談不上當主審,你們還是抓緊時間另找他人。
林俊德曾經很堅定地說過,自己雖然是院士,但也只算得上某個領域專家,不可能樣樣都懂,樣樣都精。
正因為林俊德沒有涉足太多的領域,安安心心將自己專業的東西搞明白、搞透徹,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核試驗中,圓滿完成任務。
一輩子勤儉節約
林俊德將軍對別人慷慨解囊,對自己卻過分苛刻,甚至到“摳門”的地步。
有一次,他和老戰友在外地聚會,考慮到戰友們轉業早,工資不高,飯還沒吃完他就悄悄付了餐費。他自己用的手錶、泳帽和公文包都是古董級別,一個鋁製洗臉盆縫縫補補了三五次。家裡的傢俱大部分都是自己做的,簡單又實用,沙發套也是老伴黃建琴自己縫製。
客廳裡好幾把椅子是用鋪完地板的下腳料拼拼湊湊做成的。林德俊去世後,學生們為他整理衣物時,發現除了軍裝,林老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
浙江大學百年校慶時送的一塊手錶,林俊德一直戴了15年,舊了磨手,他就用透明膠粘上稜稜角角的地方。當林俊德去世的時候,護士想把手錶摘下來,只有老伴黃建琴懂他,對護士說老林喜歡這手錶,就讓他帶著走吧。
我需要的不是手術,而是時間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但是他拒絕接受手術。5月26日,林俊德因病情突然惡化,被送入重症監護室。醒來後,得知只有幾天生命的他堅決要求轉回普通病房。5月29日,林俊德出現腸梗阻,肚子充滿脹氣和腹水,心率每分鐘達130次。醫生建議做腸梗阻手術,但是林俊德再一次拒絕。他給醫生說,我需要的是時間,不是手術。
身患重病的林俊德將軍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絕手術?
因為在他的電腦裡,分別存放著幾萬個關係到國家核心利益的技術檔案,只有他自己才能一一整理出來。此外,還有學生的畢業論文要批改好,才能讓學生們順利畢業。
5月31日早上,林俊德病情急劇惡化。上午,他再次請求下床工作,半小時後,他的手已經顫得握不住滑鼠,視線也漸漸模糊,戴著眼鏡好幾次問眼鏡在哪裡,女兒只能耐心說:“爸爸,您眼鏡戴著呢!”
這時候,醫護人員和前來看望林老的人很多忍不住哭了起來,又怕他聽到,使勁捂著嘴一個勁兒的抽泣。
5月31日20時15分,林俊德將軍因病去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得知他的離去,“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中科院院士、94歲的程開甲寫來一句話:
“一片赤誠忠心,核試貢獻卓越。”
老林,只有現在你才屬於我
林俊德夫人黃建琴畢業於南京大學,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前,她參軍到了馬蘭,也是從事核試驗工作,先後參加9次核試驗。
在和丈夫林俊德長半個世紀的相伴中,黃建琴已經習慣一個人的生活。在林俊德將軍生命的最後幾天,是黃建琴和丈夫呆在一起最長的一段時間。
黃建琴緊緊攥著他的手,貼著他的耳邊,含著淚反反覆覆地說:“老林啊老林,這是我第一次把你的手握這麼長時間。40多年了,你現在終於屬於我了……”
林俊德一輩子無愧於祖國、無愧於黨和人民,但是,對家人,他卻虧欠太多。
林院士教學中培養了23名科技精英,工作中也帶出了無數優秀的徒弟。但他卻沒抽出來時間管女兒的教育,女兒林春連大學也沒讀過,中學畢業考入護校,之後一直在部隊做醫護工作。
女兒出嫁,他在外執行任務,女兒辦完結婚證,嫁進夫家也未能和自己的父親見上一面。兒子結婚,婚禮還是親家幫著一手操辦。林院士不是個完人,但他被家人理解。老伴黃建琴說道:
“這一生我陪伴他,我覺得我值。因為,他為國家、為人民、為黨,做好了他應該做的事情,良心上沒有愧對黨和人民對他的培養。”
林俊德去世後,政府將10萬元慰問金交到黃建琴手上,但她深深地鞠了一個躬表示謝意,將錢退還給政府,說道:
“這些錢就當做他的最後一次黨費吧,這也應該是他的心願。老林一輩子幹了他喜歡的事業,他對黨和國家的愛刻骨銘心。”
女兒林春說,很多人說父親一輩子沒享過福,但我知道父親並不這麼認為。他對幸福的理解不一樣,他不止一次說過他這一輩子過得既充實又愉快。林老逝世後,見慣了英雄的馬蘭人送給他一副輓聯,為他送行:
“鏗鏘一生,苦幹驚天動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隱姓埋名人”。
這就是林俊德,這就是我們的國之棟樑,一輩子隱姓埋名,幹著驚天動地的大事,自己淡泊名利,簡樸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