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也莫不如此。中國的空軍事業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都是無數的英雄先輩用他們的汗水和生命鑄就的。在這條披荊斬棘的道路上,英雄航天員王昂就是他們當中不為世人所熟知的人物。
一、篳路藍縷的航空事業
在人民軍隊創立初期,由於時刻處於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之下,儲存革命火種,實現革命發展壯大就成為當時的主要目標。因此在這個階段,別說空軍力量,即便是槍支彈藥、被褥軍裝等最基本的軍需補給都是個老大難的問題。紅軍在急行軍中常常為躲避蔣軍飛機的偵察,避免暴露目標,不得不穿梭於崇山峻嶺之中,甚至經常會晝宿夜行以規避敵機瘋狂的偵察。
可以說,當時紅軍想擁有自己的空軍力量簡直就是一種看似高不可攀的奢望。
不過,人民軍隊與空軍力量結緣最早也應該回溯到這個時期。1930年3月16日,時任國民黨空軍中校隊長的龍文光,奉命駕機由漢口飛往河南開封,執行緊急空投通訊任務。
由於燃油耗盡,加上飛機迷航,最終搖搖晃晃的飛機降落在了紅軍控制的大別山南麓宣化店附近,龍文光由此成為國民黨中第一個被俘虜的飛行員。
龍文光被俘後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總指揮徐向前的耐心教導下,他逐漸認識到了只有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隊伍才能挽救國家和民族,於是很快就加入到紅軍的革命隊伍中來,成為我軍歷史上首位飛行員,他駕駛的飛機也被徐向前命名為“列寧號”。
此後,龍文光奉命駕駛著這架飛機頻繁往來於國統區和鄂豫皖之間,不斷將大量進步材料向國民黨統治的潢川、固始、光山、漢口等地投放,對宣傳我黨我軍的政策,傳播抗日救國的先進主張起到了非凡的意義。
1931年12月22日,在紅四方面軍攻打黃安(今紅安)的戰鬥中,龍文光駕駛著“列寧號”飛機,載著紅四方面軍總政委陳昌浩飛抵黃安城上空。二人不斷從飛機上向黃安城內敵人指揮所附近投擲炸彈,升騰而起的火光嚇得守城的國民黨師長趙冠英等人宛如驚弓之鳥,敵人的指揮頓時陷入一片混亂,我軍趁勢一舉攻克黃安城。
多年以後,在趙文卓主演的《鐵血紅安》中,趙文卓飾演的劉銅鑼搭乘“列寧號”飛機從黃安城上空朝著城內敵人扔炸彈的這一幕,看似充滿魔幻,實則卻實打實反映了當年我軍的英勇頑強。
以至於後來徐向前元帥在《歷史回顧》中不無感慨地回憶說:“那天白天,陳昌浩坐上飛機,(在)黃安上空扔炸彈,散發宣傳單,騷擾敵軍。”
這就是人民軍隊創立初期真實的空軍力量,此時的空軍僅僅只有一架飛機。不過後來隨著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伴隨著我軍的節節勝利,人民軍隊陸續從國民黨軍和日軍手頭接收了150餘架飛機和一批日籍飛行員,並以此為基礎組建了東北老航校。
但此時的東北老航校很多飛機無法正常飛行,不少機身上打滿了鐵皮補丁,在航空汽油都沒有的情況下,中國第一代航空人只得從啤酒中提煉高純度的酒精來替代航空燃油,甚至由於飛機修理廠與機場之間相距30多里路,缺乏牽引車的中國航空人頂著冰冷刺骨的寒風,冒著拍打在臉上的雪片,用一輛輛牛車把飛機拉到機場,出現問題再把飛機拉回修理廠,週而復始。
即便條件如此艱苦,中國航空人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翱翔藍天的夢想,他們渴望著新中國將來有著強大的空軍力量承擔起保衛祖國的重任,徹底告別空戰中任人凌辱的局面。
為實現這個目標,中國航天人在孜孜不倦研發藍海中開啟遠洋的同時,也在抗美援朝中大展身手。當時面對頭號強國美利堅,無論是從飛機質量、數量,飛行時長、飛行經驗等諸多方面來看,新中國的空軍力量實在過於弱小。美軍在朝鮮上空肆無忌憚,如入無人之境,美國人因此狂妄地宣稱:“朝鮮的白天和太陽都是我們的。”
不可一世的美國人惹惱了已然覺醒的中國人。中國空軍在蘇聯人的幫助之下火速開始了魔鬼式的突擊訓練,很多中國飛行員在不到美軍飛行員飛行時長一半的情況下,以悍不畏死的勇氣和決心衝上藍天、鑽入雲層,將那些參加過二戰的美軍王牌飛行員打得心驚膽戰,創下了共計擊落美軍飛機330架,擊傷95架的奇蹟(資料來源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唯一新聞入口網站《中國軍網》,資料鏈接:http://www.81.cn/jsdj/2019-11/12/content_9673722.htm)。時任美國空軍參謀長范登堡驚呼道:
“共產黨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世界主要空軍強國之一”。
二、要強軍必須研發自己的飛機
儘管在抗美援朝中,中國空軍的實力無論是從作戰經驗、裝備質量、作戰戰法等軟硬體方面綜合來看,短期內取得了難以想象的驚人成就。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空軍從此一飛沖天有了與西方大國分庭抗禮的資本。
恰恰相反,正是由於有了在抗美援朝中的冒死錘鍊,中國空軍從實戰中漸漸認清了與美帝等西方國家存在的巨大差異。
尤其是在硬體設施上面,戰後美國空軍憑藉著其雄厚的工業綜合體系研發出F-104“戰星”式戰鬥機,而中國卻依舊停留在第一代戰機殲-7的層面上。即便在1967年的中美海南島空戰中,敵我戰機在存在較大代差的情況下,中國空軍以敢於亮劍的決心和勇氣艱難出了8:0的滿堂彩。
可這樣下去終究不是辦法,一國之空軍力量的崛起,必須要有屬於本國的先進飛機,這是被無數現實和實戰所證實的鐵律,沒有先進的戰機縱使有萬夫不當之勇,在未來的空戰中註定會被對手摁在地上摩擦起火花。
在洞察到未來的戰爭形態的熱化後,中國空軍人再次奮起直追開始將目光鎖定在二代機殲-8的研製上面。
1965年,殲-8在時任總參謀長羅瑞卿的批示下開始立項研發,同年的8月14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賀龍在聽取殲-8研製情況後指示:“殲-8要早日搞出來!”
在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的指示下,很快,“殲-8白天型”被研製了出來。聽名字就可以聽得出來,“殲-8白天型”只能在白天飛行,至於雨雪夜晚等複雜氣象條件下,“殲-8白天型”根本就無法安全執行任務。
事實上,原本殲-8研發的目標是奔著“高空、高速、強火力、高爬升率”等效能去的,但由於沒有解決交流供電系統和雷達系統等問題,原定的“全天候型”結果變成了“白天型”,倘若在複雜氣象條件下與敵對壘“殲-8白天型”極有可能處於捱揍的尷尬局面。
為解決這個問題,中國空軍人決心繼續對“殲-8白天型”進行升級大改造,不久殲-8A被研製出來。
殲-8A在“殲-8白天型”的基礎之上安裝了JL-7火控雷達、射瞄-8A改瞄準具、火控計算機、導彈隨控裝置等電子裝置,從而形成了全天候作戰能力。
然而,殲-8A雖然具備了全天候作戰能力,但這種全天候作戰能力也僅限於航空電子裝置上,其機載武器卻不能滿足全天候作戰要求,再者,這款飛機沒有裝備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在空戰中火力問題的弱點暴露無遺。
儘管殲-8A這款戰機優劣參半,作為一款過渡型飛機實際上它所承載的使命相較於實戰,更多的是為不斷大改升級的其它殲-8系列做鋪墊。因此殲-8A相當於扮演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眾所周知,一款戰機的研發少不了風洞和超級計算機的精密推算和預演,只有透過反覆的實驗才能一次次得出準確的資料,確保及時發現戰機存在的漏洞和風險,從而提前將危險消滅於萌芽。
但問題是,無論是超級計算機還是風洞實驗,戰機都沒有經過實際飛行的錘鍊,換句話說,戰機要想取得更全面、精準的資料,避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為下代戰機的發展提供準確資料,試飛無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況且在上個世紀超級計算機技術不夠發達的情況下,試飛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因此試飛殲-8A這個艱鉅而光榮的任務就落在了飛行員王昂的頭上。
三、試飛二代機殲-8A險象環生
試飛這項任務對飛行員來說挑戰巨大,因為飛機此前所有的安全係數都是在實驗狀態下得出,真正實操起來如何還得駕駛飛機在一望無垠的蒼穹中溜幾圈才清楚。因此,這對飛行員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飛行員除了要具備過硬的駕駛水平、出色的心理素質、敏銳的感知判斷、還要在以秒為單位中作出事關生死的決定,要在險情發生的第一時間做到這種老練的程度確實非常人所能及。
而上級之所以將試飛二代機殲-8A這個無比艱鉅且光榮的任務交給王昂,是因為此人除了具備以上各種優秀的因素外,還在於他全身心痴迷飛行員事業。
在幾十年如一日的飛行員生涯中,王昂總是不滿足於聽取一般的介紹,而會非常詳細詢問飛機的特點、效能和各種資料。每次飛行結束,無論多忙、多累他總是會把當天飛行的情景、感受、試飛質量、操縱要領和體會等全部記錄在本子上閒暇之時經常拿出來翻閱,這樣一翻下來,他所做的記錄最後竟被翻爛了。
不僅如此,為第一時間洞察國外先進戰機的走向,學習各種航空知識,王昂還自學英語、日語、俄語,並用學到手的外語如飢似渴地閱讀《宇航週刊》、《飛行安全》等外文資料。
也恰恰是他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幾十年的飛行員生涯,早就練就了他與死神搏鬥的勇氣和膽識,在一次次驚險無比的試飛中,他總能化險為夷,不僅成功從鬼門關撿回自己的生命,而且屢屢保全了珍貴的飛機。
憑藉著藝高人膽大和博聞強識的知識,他的整個飛行生涯共計安全飛行2853架次、1126小時。其中新型機科研試飛578架次、327小時,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中央軍委授予“科研試飛英雄”等榮譽稱號。
因此,在試飛殲-8A這款意義非凡的二代機上,王昂便成為當仁不讓的人選。
1976年5月28日,王昂駕駛著殲-8A直衝雲霄。按照預定計劃,此次要完成12500米高度的試飛,然後在8000米高度進行戰機馬赫1.5的檢飛動作。
在這裡要說明一點的是,馬赫是速度與音速的一個比值,通常情況下,1馬赫就是一倍音速。馬赫數值小於1馬赫即是亞音速;超過1馬赫小於5馬赫即超音速,如果一旦戰機的馬赫數值超過5馬赫,即是超高音速。
也就是說,王昂所駕駛的飛機要在8000米高度執行超音速飛行!
起初,王昂順利駕駛殲-8A飛抵到了12500米高度,可就在他將要執行第二個任務時,二代戰機殲-8A在萬米高空上開始出現劇烈抖動。
剛開始飛機的抖動並沒有太引起王昂的注意,因為當飛機飛行速度接近音速時,周圍的流動態會發生變化,出現激波或其它效應,會使機身抖動。這種情況在擁有豐富飛行經驗的王昂眼裡很常見,可一旦飛機突破1馬赫,飛機周圍的音障就會消失,機體也就不會再出現抖動的現象了。
因此,在王昂看來飛機在不斷加速的過程中抖動是無法避免的,過不了幾秒就突破音障後這種狀況就會消失。
可令王昂沒想到的是,當他把飛機加速到1.38馬赫後,飛機的抖動依然沒有消失。於是在經過請示後,他又將飛機加速到了1.41馬赫。這下不僅飛機抖動得更厲害了,就連眼前的儀表盤被抖得看不清楚數值。
就在王昂尚未來得及作出反應之際,只聽見二代戰機殲-8A在萬米高空中猛然連炸三聲“嘭!嘭!嘭!”。這聲音宛如有什麼物體狠狠撞擊在戰鬥機尾部一樣,聽得叫人心裡直髮麻。
實際上,這是由於戰鬥機的加力燃油導管意外斷裂,正在燃燒的氣體從操縱桿連線處衝出將機身連炸出3個大洞。
四、冒死降落,化險為夷
多年以後,王昂老英雄在接受採訪回憶當時的那段險情時說:
機身發爆炸後,無法執行完任務了。我報告塔臺,我要趕快落地,我清楚自己沒多少時間了。如果我不落地就沒有生存的機會,飛機也保不住了。
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情況再度發生。當他把飛機的高度降到4000米時,進氣道里傳出巨大的噪音。很快,經驗豐富的王昂頓時明白這是發動機震動的聲音,一旦處理不善飛機將要出現空中停車了!
形勢十萬火急,不立馬迫降極有可能人機不保,可在這個時候,還有個巨大的難題擺在他的面前,那就是由於殲-8A剛剛起飛不久,油箱裡面還有1450公斤燃油,而戰機著陸時要求的油量要低於1200公斤,否則著陸時會有釀成巨大的安全隱患。
此時的危急局面哪裡讓王昂還能顧及得到這麼多,於是他決心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實施緊急迫降,保住自己的生命,保全整架飛機得來不易的資料。
在塔臺得知飛行員極其危險的處境後,機場方面火速清空跑道,王昂駕駛著搖搖欲墜的飛機驚險地掠過機場附近的兩座山峰,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著機場地面低空俯衝了下來!
此時,飛機著落又偏巧遇上順風每秒2米的風速。巨大的狂風就像一把無形的大手,在本就已經幾乎快失控的飛機尾部一頓猛推,這下飛機的速度變得更快了。可跑道只有那麼長,一旦降落的速度過快衝出跑道後果不堪設想。
王昂見此趕緊開啟飛機的降落傘,想用降落傘增加機身的風阻,從而迫使飛機減速安全停下來。
萬萬沒想到,機尾的降落傘竟然打不開!
沒有降落傘照著這樣順風降落的滑行速度,飛機衝出跑道是遲早的事情。眼見前方只剩下400米跑道了,王昂死死抓緊剎車拉到底,同時想盡辦法把原本高速轉動的引擎全部關閉掉。在一番驚險、緊張的操作下來,飛機滑行的速度總算降了下來。
還沒等王昂來得及喘口氣,距離飛機不遠的跑道右側,竟有一名青年男子騎著腳踏車載著一名青年女子慢慢悠悠往前行駛。
要知道,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機場對於無關人員的管控力度不如現今嚴格,因此當時的人們在跑道上偶爾見到閒雜過路的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待到王昂發現這兩名青年男女時,碩大的殲-8A機翼正凶猛地以巨大的勢能從那對青年男女背後方向猛切了過去!一旦被切中無異於將會攔腰斬斷。
在這個千鈞一髮之際,早已驚出一身冷汗的王昂猛地來個急速左轉彎。就在這一剎那,飛機右翼翼尖恰好從2人的身邊呼地一聲猛掠而過,嚇得兩名青年男女魂飛魄散怔怔呆在原地不敢動彈!
最終,飛機在衝出跑道30米後終於停了下來,王昂趕緊開啟駕駛從從裡面跳了出來,轉身一看,整架飛機的尾部和機身等部位正燃起著熊熊大火。早已準備就緒的地面消防車火速趕來立即將火勢撲滅。
儘管飛機遭到了較為嚴重的損毀,但睿智過人、膽識果決的王昂愣是憑藉著自己嫻熟、高超的駕駛技術,不僅保全了自己的生命;保全了飛機內部測試的資料資料;還保全了兩名無辜的青年男女的性命。
在這次事件中,由於王昂處置極為妥當,中央軍委給予他記二等功一次的表彰,同時還發出了要求全軍向王昂同志學習的口號。王昂老英雄以自己高超過人的技巧和臨危不懼的亮劍膽氣,書寫了新時代中國空軍人的精神風貌,實乃軍人之楷模,不愧於英雄飛行員的稱號。
謹以此文向王昂老英雄致敬,祝您身體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