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停戰談判中,美國在最後一刻,還是低下了高傲的頭。
抗美援朝戰爭打了近三年,停戰談判則歷時兩年,這兩年裡,志願軍談判代表“不怕壓,不怕迫”,憑藉頑強的鬥爭精神,拿下了這場“史無前例”的談判勝利。
而美國在談判桌上的表現,可謂是五花八門。如今,我們再回眸那段歷史,仍能體會到美國難以遺忘的“苦澀”。
美國出兵朝鮮之際,是絕沒有想到中國會參戰的。所以即使美方高層拿到了前線的情報,仍然置之不理,確實太過自信。朝鮮戰爭開始前,美軍氣勢洶洶,一個月就打到了鴨綠江邊,麥克阿瑟不斷重複著他嘴裡的話:“感恩節前……”再後來就是:“聖誕節前……”
然而他沒想到,自己就在這場戰爭中“被判出局”。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五次戰役後將美軍趕回了“三八線”。上場前,美國士兵以為自己待上幾個月就能打了勝仗回去了,卻沒想到越陷越深,回家無望。戰場出現戰略相持的局面,美國主動要求與中國進行停戰談判,希望能夠早日脫身。
但是,輸就要有輸的姿態,美國儼然做得不夠好。1951年7月,雙方代表在朝鮮開城舉行了談判,美軍代表是何其不情願與我方平起平坐,仍舊被霸權思維支配,上場就是出言不遜。
美方代表先是拒絕我方提出的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而後強詞奪理地說道:“‘三八線’沒有我方可以利用的地形,難以重新攻佔失去的陣地……”我方代表當場質問,這是準備停戰,還是準備打更大的戰爭?美軍再次狡辯失敗後,惱羞成怒地說道:“那就讓飛機、大炮去辯論吧!”第一次談判卡殼。
美軍隨後藉助自己的火力優勢發動了“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向我方陣地猛烈攻擊,並實施了兇殘的“絞殺戰”,志願軍戰士們又怎會退縮?他們浴血奮戰,和敵人拼後勤、拼戰術、拼意志,死死地頂住敵人進攻。美方想要用飛機大炮換回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簡直是痴心妄想。
兩次大規模的進攻失敗後,美國士兵慌了,美國當局也慌了。照這樣打,“美軍20年才能到達鴨綠江”。所以,美國人軟了下來,同時也為了自己可以體面些,提出把談判地點移到板門店。
10月25日,美軍“吹著口哨”坐在談判桌前,仍舊是老調重彈。美方就軍事分界線問題一再設障,在遭到我方代表嚴正拒絕後,便故意拖延談判程序,頭顱依然高昂。美方的霸道讓我們認識到打嘴仗的有限性。正如毛主席說的:“同他們(美國)講和是不容易的。”
那就在戰場上打疼他!志願軍一線7個軍集中優勢兵力攻克陣地21處,志願軍65軍將陣地往前推進280餘平方公里,讓開城完全安全,志願軍第50軍則在西海岸攻佔18個島嶼,清除了那裡的所有敵軍。
美國態度又軟了,重新回到談判桌後,與我方就軍事分界線問題達成了一致。但卻又無賴地提出,停戰期間不準朝鮮建設機場,並且強調停戰後還要維持自己在朝鮮的軍力水平。我方針鋒相對,提出嚴格限制一切軍事力量和武器裝備,並邀請中立國家進行檢查。這讓美方措手不及只好先拖著,直到1952年5月,美國被迫放棄了不讓朝鮮建設機場的要求。我方也相應做出讓步,達成了協議。
其實從1952年開始,美國在戰場上越來越被動,而志願軍戰士則越戰越強,士氣大增,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美方不想就這樣認輸,繼續就戰俘遣返問題糾纏不清,堅持不接受除了“自願遣返”原則之外的一切建議,而這違背了《日內瓦公約》。
三個月的時間裡,美國在正面戰場上節節敗退,處於完全被動挨打的狀態,為了扭轉戰局,10月14日,美軍開始了一場報復行動,地點就在上甘嶺,他們為此起了一個聽上去很“響亮”的稱呼——“攤牌行動”(又稱“金化攻勢”)。奈何最後的結果是,志願軍陣地巋然不動,美軍無奈退場。這一次,他們再也沒有自信了。
最後,為了讓朝鮮人民獲得和平,我方主動打破談判僵局,並提出了新的建議,中國贏得了國際輿論的支援,美方代表也只好下了臺階。因為他們明白,只有越早停戰,美國在戰場上的損失才能越小。
此時,艾森豪威爾以美國總統的身份來到了朝鮮戰場,他看到志願軍的坑道防禦工事後,心裡明白美軍經不起打了,但是他和杜魯門一樣都是“要面子的人”,所以他做了最後的掙扎,再次擺出強硬姿態,企圖能夠“體面”地結束戰爭。
1953年2月7日,毛主席指出:“美帝國主義願意打多少年,我們也就準備跟他打多少年……”這個期限是直到我們完全勝利。美軍設想落空,正準備不顧一切簽字的時候,李承晚又製造了麻煩。所以,志願軍最後一戰——金城戰役打響了,美方氣急敗壞之下多次要求儘快停戰,並一再保證遵守停戰協議。
美軍的囂張氣焰終於消失不見,1953年7月27日,就在談判桌前,美方首席代表不再吹口哨,也不再大呼小叫,經歷了最難熬的談判時光後,默默地在停戰協議上籤了字。
“聯合國軍”最後一任司令克拉克在美軍的前方陣地上也簽了字而後說道:“我感到一種沮喪的心情……”他還特意提到,相信他的兩位前任,麥克阿瑟和李奇微也會有同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