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日報網
導讀:隨著中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中國經濟面臨技術變革、綠色轉型和需求結構升級三大戰略機遇,同時也遭遇大國博弈加劇、比較優勢轉換和人口結構變化三大挑戰。立足這一新發展階段,中國應把政策重點放在提升創新能力、堅持對外開放、擴大內需、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係上。
隨著中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中國經濟發展和結構升級面臨著三個較為突出的戰略機遇。
第一個機遇是以新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當前我們面臨著以資訊科技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數字化程序還在不斷深化,大資料、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引領新一輪技術進步,這些數字化的進展,還會繼續催生新的數字經濟產業活動,進一步改造傳統產業,從而促進中國經濟結構進一步升級。
第二個機遇是綠色轉型。中國宣佈將會在2030年之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全球佔相當高比重的經濟體也都宣佈了碳達峰的時間目標,這會加速推進全球低碳綠色轉型發展的程序。綠色轉型促進諸多綠色產業的進步,比如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綠色轉型將是一場全面系統深刻的經濟社會結構轉型,任何國家都要主動去適應和把握綠色轉型的機遇。
第三個機遇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需求結構升級。過去40多年,中國經歷了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消費需求引領的供給結構升級。每一輪消費結構的升級都帶來了供給側的相應擴張,所以今天中國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有了世界上最長的高速公路里程,這又帶動了城市化以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從全球來看,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及市場結構的快速升級,也變成了吸引全球生產要素向中國匯聚的新的重大優勢。
在看到戰略機遇的同時,也應深刻認識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面臨的三個重大挑戰。
第一,大國博弈加劇。美國和中國的經濟實力差距正在快速縮小,美國為了維持它的超級大國霸權地位,朝野已經形成了遏制中國發展的共識。美國有兩手,一手是遏制中國,讓中國在經濟增長速度、技術、產業結構升級等方面放慢速度,拉大中美差距。另一方面,美國透過多種政策手段,來促進本國技術研發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在圍堵和遏制中國方面,美國多方施策。例如,在一些重大技術上,提出了脫鉤或者“小院高牆”的戰略;在一些核心零部件上,採取了針對中國頭部企業的“卡脖子”打壓行為,使得中國頭部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執行方面都面臨風險;在規則方面,美國拉攏盟友,透過推進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進一步推進對美有利的規則,試圖把中國邊緣化。
第二,比較優勢的轉換,將導致中國在國際市場上面臨兩頭受擠壓的挑戰。過去中國依靠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成本優勢迅速崛起,成為了國際上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大國。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新興經濟體,同樣走上了出口導向型發展道路,他們用更低成本的勞動力來擠佔中國的國際市場份額,國內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向外轉移。按照過去追趕型經濟體轉型升級的路徑,中國不可避免需要在資本和技術密集的製造業、服務業上,形成新的競爭力。在這些方面,中國企業面臨現有發達經濟體企業的壓力。
第三,中國人口結構變化。過去中國在人口方面有數量紅利、成本紅利,而當前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勞動總人口已經跨過峰值,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人口老齡化會對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產生深遠影響,人口結構的變化使得未來中國可能只能依靠質量紅利。
為進一步推進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黨中央提出: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在這個總要求下,有幾個方面需要特別重視。
第一個方面,政策要適應人口數量紅利向質量紅利轉換的程序,重視增強中國創新能力,實現技術自立自強,推動中國經濟結構加速實現數字化轉型和綠色轉型。
第二個方面,要堅持對外開放,形成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新優勢。在擴大開放中塑造良好的國際發展環境。
第三個方面,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暢通國內經濟迴圈。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使城市化的速度和工業化速度相匹配。要落實“房住不炒”,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第四個方面,全面深化改革,關鍵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最後一個方面,就是要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係,從更廣義來說要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和安全的關係,防範經濟發展和結構升級中的重大風險,特別要防範金融風險、產業鏈穩定執行面臨的風險、資源能源供給的安全風險、糧食安全風險和資訊保安風險等。
總之,在新發展階段,需要把握好機遇,妥善應對風險,抓住重點,切實推進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 本文英文版標題為 'Three opportunities, three challenges'
責編 | 宋平 欒瑞英
編輯 | 張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