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中央軍委舉行擴大會議,鄧小平同志在會上伸出一個手指頭,宣佈解放軍裁減員額100萬。在百萬大裁軍中,原十一個大軍區經過合併調整,保留了北京、瀋陽、濟南、南京、廣州、蘭州、成都等七個大軍區。中央對七個大軍區的軍政主官進行了重新配備。這次配備七大軍區的軍政主官主要有這麼幾個特點。一是新老交替與合作。一批開國老將卸任,但為保持領導班子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適當保留了一些老將,同時提拔了一些年富力強的幹部。二是打破論資排輩,越級提拔了一些德才兼備,能力突出,戰功卓著的將軍。三是充分考慮軍隊的歷史沿革,也就是“山頭”因素,以加強部隊的團結。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
北京軍區司令員秦基偉、政委楊白冰
秦基偉留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在七大軍區的14名軍政主官中,秦基偉年齡最大、資格最老、戰功最大、職務最高。秦基偉已71歲,是年齡最大的軍政主官,他年僅13歲就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在紅軍時期就已經是師長,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是劉鄧大軍的一員勇將,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他指揮部隊取得了舉世聞名的上甘嶺大捷。秦基偉於1980年1月接替陳錫聯上將擔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在出任北京軍區司令員之前,他先後擔任北京軍區第二政委、第一政委。除在北京軍區外,他還擔任過昆明軍區、成都軍區的司令員,算起來,秦基偉有三個大軍區軍事主官的任職經歷。此時的秦基偉還是3名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之一,是黨的領導人。讓秦基偉這位久經沙場、功勳卓著的老將鎮守北京軍區,充分體現了中央對他的高度器重和信任,也凸顯了北京軍區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1988年4月,秦基偉擔任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同年9月,被授予上將軍銜。
楊白冰新任北京軍區政委,之前是北京軍區副政委,他是接替開國少將傅崇碧的職務。他比司令員秦基偉小6歲,1938年參加革命,一直從事部隊政治工作,是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幹部。1955年授銜時,他是成都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獲授大校軍銜。楊白冰在出任北京軍區政委兩年多後的1987年,被任命為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後來,楊白冰又擔任中央軍委秘書長兼總政治部主任,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1992年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瀋陽軍區司令員劉精鬆、政委劉振華
劉精鬆新任瀋陽軍區司令員。他從瀋陽軍區陸軍64軍軍長被越級提拔為瀋陽軍區司令員,是三名被越級提拔的司令員之一。劉精鬆55歲,是最年輕的大軍區軍政主官,與年齡最大的秦基偉相差19歲。最引人矚目的是他是唯一一個新中國成立後參軍入伍的大軍區軍政主官,這就是說他沒有參加過革命戰爭。即使在當時的大軍區副職領導幹部中,好多人都是解放前參加革命的,所以劉精鬆的資歷最淺。劉精鬆參加過抗美援越戰爭,當過步兵、炮兵,會開炮、會駕駛坦克,軍事素質全面、過硬,善於帶兵、練兵,而且勤于思考,勇於探索,有很多獨特的軍事見解。他的前任李德生司令員非常欣賞劉精鬆的軍事才能。劉精鬆能在當時戰將如雲的高階將領中脫穎而出,充分反映了中央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氣魄。劉精鬆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2年調任蘭州軍區司令員,1994年晉升上將軍銜,1997年擔任軍事科學院院長。劉精鬆寫了許多國防軍事著作。
劉振華留任瀋陽軍區政委。他於1982年接替開國中將廖漢生擔任瀋陽軍區政委。劉振華比司令員劉精鬆大12歲,他與楊白冰一樣,都在抗戰初期參加革命,長期從事部隊政治工作。在抗戰中,劉振華指揮了一系列戰鬥,被戰友們讚譽為“能打仗的政工幹部”。在解放海南島戰役和抗美援朝戰爭中,劉振華有出色的表現。劉振華1955年被授予開國大校,1964年晉升為少將。他還有一段從事外交工作的經歷,曾擔任過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外交部副部長。劉振華1987年接替楊白冰擔任北京軍區政委,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濟南軍區司令員李九龍、政委遲浩田
李九龍新任濟南軍區司令員。他是從陸軍54軍軍長被越級提拔為濟南軍區司令員。在這次百萬大裁軍前,54軍隸屬於武漢軍區。李九龍的前任是開國中將饒守坤。李九龍是一員從基層打拼出來的戰將,從戰士到大軍區司令員,一直是各級軍事主官,從未擔任過政治主官或從事過政治工作。楊得志曾高度評價李九龍是一個天生帶兵的將才。1945年,16歲的李九龍參加八路軍,不久隨部隊開赴東北。他參加了東北解放戰爭,作戰勇敢,敢打敢拼,多次榮立戰功,是第四野戰軍著名的戰鬥英雄。1949年在著名的衡寶戰役中,李九龍率全連血戰黃土鋪,打掉了桂系軍閥白崇禧賴以起家的“鋼七軍”的警衛營和通訊營一部,戰到最後,全連只剩20餘人,李九龍本人身負重傷,為戰役的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蘇聯作家西蒙諾夫以《戰鬥著的中國》為題將李九龍的英勇事蹟進行了宣傳報道。黃土鋪戰鬥使李九龍一舉成名。在1979年的南疆保衛戰中,李九龍率54軍162師取得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績。戰後的1980年晉升為54軍副軍長、軍長。54軍是三大王牌軍之一。李九龍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89年擔任總後勤部第一副部長,1991年調任成都軍區司令員,1994年晉升上將軍銜。
遲浩田新任濟南軍區政委。在這之前,他在家賦閒2年多。他與司令員李九龍同齡,都在抗戰末期參加革命。在解放戰爭中,他參加了華東野戰軍的戰役戰鬥,被評為“華東三級人民英雄”。全國解放後,他擔任過著名的“濟南第一團”政委。遲浩田1973年44歲的時候擔任北京軍區副政委,是當時最年輕的大軍區副職將領。1977年,48歲的遲浩田又出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是9個副總長中最年輕的,當時的總參謀長由鄧小平兼任,副總長有楊勇上將、李達上將、張才千中將等人,而遲浩田只是開國上校。遲浩田1987年被任命為解放軍總參謀長頗為引人注目,因為他參加革命後長期從事部隊政治工作,是政工幹部。由政工幹部出任總長,體現了中央高超的用人藝術。遲浩田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與他年齡資歷相當的李九龍、傅全有等人被授予中將軍銜,主要原因是他當時擔任總參謀長。遲浩田以後又出任國防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員,是後來擔任軍界職務最高的大軍區軍政主官。
南京軍區司令員向守志、政委傅奎清
向守志留任南京軍區司令員。他於1982年接替開國中將聶鳳智,他是開國少將。向守志於1934年在川陝革命根據地參加紅四方面軍。從抗戰到全國解放,一直在八路軍一二九師、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戰鬥。向守志與秦基偉、尤太忠都是二野的將軍。在1947年的豫北攻勢作戰中,擔任旅長的向守志率部頑強阻擊,為殲滅國民黨軍精銳主力快速第2縱隊作出了重要貢獻,獲得軍區通令嘉獎。作為秦基偉的老部下,他率部參加過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向守志從1982年到1990年擔任南京司令員長達8年,坐鎮東南沿海。向守志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2017年逝世,享年100歲。
傅奎清新任南京軍區政委,他是原福州軍區政委。福州軍區與南京軍區合併後,中央讓他當政委,主要是考慮團結兩個軍區的指戰員。他與向守志年齡和資歷相當。他出身新四軍,在抗戰時期,曾率戰士們活捉了4名日本鬼子,一時受到兄弟部隊和群眾的稱讚,因為活捉鬼子是很不容易的。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華東戰場的戰役戰鬥。全國解放後,擔任各級部隊政治主官。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他與向守志同時於1990年退休。
廣州軍區司令員尤太忠、政委張仲先
尤太忠留任廣州軍區司令員,他於1982年接替開國中將吳克華擔任廣州軍區司令員,是廣州軍區第四任司令員。尤太忠出身紅四方面軍,是“瘋子”戰將王近山手下“三劍客”之一。尤太忠指揮作戰勇猛頑強、果斷靈活,打了許多硬仗、惡仗,是一員十分優秀的虎將。在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中,尤太忠率部血戰汝河,以7個營的兵力頂住了敵軍3個師的進攻,掩護了大軍順利渡過汝河,受到劉鄧首長的高度評價。尤太忠1955年被授予開國少將。在擔任廣州軍區主官前,還擔任過成都軍區司令員。此外,在文革期間,他還主政內蒙古,是中共內蒙古黨委第一書記、革委會主任。尤太忠身軀高大魁梧,頗有虎將雄風。尤太忠深受鄧小平信任,1987年,卸任廣州軍區司令員後,中央任命他為中央軍委紀委第二書記。在這之前中央軍委紀委沒有第二書記這個職務,之所以讓他出任,是為1988年給他授予上將作準備。因為授銜時必須擔任軍隊現職。足見中央對尤太忠格外器重。
張仲先新任廣州軍區政委,他原是瀋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這個政治部副主任是軍級,因此,他是越級提拔。在抗戰中,張仲先表現出非同一般的睿智和英勇,被評為模範“青年黨員”。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中,張仲先身先士卒,冒著槍林彈雨,親自駕船突破敵軍封鎖線,率先搶灘登陸成功,為戰役的勝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受到上級表揚。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擔任團政委的張仲先率部血戰兩天兩晝夜,打退了美韓軍隊的進攻,他身負重傷。戰後,他屬下的兩個營被志願軍總部命名為“戰鬥英雄營”。張仲先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0年退休。
蘭州軍區司令員趙先順、政委李宣化
在七大軍區的軍政主官中,趙先順、李宣化的名字比較陌生。其實趙先順也是優秀的戰將,他參加了東北地區的解放戰爭,多次榮立戰功。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他是志願軍39軍的一名團長,首戰雲山殲敵騎一師九團,在平地院戰鬥中,俘敵營長以下300多人,在橫城戰鬥中,殲敵1000餘人,受到軍部通令表揚。他曾擔任過王牌軍39軍的副軍長。趙先順是從瀋陽軍區副司令員調任蘭州軍區司令員。1988年,趙先順被授予中將軍銜,1990年卸任蘭州軍區司令員。
李宣化原任烏魯木齊軍區政治部主任。當時的烏魯木齊也是大軍區,從軍區政治部主任到軍區政委也是越級提拔。我們前面剛說了三位軍事指揮員越級提拔,李宣化和張仲先都是政治工作幹部越級提拔。這反映了李宣化優秀的政治工作才能。他1938年16歲參加新四軍,從此以後一直戰鬥在江南地區。解放後,李宣化調任坦克部隊從事政治工作。李宣化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0年與司令員趙先順同時卸任。在14名軍政主官中,只有他們兩人的最高軍銜是中將,北京、瀋陽、濟南、成都等四個大軍區的軍政主官最高軍銜均為上將,南京、廣州軍區至少有1名主官是上將。除軍銜外,許多其他軍政主官以後還擔任了更重要的軍隊領導職務。所以這是趙先順、李宣化名字比較陌生的重要原因。
成都軍區司令員傅全有、政委萬海峰
傅全有與李九龍、劉精鬆是越級提拔的三個軍事主官之一。他參加瞭解放大西北的戰役戰鬥,又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1984年底,陸軍1軍軍長傅全有率部離開江南水鄉赴雲南前線,參加了兩山輪戰。傅全有針對越軍“塹壕延伸式”戰術,發出了“寧可挖工事累死、也不讓炮彈炸死”的戰鬥口號,大規模構築工事,打出了漂亮的陣地戰,扭轉了我軍被動局面。因指揮得當,戰果輝煌,傅全有受到上級高度評價。兩山輪戰後,傅全有接替開國少將王誠漢出任成都軍區司令員,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0年調任蘭州軍區司令員。1992年,傅全有擔任中央軍委委員兼總後勤部長,1993年晉升上將軍銜,1995年接替張萬年出任解放軍總參謀長。
萬海峰留任成都軍區政委。他1982年從北京軍區副政委調任成都軍區政委。他年僅13歲參加了大別山區的紅二十八軍,曾給高敬亭當過警衛員。萬海峰在革命戰爭年代是優秀的軍事指揮員,長期在新四軍、華東野戰軍戰鬥和工作。從1933年參加革命到1975年,萬海峰一直是軍事幹部。1975年,他由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改任北京軍區副政委。他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指揮部隊為抗震救災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比傅全有大10歲,年齡和資歷高於傅全有。萬海峰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90年卸任政委。如今的萬海峰老將軍已101歲高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