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馬來西亞國防部網站,10月22日,馬來西亞海軍短劍級瀕海任務艦LMS三號艦KD Badik(113)在沙巴州亞庇海軍基地舉行服役儀式,正式加入馬來西亞皇家海軍第11中隊,現在4艘LMS就差最後一艘114艦還沒服役,值得注意的是,該級艦都是典型的中國製造。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級艦的情況。
馬來西亞海岸線長達4675公里,包括馬來半島和加里曼丹島,旁邊就是馬六甲海峽,非常需要能夠近海巡邏、打擊海盜,反偷渡、搜救、護漁的廉價艦船。同時馬來西亞海軍的發展一直是圍繞著黃水海軍的發展思路展開的,所以服役的大多都是排水量在4000噸以內的軍艦,包括各種中型護衛艦、小型巡邏艦、導彈艇和炮艦,面臨著大量老舊艦艇替換問題,正在執行"15to5"艦隊轉型計劃,精簡後的5種軍艦,包括18艘瀕海多工艦LMS、3艘多功能支援艦MRSS、12艘瀕海戰鬥艦LCS、18艘新型巡邏艇和4艘潛艇。所以就向中國先訂購了4艘瀕海任務艦。中船重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與馬來西亞莫實德船廠於2017年4月21日就馬來西亞瀕海任務艦專案正式簽署合同,中船重工武漢造船廠需要為馬來西亞建造兩艘LMS,並技術轉移到馬來西亞本土莫實德造船廠建造兩艘,四艘LMS包含技術轉移總價值11.7億林吉特(約合2.83億美元),服役後計劃將配置在馬來西亞皇家海軍東部艦隊賽邦加基地。沒想到計劃沒有變化快,2019年,馬哈蒂爾·穆罕默就任新首相對軍事專案揮起砍刀,LMS專案被削減,取消技術轉移,全部交由中國建造,合約總價值下降到10.4億林吉特(約合2.5億美元),摺合6000萬一艘。馬來西亞還在計劃第二批LMS的招標,要求要放大尺寸,目前還沒有結果。
短劍總長度約68.8米,寬9米,船體吃水2.8米,滿載排水量700噸,安裝有德國MTU大功率柴油機,最高速度22節,續航能力達到2000海里/15節。船員45人,人員編制包括8名軍官和37名士兵,自持力15天。該艦配備有SR-47AG型搜尋雷達,HEOS-100和HEOS-300型火控雷達。安裝一門CS/AN2(H/PJ-17) 30毫米機關炮和兩挺12.7毫米機槍,艦尾部搭載兩艘快速摩托艇,後甲板是一比較大的平臺,可以攜帶3個大約6米長(20英尺)標準集裝箱式任務模組,模組化帶來的多用途轉換能力是一大亮點,可以安裝無人機支援裝置、剛性小艇施放滑道等不同的集裝箱模組,執行近海巡邏、護漁、救援、反水面戰、水雷戰、水文和情報、監視和偵察等多重任務,拆裝也很方便,只要將集裝箱模組吊裝上艦接上電纜和資料線就行。
該級艦一共四艘,一號艦KD Keris (111)“馬來短劍”號於2018年7月31日開工,2019年4月15日下水,2019年12月31日交付,2020年1月6日服役。二號艦KD Sundang(112)馬來寬劍號於2018年10月23日開工,2019年7月12日下水,2021年1月14日交付,2021年3月5日服役。三號艦KD Badik(113)2019年9月18日開工,於2020年10月28日下水,2021年9月14日交付,2021年10月22日服役。四號艦KD Rencong(114),於2020年12月16日下水,預計2021年12月服役。
從馬來西亞購買LMS瀕海任務艦,就可以看出東盟國家已經開始扭轉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趨向,越來越傾向於向中國尋求提供安全服務。而中國裝備無論在價格還是維護性上都有著相當的優勢,而且還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顯然更符合東盟國家的需求。現在馬來西亞還在尋求新的艦艇去替代本國老舊艦艇,而這個計劃中最大、最有分量的訂單是多功能支援艦MRSS,也就是利潤更為豐厚的船塢登陸艦,馬來西亞擬採購三艘,其中首兩艘計劃在2021 2025年交付,第三艘在2035年之前交付,中船集團的071E面臨的競爭對手主要有荷蘭達門集團、法國海軍集團、印尼PT PAL造船廠、士耳其TAIS造船及韓國韓華集團。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聽到更好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