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走在大街上,迎面見到他的好友盛溫如提著一個竹籃子。
朱熹上前問道:“老兄,你這是上哪兒去啊?”盛溫如答道:“去買東西啊!”
朱熹心想:“買東西?為什麼說買東西,而不說買南北呢?”盛溫如看到朱熹若有所思的樣子,便問道:“朱兄有什麼為難的事情嗎?”
朱熹搖搖頭,說道:“倒是沒有什麼為難的事情,剛才我只是在想,為什麼人們總說去買東西,而從來不說買南北呢?”
盛溫如笑笑,答道:“朱兄真是勤于思考啊!依我看來,這應該是假託術數之理吧。人人都知道金、木、水、火、土是為五行,與東、西、南、北、中相配,東屬木,西屬金,凡屬金、木之類可裝在籃子裡;南屬水,北屬火,水、火是籃子裝不得的。所以只能說買東西,不能說買南北。”
朱熹頻頻點頭,認為盛溫如說得很是在理。
按:一提到五行,如同陰陽一樣,人們就會覺得神秘莫測。其實,與陰陽相比較,五行更接近於現實生活,更容易理解。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發現木、火、土、金、水是人類生產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五種基本物質。後來,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逐漸加深了對木、火、土、金、水的認識,發現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由這五種物質及其運動變化而生成的。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裡說:“行,人之步趨也。從彳,從亍,凡行之屬皆從行。”所以五行由最初單純的五種物質演變為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
五行學說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可以根據自身特性歸屬到五行中的某一行中。因此,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自然可以與五行相對。木、火、土、金、水分別代表了東、南、中、西、北五個方位。具體如下:東方屬木,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樹木、蔬菜、莊稼等;西方屬金,代表一切金屬礦物,如金、銀、銅、鐵等;南方屬火;北方屬水;中方屬土。只有木和金才可以用籃子裝著,而水和火是不能裝在籃子裡面的。於是,人們就把代表木和金的兩個方向“東”和“西”聯在一起,組成一個詞——東西。這才有了人們常說的“買東西”,而不說“買南北”。這種因最初的認識而形成的表達方式,一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