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時期,位於我國旅順的203高地爆發了著名的“203”高地爭奪戰,沙皇俄國和日本交戰雙方在這裡投入了大量士兵以及武器,不完全統計日軍損失人員6萬多,俄軍損失人員4萬左右,而被波及的中國無辜百姓則不可計數,這場戰爭給予當時舊日本兩個巨大沖擊,第一個就是和俄國人拼刺刀非常被動(俄國人高大的身材對於矮小的日本人而言非常具有壓迫力),第二個就是依託鐵絲網和永久工事配合機槍構築的死亡火線(主要是日本當時指揮官乃木希典的豬突攻勢耗費了大量有生力量),前一個影響甚至使得日本將白刃戰和拼刺刀作為陸軍參軍必修課,同樣也影響到了後續武器的研發。
日本作為一個資源貧瘠的島嶼國家,武器發展受本國資源受限非常嚴重,日本人因此對武器最基本要求就是要突出一個字“省”,不僅要節省資金也要節省材料,但是這些省下來的東西也被日本的特有“陸海之爭”消磨殆盡。
三八式步槍前身是日本三十式步槍和三五式海軍步槍,這兩支步槍其實是一支步槍但是有兩個名字的原因是三十式步槍是由有坂成章設計,所以也被稱呼為有坂步槍,有坂成章將三十式步槍交給了“大名鼎鼎”的南部麟次郎,此人對三十式步槍做了小修改,包括將表尺改為直立式,並且加上槍機蓋,然後改名叫三五式海軍步槍。
三十式步槍在侵略我國東北地區時的1904年到1905年期間出現了有細小的沙塵進入槍機內導致操作不良,另外三十式步槍的撞針也很容易折斷,為了解決第一個問題,南部麟次郎在三十式步槍的槍機外增加了一個防塵蓋,雖然這個設計可以有效減少故障問題但是卻增加了獨特的金屬噪聲,這個設計在抗日時期被我國軍民稱為“三八大蓋”,另外的改進是在準星兩側增加護翼,為了節省材料一般式步槍的槍托是用一整塊木料切削而成,三八式步槍的槍托是用兩塊木料拼接而成的,這種方法雖然節省木料但是時間久了槍托會裂開。
三八式步槍改良後能夠制式化時已經是明治四十年(1907年)5月了,但是南部麟次郎依然選擇明治天皇年號第三十八年(1905年)來命名,到1910年時日本軍隊的三十式步槍就全部被三八式步槍取代。
三八式步槍採用6.5毫米口徑的有坂步槍彈,這種口徑的步槍後坐力小對於當時個頭不高的日本士兵而言更容易操縱,槍重3.73千克再加上30年式刺刀共重4.1千克。槍身全長127.6釐米,再加上30式單刃刺刀後就可達166.3釐米,一戰後日本作為戰勝國參觀了法國的坦克步兵協同配合作戰,不過受法國影響日本仍然認為戰爭會以馬奇諾一樣的塹壕戰方式進行,所以放棄了配合坦克集團作戰的短步槍,採用了塹壕戰要塞體系思想下更擅長肉搏白刃戰的長步槍。
長度1.7米,白刃戰中很佔便宜,但是也說明日本資源匱乏導致的戰術思想落後
三八式步槍的變型並不多,主要是三八式卡賓槍、四四式卡賓槍、三八式狙擊槍、九九式步槍和九九式狙擊槍,總的而言九九式步槍是為了增加殺傷力而擴大了口徑(和九二重機一樣的7.7毫米,這樣有利於後勤),中國戰場主要是有坂三八式步槍,有坂九九式步槍主要在東南亞及其太平洋島嶼使用。(不過日本對狙擊手的用法非常特別,狙擊手會把自己綁在樹上,目的是這樣即使被擊中也不會掉下去直到死之前都可以射擊,但是這種做法很容易在暴露後遭到對方集火,作為一個狙擊手這個做法實在是不明智)
電視劇《亮劍中》楚雲飛槍斃叛徒錢伯鈞使用的卡賓槍,注意槍口附近的刺刀,這是四四式卡賓槍主要為騎兵使用
三八式步槍的優勢主要有射程遠、精度高,受過嚴格訓練的日本士兵往往在300米內做到單個目標射殺,而700米可以做到叢集射殺,太平洋島嶼戰爭日本狙擊手使用的九九式狙擊槍也只是增加了四倍瞄準鏡,另外6.5毫米口徑後坐力小更適合訓練新兵,此外還有非常適合白刃戰,加上刺刀長度可達1.7米的三八式步槍是二戰最長的步槍,白刃戰時往往誰先捅到誰算誰贏,而且日本士兵在抗日戰爭初期都是受過嚴格訓練、營養充足,往往需要四五個中國士兵才能殺死一個日本士兵,抗日時期老兵對三八式步槍也非常忌憚,有時候槍聲一響就有一個人倒下,足見日本士兵射擊精度。
三八式步槍和毛瑟步槍的比對,可以看到長度優勢在白刃戰裡非常佔便宜
三八式步槍的有點追究其根源說白了就是受到了日本貧瘠的資源無法限制,作為一個島嶼國家海軍建設是重中之重自然要用去大量資源,而陸軍不用多說是隻能節衣縮食索性提出了射出一萬顆打空的子彈不如一顆打中的子彈的思想,強調白刃戰、鼓勵自殺式衝鋒來彰顯所謂的榮譽,這其實是對士兵的生命視同草芥;徹頭徹尾寄希望於精神層面全面戰勝物質層面,但是過分追求精神層面卻忽略了物質層面的結果就是在二戰中面對火力不斷提升對手,自己的三八步槍變成了燒火棍。
跟隨日本侵略者在20世紀中期對中國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慘劇,時至今日在很多寫實的影視劇和紀錄片中,三八式步槍作為日本侵略者的毒牙對中國軍民無差別射殺,但是被我國軍民繳獲的三八式步槍也給侵略者予以痛擊,在抗日戰爭期間有相當數量的三八式步槍被我國軍民繳獲並參加了戰鬥,其中一部分甚至在朝鮮戰爭初期還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