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在人類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因為它的深奧和廣博而感到深深的不安,因為與之相比,人類實在是太渺小了,而就在我們清楚地知道這一點的同時,我們又在一邊做著一些非常自大的舉動,在人類中心主義的思維方式面前,宇宙似乎必然是圍著地球和我們轉動的,所以即便是在提出要把地球挖穿這種想法並付諸實施之後,也不會感到有任何不妥。
科拉超深鑽孔計劃
把地球挖穿並付諸實踐,也就是所謂的地心計劃,是蘇聯在上世紀下半葉提出的重大科研專案,說是科研專案,其實本質上依然是美蘇爭霸的工具。二戰結束之後,全世界期待的和平並沒有順利到來,不能夠直接對抗,換成間接的方式也要繼續對抗。
對於當時的兩個超級大國蘇聯和美國來說,一山是絕對不容二虎的,不爭出世界第一誰都不會善罷甘休,所以很快在除了軍事戰場以外的各個領域展開了瘋狂競爭,當然區域性地區的衝突也在他們的支援下打得火熱,比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等。
而除了經濟、外交等方面的相互制衡之外,美蘇將大量的精力放在了航空航天方面,按照這兩個國家的瘋狂構想,它們要的不僅僅是地上的領土,還要搶奪太空的歸屬權,巨大的資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很快也有了成效,兩國先後實現了載人航天,打開了人類探索宇宙的新紀元。
就在這一追一趕之間,美國率先實現了登月,而蘇聯卻遲遲沒能攻破這個難題,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將目光轉向了另外一個課題,也就是美國同時也在做的一個專案,那就是挖穿地球,美國方面因為技術上的困難很快陷入了停滯,讓蘇聯十分興奮,他們下定決心要做成這件事,登月不成,挖穿地球一定要扳回一局。
七十年代,名為科拉超深鑽孔計劃的地心挖掘專案正式啟動。相比於美國而言,蘇聯最大的優勢就是雄厚的資金支援,因為當時在蘇聯境內發現了豐富的石油資源,對於工業飛速發展的世界來說,這幾乎意味著一座金山,只要源源不斷地向外出口,就能得到豐厚的回報。
有了錢就有了底氣,鑽孔計劃也轟轟烈烈地開始了,在北部的科拉半島上,他們建立了大型的施工基地,安排了整整十六個指揮部,集結了全蘇聯最優秀的地質學家和技術人員,一聲令下,鑽頭便朝著地底深處開動了。
12262米的虛無
在高昂的鬥志激勵下,整個基地一鼓作氣很快完成了7000米的深度,但是再往後的位置卻不得不慢了下來,在7000米之下的岩石不僅硬度越來越大,溫度也越來越高,原來能夠持續使用很久的鑽頭,現在已經難以滿足挖掘工作的需要了,負責維護儀器裝置的人員一方面要負責修理,一方面還要思考如何升級換代,讓鑽頭能夠以更高的效率工作。
到這個時候,蘇聯其實還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他們覺得只要肯投錢,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於是開始採購昂貴的進口裝置,以攻克地底高溫難題,光是這些儀器就耗資數十億美元,這在那個年代來說,基本上就是天文數字。但是這種量級的投入並沒有改變客觀存在的困難,終於在1989年,挖掘進入到12262米深度的時候,蘇聯宣佈終止這項計劃。
關於真正的原因,蘇聯並沒有官方的正面說明,所以外界也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猜測,比如這個深度的地底的高溫已經超過了人類當前的技術水平可以克服的範圍,蘇聯就算再財大氣粗,也找不到可以繼續向下挖掘的合適的儀器,再比如蘇聯重新審視了這個挖穿地心的專案的可行性,對地球的內部構造進行了仔細研究,最終選擇了放棄。
多年之後的今天,根據專家對當時相關資料的研究,蘇聯之所以終止地心計劃,除了技術難題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其實還是來自他本國的經濟缺口。70年代末,蘇聯參與了阿富汗戰爭,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地方,卻像一個無底洞一樣吞噬著蘇聯的金錢,有資料表明,這場持續了十餘年的戰爭耗費了蘇聯近840億盧布,與此同時,世界石油價格下跌,美蘇競爭也讓國家財力被消耗在了很多無用的領域,種種因素加在一起,終於拖垮了蘇聯經濟。
結語
今天,當人們回到地心計劃的舊址時,看到的只是荒蕪的基地和那個什麼也不是的大洞,我們不禁思考,即便挖穿地球在科學上是可行的,它的意義又是什麼呢?蘇聯如此勞民傷財,只為了爭強好勝,治大國如烹小鮮,實在是令人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