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銅觀音像
明
高45.6釐米 寬17.3釐米
觀音立在仰覆蓮圓座上,雙手施轉法輪印 戴五葉花蔓冠.花蔓冠前部中央為一化佛、頂端置一寶珠。左肩一鸚鵡.右肩一注子.注子應為淨瓶的另一種變形。
化佛是觀音的一種標誌,鸚鵡與淨瓶常見於水月觀音像中,推測該像受到了水月觀音造型的影響
37.銅觀音像(殘)
明
高43釐米寬35釐米
頸以下缺失。觀音戴三葉雲紋冠,冠正面中央飾化佛。面部造型及髮型與河南新鄉市博物館藏明正德年間普賢像一致。年代應比較接近。
38.銅水月觀音像
明
高14.5釐米
觀音頭戴冠.冠上有化佛。上身祖露.胸飾嬰珞。下穿長裙。左手掌心向下,左足下垂、右臂搭放於右膝上,右足抬起,神情嫻雅靜穆,姿態自然優美,是水月觀音的典型姿勢。像H
水月觀音為三十三觀音之一、在我國的一些寺院中多有供奉。唐代著名畫家周防曾讚美水月觀音∶"頗極丰姿,全法衣冠還近閭里。衣裳勁簡,彩色柔麗。菩薩端嚴,妙創水月之體"這對晚唐五代時期造像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宋元時期供養水月觀音成為時尚、直至明清時期仍可見其影響。尤其是水月觀音像的遊戲坐姿,在其他菩薩造型中也常被採用。
39.銅水月觀音像
明
高14.9釐米寬9.2釐米
該像眉間白毫相,頭戴花蔓冠。寶繒於兩側垂肩而過,胸前飾要珞.左胸處雕刻仁獸,披帛繞過肩臂後,右手將其一端提起.另一端順左腎垂下。身著長裙,下襬覆座垂於足上。水月觀音以馨石為座.呈遊戲坐姿。左足垂於石上,右足上曲支地,右臂搭放於右膝上、左手掌心撐地,神態安詳寧靜,宛若正觀賞水中月影一般。
該像雕刻細膩,形象生動,具有時代風格,是明代水月觀音造像之精品,具有重要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40.銅嵌銀絲石叟款觀音像
明
高14.6釐米寬13.5釐米
觀音直鼻小口.目光慧祥,莊重嫻雅,衣紋隨形體處理。簡潔流暢,手、足、發刻劃細緻入微。衣飾嵌銀絲.背面銀絲嵌"石叟"款,體兼豪隸。
石叟是明代晚期一位佛教造像冶鑄大師石叟的身世,史籍乏載,但名字知因其作品流傳下來。石叟的銅像作品,主要為佛教人物,觀音尤多。觀音或頭戴斗篷,站立於波濤之上;或自在端詳.斜倚於書箱之旁。形象雖有不同,總體風貌卻無二致,無論是法衣觀音、渡海觀音,還是書箱觀音,均突出其端莊寧靜、如雅可親的氣質。
石叟銅造像所取得的藝術成就,與明代高度發達的冶銅技術密不可分。在此之前宣德時期所鑄銅爐,便是經過多次熔解提煉。剔除了各種雜質後冶煉出來的,其銅質精美,色調柔和多樣,表面光澤細潤,並以染金或癌銀為常用裝飾手法之一。石叟所用銅材,與普通佛教造像使用的青銅、紅銅並不一樣,它以紫銅為主。這種紫銅.質地精細,潤深發光,經多次冶煉而成。
41.銅嵌銀絲石要款觀音像
明
高30釐米寬21.5釐米
觀音身穿天衣,下著長裙。右腿上翹.呈自在之姿。面龐清秀雅靜,超凡脫俗,令人起敬慕之心,生高尚之趣。衣紋摺疊有序。起伏變化自然。像背後銀絲鑲嵌"石叟"款,體兼求狼。
42.銅嵌銀絲石叟款觀音像
明
高22.6釐米寬15釐米
觀音發售盤起 髮絲細密,梳理整齊修眉細目,直鼻小口.雙目微閉,大耳下垂。身穿天衣,衣袖寬大。左腿盤坐,右小根斜倚,雙手相交於右膝上,呈遊戲坐,姿勢優美自然像肯後銀絲鑲嵌隸籤體"石叟"款
43.銅嵌銀絲石變款觀音像
明
高50.3釐米寬16.6釐米
觀音直立,身穿天衣,橢圓形面龐。額上有白毫,眉目清秀。胸飾項鍊,腕有創飾、雙手自然相搭。醯足.下為長方形座。肯後銀絲鑲嵌"石叟"款.體兼隸篆。
此像流暢飄動的衣帶,自然悠閒的姿態,加之細如毫髮的鑲嵌銀絲,古樸凝重的紫銅質地、更強化了觀音的精神魅力。
44.銅嵌銀絲石雯款觀音像
明
高50釐米寬14.3釐米
觀音發導盤起,髮絲細它,椅理整齊。修眉細目.直鼻小口,雙目微閉、大耳下垂。身穿天衣,被風吹動,飄飄欲起,呼應足下的波濤。身體略呈"s"形,使得形體更富曲線美。像背後銀鐘形熱變體本"石時"致
45.制依銀絲石變款觀音像
明
高54釐米寬17釐米
觀音發售盤起,髮絲細密,梳理整齊。修眉細目,直鼻小口,雙目微閉,大耳下垂。身穿天衣。衣襯究大.胸的飾要珞。選足直立,原座已失。衣飾邊緣等處銀嵌銀絲,突出了高貴雍容的氣質,自然下垂的衣紋與被風吹動的衣袖,顯示出石叟作品的與眾不同。像背後銀絲鑲依隸篆體"石叟"軟。
46.銅嵌銀絲石變款觀音像
明
高37釐米 寬1釐米
觀音發警盤起,髮絲細密,梳理整齊。修眉細目,直鼻小口.雙目微閉。大耳下垂。身穿天衣,衣袖寬大,胸飾稷路,直立在波濤之上。農飾邊緣等處鑲嵌銀絲,像背後銀絲能嵌"石叟"款。體兼隸篆。
該像清秀典雅。與同時代歲似,是明代晚期藝術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