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團穿插奔西愛系列之一
作者:肖運錟
【前言】為懷念我們曾經的老團隊——解放軍13軍38師114團,以及當年參加對越自衛還擊戰的首長和戰友們,紀念那些在這場血與火的戰鬥中犧牲的烈士和功臣們,特斗膽撰寫此文,以志其英名並激勵後人。——作者
1978年12月10日,13軍接到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命令,所屬部隊立即進入緊張而全面的準備。
12月17日,全軍部隊遵循上級命令,由各駐地開始向預定方向和地域集結。一時間,車轔轔,馬嘯嘯,雄師出征劍出鞘,南國烽煙凌空飄。
38師114團2000餘人馬,迅速從駐地四川遂寧和潼南雙江整裝出發,經過樂至到達簡陽,依照序列登上南下的火車。全團人馬進入悶罐車,晝夜不停地向雲南方向開進。因為部隊是隱蔽集結,悶罐車未到站不準開門,一節車廂上,百人擠在一起,吃喝拉撒全在裡面。糞便和汗臭、腳臭味道混在一起,燻得人喘不過氣來。
一路上,車輪在鐵軌上摩擦和撞擊發出的“砰嚓,砰嚓”聲與睡覺的鼾聲交織在一起,像一個五大三粗的魯莽漢子,在用他那粗獷的嗓子,不厭其煩地重複演繹著一首刺耳的交響曲。車裡的人員悶在裡面,看不見外面的一切景物和任何情況。一覺睡醒了,偶爾有一種對戰爭莫名的恐懼感,又像無形的臭蟲、跳蚤一般,悄悄地爬上人們的心頭。整個隊伍中,畢竟95%左右的人都沒有經歷過戰爭,特別是那些剛剛入伍的新兵,這種恐懼感的出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經過晝夜的顛簸跋涉,部隊終於在1979年新年的第一天,抵達預定集結地域——雲南箇舊。隨即轉入了緊張艱苦的臨戰訓練。部隊訓練的重點,是針對熱帶山嶽叢林地帶無路的條件下,按地圖方位角行進、穿插、包圍、迂迴、穿林等。
1979年1月22日,部隊離開個舊,到達邊疆小村曼麥。在這裡,部隊在橡膠林裡搭草棚,睡地鋪,因而常常受到又大又多的旱螞蟥和蚊蟲的襲擊。橡膠林裡那厚厚的落葉下面,活躍著大量的旱螞蟥,人睡在上面,稍不注意,就有又大又多的旱螞蟥爬到身上,像抽血時的管子一樣,貪婪地吮吸著你的鮮血。驅除它時,要是不得要領,你拉斷了它的後半截,它的前半截還會死死地咬住你不放,叫人很是噁心。至於風吹雨打、日曬夜露,那就更是家常便飯了。
114團在七十年代中後期,由甲種團精簡整編為乙種團,戰前才又臨時恢復擴編為甲種團的。所以,擴編時補充了大量新提幹部和新兵,佔到了全團總人數的一半以上。過去部隊長期在雲南、四川等地,分散投身經濟和國防建設,擔負重要目標守衛工作等,已有近30年處於和平狀態,而且自取消“天天練”之後,軍事技術訓練相對偏少。除了少數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援越抗美戰爭的老資格幹部外,絕大多數幹部沒有親歷過戰爭,更沒有實戰經驗。加之戰前團隊入川已經十多年,原本對南方熱帶山嶽叢林地帶的環境的適應優勢,已經大大減弱。何況在異國他鄉敵情不明、地形不熟,民情不利,面臨諸多挑戰。所以,參戰官兵只能靠集結在戰前出發地域的臨戰突訓來彌補上述不足。
根據戰前部署,13軍作為西線參戰的主力部隊,主要作戰任務是從河口至壩灑地段強渡紅河,首先殲滅敵345師和谷柳、寶勝、谷珊地區之敵,而後協同友鄰部隊殲滅敵316A師。
為達成上述作戰目標,軍指決心採取迂迴包圍、穿插分割的手法,以38師114團和39師116團擔任迂迴穿插任務,分別進至奔西愛和朗格姆地區搶佔要點,斷敵退路,阻敵增援。其中,38師114團的任務,是在全域性戰鬥發起之前,由曼峨南側偷渡過紅河,迅速沿勇番、朗囊、龍金、孟珊、登尚路線向前穿插,總路程接近50公里。要在7個半小時之內到達代乃,然後沿10號公路西進至奔西愛、威龍松地區,阻擊越軍316A師東援柑糖和老街。如316A師未到,則繼續向沙巴縣城附近的馬匝、沙巴下地區前進,保障13軍主力圍殲敵345師。
針對穿插作戰“路上死傷、掉隊一律不管,哪怕只剩最後一個人,也要向指定地點衝擊,直至完成任務”的特點,114團在臨戰前,進行了緊張的戰術訓練和動員。團長範欲南親自帶領參謀人員和偵察分隊,在臨戰地域,運用設立觀察哨、越境偵察、潛伏偵察、調查詢問等多種手段,瞭解渡河地域及穿插路線的地形、敵情。團裡的偵察兵擒拿格鬥、越語喊話、化裝偵察、飛簷走壁、摸爬滾打、跋山涉水、隨機應變等十八般武藝樣樣嫻熟,所以常常神出鬼沒地深入越方化裝偵察,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訊,為團首長的正確指揮決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一次,在捉拿越軍“舌頭”時,由於“舌頭”的鳴槍反抗而暴露了目標,力大無比的老偵察隊長、曾參加過援越抗美戰爭的副營長楊世勳,硬是在槍林彈雨中,以老鷹抓小雞之勢,左右手臂各死死地夾住一個撲騰反抗的越軍“舌頭”,穿林越坎、東閃西避,飛一般地將“舌頭”拖到了紅河岸邊。為掩護楊副營長他們的行動,為戰友爭取更多的時間,副班長趙顯武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在密集的彈雨中,左衝右突,翻滾騰躍,在敏捷的運動中駕輕就熟、得心應手地舉槍還擊,囂張的越軍一個個應聲倒地。趙顯武的巧妙戰術,有效地吸引和壓制住了越軍的火力。這個戰場上的舞者、陣地裡的精靈,在這血與火的舞臺上,用青春和生命演繹著“潛龍騰淵,乳虎嘯谷”的精彩。但就在他全神貫注、鏖戰猶酣之時,一個悄悄迂迴到他身後的越軍,“噠噠噠”地向他射出一梭子彈。趙顯武,這個“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的勇猛戰士,成為114團1979年對越還擊戰中第一個榮立戰功的烈士。
團政委李世佔,組織團營連三級政工幹部,見縫插針地開展戰前鼓動工作,把堅定鬥志、提高士氣作為重中之重。在戰前訓練上,全團重點抓“走、打、防、藏”幾個關鍵環節,有針對性地開展爬山、穿林、按方位角運動、攻打製高點及與敵遭遇、反伏擊等一系列戰術演練。戰士們也深深懂得“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道理,臨戰時刻,個個無需幹部督促激勵,自覺爭分奪秒、見縫插針地投入到訓練之中。特別是那些新補充入伍的新兵,更是從射擊、投彈、觀察、隱蔽、土工作業、爆破、防化學、埋地雷、戰場救護等最基礎的技能技巧學起,真是“兵到戰時練恨少,臨陣磨槍也放光”。
縱觀世界軍事史,穿插作戰成功與否的關鍵是速度。為提高行軍速度和持續行軍能力,保證穿插任務順利完成,範欲南團長提出了減輕部隊負重,做到“有吃有打走得動,其餘負擔全甩掉”的基本要求。並且經過反覆測試檢驗,最後確定先遣部隊不攜帶所有重武器和除乾糧以外的笨重生活用品。
經過月餘的戰前動員和訓練,全團上下已基本適應了臨戰環境,掌握了戰場必備的基本技能技巧。特別是經過剃頭和出征宣誓之後,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氛圍更加濃烈。全團官兵情緒高昂、精神振奮,抱定“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決心,個個輕裝上陣,隨時準備投入到穿插敵後那血與火的戰場之中去。
2月16日晚21時起,114團各部先後從駐地出發,向渡河地域——曼峨渡場秘密開進。一路上,大家緊繃著心絃,小心翼翼,儘量不發出聲響。雖然全團浩浩蕩蕩2000多人馬,但除了人走馬行的腳步聲和遠處蟲鳴鳥啼,幾乎聽不到喧囂嘈雜的聲音,確保了部隊行進的隱蔽性。
到達曼峨渡場後,作為全團尖刀連的3營9連,乘衝鋒舟率先開始偷渡,並根據團指要求,渡河後立即佔領越方194、195號高地,掩護大部隊渡河,保護部隊右翼安全。一艇艇衝鋒舟在夜幕的掩護下,像離弦利箭一樣,在紅河水面上“嘩嘩譁”地犁出了道道浪溝,直向越方一則疾馳而去。一批又一批人員,陸續抵達彼岸。不到1個小時,9連180餘人全部渡過紅河。隨後,迅速向指定方位向194高地穿插而去。
作為全團的先頭部隊,1營緊隨3營9連之後渡河。戰士們根據指揮員的指令,一個個揹負裝備,凝神閉氣,提槍貓腰,輕手輕腳地快速登上衝鋒舟,悄無聲息地抵達了越方一側。凌晨4時多,即全域性戰役正式打響以前2個多小時,1營在朦朧的夜霧中,神不知鬼不覺地偷渡過水深流急的紅河,而越軍居然毫無察覺。偷渡完畢後,1營按預定路線展開隊形,以“不畏腥風吹血雨,大怒偏向虎山行”的氣勢,迅速開始向越南境內快速穿插。
在紅河邊,越方一側的有利地形被我方牢牢控制後,工兵部隊隨即在河面上架設門橋。很快,全團人馬依照序列踏上門橋,向越方一則快速開進。2月17日7時整,震驚世界的對越自衛還擊戰正式打響時,114團全部人馬已經順利跨過了紅河,進入越南境內實施穿插。
(待續。特此鳴謝本文作者昔日的老首長範欲南2009年向本人提供的基礎材料和線索支援。在本文寫作過程中,部分參閱了李淮等戰友的相關資料,電話諮詢了部分參戰戰友,藉此一併致謝!——本文作者)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