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袁青政 王凱
我們今日之和平是無數“父輩” 用鮮血打下來的;我們今日之穩定,是“父輩”們無私奉獻守護出來的;盛世之中華,是一代代華夏兒女接力奮進,是一脈脈家國情懷代代相傳。
今天,讓我們走進陸軍工程大學野戰工程學院,聽聽學員張宸銘,講述一家人四代從軍、八十年接續紮根軍營,立志戍邊的軍旅故事。對於他來說,參軍報國不僅是家風的傳承,更是紅色血脈的賡續。
人物簡介:張宸銘,2018年,十八歲的他被陸軍工程大學錄取,成為野戰工程學院的一名學員。入學三年以來,張宸銘歷任學員隊學習助理,副指導員等職務,榮獲優秀學員、優秀團員、大隊學習尖兵等多項榮譽表彰,歷年每學期期末考試中,多次取得文化課目的單科第一名,綜合排名穩居前茅,學院“我與祖國共成長”演講比賽二等獎……
由左至右依次為:太姥爺王興國與戰友、爺爺張銘文與父親張大海、父親張大海與張宸銘
播種——好男兒就是要當兵
我的太姥爺是一名久經沙場的老兵,出身貧苦的他,時逢解放戰爭爆發,太姥爺滿腔熱血一心報國,報名參軍。入伍後跟隨第三野、四野戰軍征戰南北,參加過上海戰役、舟山群島戰役、解放海南島戰役等,因作戰英勇屢立戰功,榮立二等功一次,並多次受到表彰和獎勵。
太姥爺王興國與戰友
1950年10月,朝鮮戰爭的戰火燒至鴨綠江畔,太姥爺再次扛起鋼槍,響應黨的號召,“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毅然奔赴戰場。1952年秋,上甘嶺陣地上硝煙瀰漫、烈火熊熊,敵人的炮彈雨鋪天蓋地、狂瀉不止。這場戰役中,太姥爺作為炮兵和戰友浴血奮戰,堅守陣地,靠著“人在陣地在”的頑強意志,排除萬難與敵人持續鏖戰,擊退敵人一次又一次衝鋒。戰爭勝利後,太姥爺被光榮地授予一等功。
張宸銘爺爺與家人合影
爺爺是一名海防兵,他駐守在中國黃海海域距離大陸最遠的海島——海洋島。服役期間由於軍事素質過硬加上表現突出被提幹,擔任過連長、營長、作訓股長。
小時候我總喜歡纏著爺爺,聽他講當年守衛黃海前哨的故事。當年爺爺戍守的島上補給和通聯都非常困難,趕上大霧大風等特殊天氣,補給船無法上島,吃蔬菜都是奢侈。奶奶說:“當年想見你爺爺一面可難了,趕上臺風期,常常一年半載不能見面。”年幼的我曾經問爺爺:“島上那麼艱苦,為什麼守在島上二十多年,不想家嗎?”爺爺目光慈祥地說道:“當然想家,但不能辜負組織的信任,哪怕日夜所見唯江畔皓月,枕聽即拍岸浪濤。家人也理解,這裡還需要我。”
張宸銘父親考取軍校
張宸銘父親參加演習留影
父親18歲那年,接過爺爺手中的鋼槍,追尋爺爺的足跡來到黃海石頭島服役。入伍後嚴格要求自己,不僅練就過硬軍事素質,還成功考取軍校。畢業後服從部隊改革需要,輾轉全國各地,軍旅生涯的最後七年,在黑龍江與俄羅斯的邊境線上度過。服役期間多次參加重大軍事演習和軍事比武,斬獲多項榮譽。
張宸銘父親軍裝照
張宸銘父親張大海的三等功軍功章
父親對我說:“大海的名字是你爺爺取的,這是他堅守黃海二十載的縮影,也是他對我能夠繼承他志向的期望。
爺爺戍守海島二十餘載的軍旅生涯,讓我對革命精神有了新的理解——忠誠於黨,無私奉獻。爺爺去世前非要讓我把黨旗拿到跟前再看一眼,顫巍巍的雙手邊摸著黨旗,邊握著我的手說:“現在保家衛國的使命交到你們這一代手裡了。”這抹鮮紅的記憶深深刻在我的腦海中,融入了我的血液。
張宸銘爺爺與戰友合影
萌芽——當兵就要當精兵
2018年,我帶著父輩的期望和胸膛裡翻滾的熱忱報考軍校,履行祖孫四代衛國奉獻青春的無聲約定。父親送我到車站時笑著對我說:“你是軍人的後代,不要給軍人丟臉,當兵就要當精兵。”接過父親的鋼槍,傳承革命奉獻精神的熱忱,在我滾燙的胸膛裡開始生長。
初入軍營,我深知軍校學員,是學生,更是一名軍人,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就必須鍛造出過硬的身體素質。新訓期間一心卯在訓練場,經常給自己“加餐”。俯臥撐,別人做一百個,我就做二百個;跑步,別人跑三公里,我就跑五公里。
張宸銘進行障礙訓練
也曾遇到不少難題,比如生活上的不適應、訓練上的疼痛……可是隻要一想到,太姥爺在陣地上的錚錚誓言、爺爺走時非要再看一眼的黨旗,一股熾熱的情感暖流便瞬間充盈全身。他們的革命精神,不斷激勵著我挑戰極限、永遠衝鋒在拼搏奮鬥的路上。汗水不會辜負努力的人,新訓結束時,我獲得優秀新訓學員的榮譽。
生長——丹心赤忱,奮鬥強軍
軍校學員必須錘鍊出全面過硬的本領。如何高效處理好課上課下的學習,我有“獨家秘方”。晚上熄燈號響起,窗外燈光漸熄,自習室的燈光依然明亮,此刻的我,正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
張宸銘軍校三年所獲部分榮譽
無數個埋頭奮鬥的夜晚,最終匯聚成一張張鮮紅的榮譽證書。慢慢地我在父親臉上讀到了欣慰,這更加堅定了我的選擇,傳承祖輩精神的初心在深深紮根。
紮根——紅色基因,綿延賡續
嶄新的“光榮之家”匾牌掛在我家最顯眼的位置。它不僅僅是對於軍人的褒獎,亦是傳承,是使命,是擔當。
青春不止眼前的瀟灑,還有家國和邊關。我要從父親的手中接過鋼槍,追尋著祖輩的足跡,以汗水作墨,將鋼槍作筆,用青春熱血續寫報國忠誠。
祖孫四代從軍報國,用堅守詮釋忠誠,用血汗澆灌信仰,四代人的信仰傳承,歷久彌新。歲月的痕跡爬滿了父輩們的臉頰,卻不曾減弱他們許身家國的熱忱。參軍報國,是一種延續,是敢於從祖輩手中接過鋼槍的擔當。
(張宸銘口述 記者:袁青政、王凱整理)
(中國軍網·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