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後期,隨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相繼結束,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末日來臨了。
這種情況下,美、英等外來帝國主義勢力,尤其是美帝國主義,能坐視自己在華的“代理人”一敗塗地嗎?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在華利益嗎?他們會不會直接出兵干涉人民解放戰爭的進行?
解放前,美國駐哈爾濱大使館(影象)
這是擺在黨中央、毛主席面前的,而且是必須客觀、理智地對待的現實問題!稍有不慎,就可能影響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的程序!
經過對當時形勢地統籌分析、深入思考,毛主席認為:由於蘇聯革命政權和日益強大的中國革命力量的存在,美國不可能像日本帝國主義那樣,出動幾百萬軍隊,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
毛主席還進一步指出:“美國直接出兵幫蔣介石打內戰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
思考中的毛澤東主席(影象)
1949年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組織召開了政治局會議。會議分析了當前的形勢,研究了我黨在1949年的任務。過程中,美帝國主義會不會出兵干涉中國內戰的問題,為大家所關注。
毛主席態度鮮明地跟大家說:“不要講美國不出兵,而是準備美國出兵,並準備與之打,以取得主動。事實上,美軍早已在上海、青島了。”
隨之,朱老總、周副主席、劉少奇等同志也都從不同的角度,進一步闡釋了毛主席的觀點。
與會的羅榮桓同志聽了毛主席等領導同志的見解後,有些擔憂地說:“我軍組織實施渡江戰役之際,美帝國主義很有可能增加他在上海、青島等地的陸戰隊,以觀風頭,進而趁機行動。”
羅榮桓元帥(影象)
對此,毛主席冷靜而又明確地分析道:“美國直接出兵與我們作戰,是可能的;美國出兵後佔領我們的一些沿海城市,也是有可能的。為此,我們必須把這種可能性,納入我們今後的作戰計劃之中。”
在引導全軍將士、解放區廣大民眾,切實防範美國的武裝干涉的同時,黨中央、毛主席又諄諄告誡軍民:決不要主動尋求與美國等帝國主義的戰爭。
但是,在實際行動中,有些情況難以預料,也不好管控。
渡江戰役開始後,英國的“紫石英”號軍艦擅自闖入我渡江作戰區域,並在我軍鳴槍示警的情況下,向我軍開炮。
如此一來,我第三野戰軍的炮兵不得不開炮還擊,並將其擊傷。英國的保守黨得知情況後,藉機要求政府,派兩艘航空母艦到中國,實施報復行動。
英國“紫石英”號軍艦被我軍炮擊(圖)
南京解放後,我方人員進入了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住宅,並進行了搜查。此舉,引發了美國政府的抗議。
這些事件說明,非常時期,必須立足大局,謹慎、妥善地與美國等帝國主義者“交往”,以避免他們乘機干涉中國的革命事業。
為此,黨中央、毛主席明確指示我軍:“任何部隊及其首長,均無權未經中央或中央局、野戰軍前委批准,擅自對外國僑民採取超過中央規定的行動。”
上海戰役開始後,毛主席致電第三野戰軍:“我方對英美僑民及各國大使、公使、領事等外交人員,應著重教育部隊予以保護,並告誡部隊,在佔領吳淞時,應極力注意避免和外國兵艦發生衝突。”
上海戰役態勢圖
1949年5月20日,黨中央、毛主席在《對外國軍艦輪船進入黃浦江的處理辦法》中,確立了“既不示弱,也不輕易挑釁”的應對帝國主義者的鬥爭方針。
這樣,既剝奪了帝國主義實行軍事幹涉的藉口,又表明了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對外國軍事幹涉的嚴正立場。
在制定政策,加強政治防範的同時,毛主席也在調兵遣將,切實著眼對美國等帝國主義者的軍事防禦。
1949年初,毛主席指示第二、第三野戰軍協同掌控東南地區。而且決定:兩年之內,第二野戰軍駐守華東地區。
“二野”的劉司令員、鄧政委(影象)
同時,命令第四野戰軍:1949年,只攻取、經營湘鄂贛等省,暫時不向兩廣地區推進,一旦華東有什麼變故,立即揮軍策應。
而且,毛主席強調指出:“此項準備是必需的,有此準備即可制止美國的干涉野心,使美國有所畏懼,而不敢出兵干涉。”
後來,美帝國主義者迫於人民解放軍的摧枯拉朽之勢,其軍艦在上海解放前夕,慌忙撤離了我國沿海。
“敵變我亦變”。於是,毛主席於1949年5月23日,改變了第二野戰軍兩年之內留駐華東地區的原有決定,命其向西南進軍,攻擊國民黨殘部。
不久,毛主席又發現美國聯合英、法等十二個國家蠢蠢欲動——美國在青島增加了軍艦,英國增兵於香港。
青島附近海面的美國軍艦(影象)
鑑於此,黨中央、毛主席決定:立即在華北、華東部署精兵強將,以防美國海軍協同國民黨陸、海軍襲擊、擾亂我後方。
最終,美國等帝國主義者懾於中國人民革命力量的強大,未敢輕舉妄動!
立足最壞的情況,分析、思考問題,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使自己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有備無患。這就是毛澤東主席領導中國革命的一個重要戰略思想。
主要參考文獻:《毛澤東大智謀》、《歷史巨人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