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文人畫對中國畫的美學思想以及對水墨、寫意畫等技法的發展,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巨然 萬壑松風圖 絹本墨筆 上海博物館藏
文人畫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漢代,張衡、蔡邕皆有畫名。畫品雖不傳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記載。宋代以前,中國繪畫已經得到顯著的發展,出現了“三家山水”和“徐黃體異”的花鳥畫。
徐熙《雪竹圖》
黃筌 《寫生珍禽圖》
【宋】
宋代建立了皇家畫院。蘇軾第一個比較全面的闡明瞭文人畫理論,對於文人畫體系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蘇軾 枯木竹石圖卷 紙本水墨 26.5×50.5 公分 日本私人藏
從繪畫實踐上看,蘇軾的《枯木怪石圖》可以看到他的美學實踐,另外文同的墨竹圖與蘇軾共同開創了“枯木竹石”的文人畫題材。
蘇軾《瀟湘竹石圖》
米芾 春山瑞松圖35×44.1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
米芾 雲起樓圖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宋 米芾 翠微深處圖
【元】
在元代繪畫實踐上,元初以趙孟頫、高克恭等為代表計程車大夫畫家,提倡復古,迴歸唐和北宋的傳統,主張以書法筆意入畫,因此開出重氣韻、輕格律,注重主觀抒情的元畫風氣。例如趙孟頫的《洞庭東山圖》《吳興清遠圖》《鵲華秋色圖》等。
趙孟頫 鵲華秋色圖 紙本設色 28.4×93.2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趙孟頫 洞庭東山圖
元代中晚期的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四家及朱德潤等畫家,弘揚文人畫風氣,以寄興託志的寫意畫為旨,推動畫壇的發展,反映消極避世思想的隱逸山水,和象徵清高堅貞人格精神的梅、蘭、竹、菊、松、石等題材,廣為流行。
元 黃公望 丹崖玉樹圖 故宮博物院藏
元 黃公望 天池石壁圖 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蒙 春山讀書圖軸 縱132.4 釐米 橫55.5 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王蒙 葛稚川移居圖 故宮博物院藏
元 倪瓚 漁莊秋霽圖軸縱96.1 釐米 橫46.1 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元 倪瓚 《虞山林壑圖》
元 吳鎮 漁父圖 絹本墨筆 84.7×29.7cm北京故宮博物院
吳鎮 溪山高隱圖
【明】
明代初年畫家分為兩派,一派是復古派,即明初復興的皇家畫院中繼承南宋“馬夏”院體山水畫傳統的戴進、吳偉等人。
明 戴進《溪堂詩意圖》
另一派則是以“吳門派”為代表的明代文人畫,掃除了“復辟”的“院體”畫,把元人奠定的文人水墨風格推向更高一個階段,其主要人物是沈周、文徵明、唐寅與仇英。晚明董其昌一出,拓展文人山水畫新境界。
明 沈周 東莊圖冊
文徵明 秋江餞別圖 立軸
唐寅《落霞孤鶩》
仇英 山水
【清】
清代到了文人畫鼎盛的時期,湧現了諸多頂級文人畫家,最突出的是“四僧”,“四僧”中又以八大山人、石濤最為突出。
八大《孤禽圖》
八大 芙蓉
八大 葡萄
八大 荷花小鳥
石濤 古木垂蔭
石濤 溪岸幽居
石濤 溪橋野色
石濤 南山為壽
弘仁 溪山寂靜
弘仁 松巖放艇
弘仁 山水 立軸 水墨紙本
弘仁 山水
清 髡殘(石溪) 人物圖頁
清 髡殘 松巖樓閣圖
清 髡殘 秋暉蒙釣磯
清 髡殘 結社林泉圖
(當代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