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十幾二十年前,現在自主品牌的發展可用“今非昔比”來形容。
SUV領域裡,自主品牌的市佔率已經超過合資,轎車領域也不復此前被國外品牌壓制的局面,在電氣化與智慧化新賽道上,國產技術亦呈現領航之勢......
可以說國內消費者對於自主品牌的認可度越來越高,但是在零部件這塊,很多人還是會下意識地覺得國產不行,更信賴國外供應鏈體系,以至於每當有車企用國產零部件替換國外零部件時,總被詬病為“減配”。
其實這種心情也可以理解,就像早期國人更熱衷國外汽車品牌一樣,基於可靠性訴求以及品牌效應,他們當然願意選擇發展時間更長久,技術更成熟,口碑更好的產品。
用數十年追趕上百年,需要一個過程
汽車零部件產業是隨著汽車工業發展逐步成長起來的,因此,國外汽車工業發展百年史也是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百年史。
初期,零部件製造只是一個部門,存在於各大車企內部,後來逐漸壯大,成長為一個獨立體系,並作為整個汽車工業的重要一環發展至今。
以德國博世為例,其成立於1886年,至今已有135年曆史,它憑藉著創新尖端的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聞名於世。具體到汽車領域,汽車技術是博世最大的業務部門,柴油噴射系統、底盤系統、能源與車身系統、汽車多媒體系統、汽車電子系統等都是博世的看家本領,一直是BBA、大眾、豐田等老牌車企的供應商。早些年,國產車搭載博世ESP都要拿出來重點宣傳,擴大吸引力。
除了博世以外,德國採埃孚、德國大陸、加拿大麥格納、日本愛信精機等著名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旗下產品幾乎遍佈在各大車企的車型矩陣中,有些零部件,甚至只有豪車級別才能用得到。
這些供應商憑藉強大的技術實力以及可靠的品質,幾乎壟斷了全球核心零部件供應體系,長期的市場耕耘以及技術迭代,更是確保了它們在業界收穫了優質口碑,給消費者留下了“名牌貨”的印象。
而國產汽車零部件產業起步晚,發展參差不齊,況且博世、大陸、採埃孚等“珠玉在前”,它們要想獲得消費者認可,並不是那麼容易。
國產零部件發展任重道遠,除了追趕別無他法
如此說來,國產零部件企業想要趕超國外是不是絕無可能?答案是:難,但有機會。
我們畢竟是把火箭送上天的民族,擁有著全世界最奮鬥不息的民族精神。當初自主品牌頂著壓力向前衝刺,最終還是打開了發展新局面,前途一片明朗。
同理,國產零部件產業也在飛速發展著,並且已經開始湧現出可以向世界輸出一流品質的供應商,如福耀玻璃。作為汽車玻璃行業裡的龍頭企業,福耀玻璃國內市場佔有率超65%,全球市場佔有率已達20%,生產基地遍佈世界各地,客戶涵蓋賓利、賓士、寶馬、奧迪、通用、豐田、大眾、福特、克萊斯勒等知名汽車品牌,在玻璃行業裡,它是當之無愧的領軍企業。
另外,像華為的車機系統、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三電系統、寧德時代的電池、地平線的晶片等,也俘獲了各大廠商的青睞,市佔率越來越高。
因此,我們不妨多一些耐心,像關心國產車的成長一樣,給國產零部件產業多一些發展空間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