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馮玉軍 周楚人
【編者按】
這裡所說普京的“孩子們”,並非生物學概念,而是政治社會學概念。他們指在普京執政俄羅斯20多年期間成長起來、開始在俄羅斯政界嶄露頭角,並有可能在2024年後對俄羅斯政治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新一代權力精英。
普京提交的憲法修正案2020年3月14日獲憲法法院批准,7月1日經全民投票透過,7月4日開始生效。這意味著普京之前的總統任期“清零”,他從理論上將獲得參加2024年總統選舉的機會。2021年4月5日,普京簽署了關於總統任期的法案。根據該法案,他可以在現任期結束後再連任兩屆。但俄羅斯國內政治歷來波詭雲譎,法理上的可能並不代表現實中的必然。修憲不僅沒有解決、反而凸顯“2024問題”已經浮出水面。2024年之後,誰將掌管俄羅斯,是大家都熱切關注的問題。因此,復旦大學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主任馮玉軍教授推出“普京的‘孩子們’”專題系列,與大家共同盤點,哪些人有可能進入未來俄羅斯的權力核心或以其他形式對俄羅斯政治產生深度影響?
【之二十五】
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巴斯特雷金(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Бастрыкин),1953年8月27日出生於普斯科夫州首府普斯科夫市,是俄羅斯著名政治家,“聖彼得堡幫”的重要成員,被公認為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親密盟友。
1975年,巴斯特雷金畢業於列寧格勒國立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學士學位。1987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巴斯特雷金先後在蘇共黨團組織、列寧格勒大學、俄羅斯聯邦內政部、司法部等各級組織核心部門擔任要職;2006年被任命為俄羅斯聯邦副總檢察長,次年被普京任命為俄羅斯聯邦總檢察院偵查委員會主席兼第一副總檢察長;2010年至今擔任俄羅斯聯邦偵查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由俄羅斯總統直接管轄,主要負責重特大案件偵查工作和監督各級政府機關;2012年至今,巴斯特雷金擔任俄羅斯總統反腐敗委員會主席團成員;2016年被授予司法國務委員職銜,等同於大將軍銜。在《獨立報》2021年9月的百名政治人物排行榜中,巴斯特雷金位列第15名,是不折不扣的實權派人物。
軍人世家
巴斯特雷金出生於普斯科夫市的一個軍人世家。巴斯特雷金的祖父伊利亞·卡利斯特拉托維奇·巴斯特雷金是一名海軍軍官,同時也是一名共青團員,二戰期間曾在前線與納粹侵略者戰鬥,1942年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與德國納粹的戰鬥中犧牲。
巴斯特雷金的父親伊萬·伊利亞維奇·巴斯特雷金出生於庫班,18歲時在蘇聯共青團的影響下入伍,進入波羅的海艦隊服役,擔任海軍無線電操作員,曾參與蘇芬戰爭和衛國戰爭,後被授予衛國戰爭勳章。1942年,老巴斯特雷金加入蘇共,戰後留在列寧格勒,在一家造船廠擔任高階電焊工。據巴斯特雷金回憶,他的父親對身為列寧格勒這座偉大城市的工人階級的一員感到自豪,他為人謙遜低調,從未在工人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軍官勳章。
巴斯特雷金的母親葉甫根尼婭·安東諾夫娜·安東諾娃出生於列寧格勒附近的一個農民家庭,她是衛國戰爭中列寧格勒封鎖的倖存者。當時她在一家國防企業工作,因參與保衛列寧格勒被授予獎章。1943年,她成為波羅的海艦隊的一名防空炮手,參加過加柯尼斯堡戰役以及多場艱難的戰鬥。
二戰後,巴斯特雷金的父母在普斯科夫市定居。1953年巴斯特雷金出生,五年後,全家搬回列寧格勒。少年時期的巴斯特雷金成績優異,他不僅愛好俄語、文學、歷史等人文學科,還有著廣泛的興趣,古典舞、吉他、話劇、排球等活動均有所涉獵。據其老師回憶,年輕的巴斯特雷金尤其喜歡閱讀馬雅科夫斯基的作品。1971年,巴斯特雷金進入列寧格勒國立大學法學院就讀。
早年時光
大學期間,巴斯特雷金十分活躍,積極參與黨團組織活動,並迅速脫穎而出。普京與巴斯特雷金同年入讀法學院,大學期間巴斯特雷金是法學院一個學習小組的負責人,而普京則是他的組員,兩人就此結緣,並建立起一生的私人友誼。同年入學的還有多年後歷任聯邦安全域性局長、第一副總理、國防部長、總統辦公廳主任的謝爾蓋·鮑裡索維奇·伊萬諾夫。
學生時代的普京(正對鏡頭右一)和巴斯特雷金(正對鏡頭左一)一同參加活動
1975年,大學畢業的巴斯特雷金被蘇聯內務部選中,任刑事調查部門偵查員、列寧格勒市內務局偵查員,1977年加入蘇共。而普京和伊萬諾夫則加入了克格勃,並在同一個小組工作。
1978年,巴斯特雷金回到列寧格勒國立大學攻讀研究生。1980年獲得法學副博士學位,論文題目是《外國公民參與刑事案件的偵查問題》。同年,巴斯特雷金任教於法學院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系,同時仍積極參加共青團活動。1980年-1982年,他擔任列寧格勒大學共青團委書記。1982年-1983年,他升任共青團列寧格勒州委書記,負責青年教育、文化、宣傳等工作。當時,擔任第一書記的是馬特維延科(現任聯邦委員會主席),那時他們就建立了私人友誼並持續至今。
1985年-1987年,巴斯特雷金擔任列寧格勒大學黨委副書記。1987年,他獲得法學博士學位,論文題目是《刑事訴訟領域國內法和國際法規範的相互作用問題》。
儘管早年因學業而離開了蘇聯內務部偵查部門,但巴斯特雷金與強力機構的聯絡始終沒有中斷。1988年-1991年,巴斯特雷金出任蘇聯最高檢察院下屬的列寧格勒高階偵查員培訓學院院長。
1992年-1995年,巴斯特雷金擔任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前身即列寧格勒國立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1995年-1996年,轉任聖彼得堡國立航運大學運輸法系主任、教授。
當時,巴斯特雷金昔日的校友有不少已經在政界嶄露頭角。巴斯特雷金也不甘落後,開始在司法部及內務部等強力部門遊走。1996年-1998年,巴斯特雷金被任命為俄羅斯聯邦內務部西北區負責人助理。1998年-2001年他被司法部重用,擔任司法部直管的俄羅斯聯邦司法學院西北分院院長。2001年-2005年,巴斯特雷金被任命為司法部西北聯邦區司法總局副局長,一年後升任局長。2006年6月12日至10月6日,他從司法部轉任內務部中央聯邦區總局局長。當時有傳言稱,這只是一個過渡職位,巴斯特雷金是高層認定的內務部部長候選人。
捲入權鬥
2006年是巴斯特雷金職業生涯的轉折點。當年10月6日,他被總統普京任命為副總檢察長,成為總檢察長尤里·雅科夫列維奇·柴卡的副手,主要負責分管刑事案件偵查的監察工作。
前俄羅斯總檢察長尤里·柴卡,現任總統駐北高加索聯邦區全權代表
柴卡也是俄羅斯檢察系統不可忽視的一員大將。柴卡的仕途從伊爾庫茨克州起步,先後擔任區檢察官辦公室實習生、調查員、區副檢察長、區檢察長、州副檢察長、州第一副檢察長、州檢察長。1995年,業績出色的柴卡從西伯利亞被調往中央,擔任聯邦第一副總檢察長。1999年,柴卡被任命為俄羅斯司法部部長。訊息人士透露,此任命是時任總理普京的個人提議。
在柴卡領導司法部期間,俄羅斯在押囚犯人數減少了近 20 萬人。同時司法部對刑法、刑事訴訟法和刑事執行法進行了59次修訂,減少了規定拘留作為執法措施的條款數量。2006年6月23日,柴卡被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任命為總檢察長。上任之初,他將聯邦檢察院的偵查和監察工作分開,各由專人負責,但這為兩個系統日後多年的激烈鬥爭埋下了伏筆。
巴斯特雷金就職後不久就和柴卡的另一位分管偵查工作的副手維克托·格林發生衝突。與初入檢察系統的巴斯特雷金不同,格林1976年大學畢業後就擔任鄂木斯克市蘇維埃區檢察院偵查員,30多年一直在檢察系統工作。或許是同樣來自西伯利亞,或許是同系統“戰友”天然的親近,柴卡在組建領導班底時親自提名格林擔任副總檢察長。柴卡將總檢察院最重要的刑事偵查工作分給了格林。負責監察工作的巴斯特雷金則在“大人物”的授意下公開與檢察院的偵查工作唱反調,兩位副總檢察長的衝突很快激化。據訊息人士透露,這個“大人物”就是當時的副總理謝欽。所謂偵查權力之爭實際是“西羅維基”內部的分歧(西羅維基俄語意為強力集團,其核心成員是俄羅斯情報、安全、司法、軍事等強力部門要員。這個集團的成員主要由普京在列寧格勒國立大學法學院的同學以及在克格勃工作期間的同事組成,對普京高度忠誠)。
暗流湧動
2007年3月,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憲法立法和國家建設委員會建議一讀透過一項法律草案。根據該草案,檢察長辦公室的監察和偵查職能將被劃分。同年夏天,普京簽署了一項法律,宣佈成立俄羅斯總檢察長辦公室直管的偵查委員會,委員會主席由俄羅斯聯邦檢察院第一副總檢察長擔任,且必須由總統提名。偵查委員會成立的目的就是要把偵查案件的權力從總檢察院分離,在人事、政策上都有強大的獨立性。
當時有媒體報道,成立偵查委員會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削弱檢察院的政治影響力。
2003年10月,俄羅斯尤科斯石油公司總裁霍多爾科夫斯基被投入大牢。在整治霍多爾科夫斯基的過程中,謝欽充當了奪取尤科斯石油帝國的總策劃和總指揮,之後又參與了對霍多爾科夫斯基的全套法律訴訟。之後,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核心資產被俄羅斯石油公司獲得,而謝欽隨之出任俄羅斯石油公司董事會主席,成為俄羅斯石油大鱷。
檢察院的影響力在2003年尤科斯案啟動後急劇上升,引起了很多“老人”的不滿。這些“老人”中就包括“聖彼得堡幫”。當年總檢察院牽頭直接凍結了尤科斯公司44%的股份,導致俄羅斯政壇和商界的大地震,時任總統辦公廳主任的梅德韋傑夫公開發聲提醒總檢察長烏斯季諾夫不要做得太過火。而烏斯季諾夫與克里姆林宮的“灰衣主教”、辦公廳副主任伊戈爾·謝欽不僅是密友,還是兒女親家。
2001年,時任總統辦公廳副主任、也是“聖彼得堡幫”大人物的德米特里·科扎克提出剝奪總檢察長辦公室掌握的偵查職能,只保留監察職能。手握近萬名檢察官的烏斯季諾夫對此強烈反對,與謝欽的密切關係使他在面對來自克里姆林宮的壓力時絲毫不懼。
總檢察院偵查權力之爭實際是普京兩位重臣伊萬諾夫和謝欽的鬥爭。
早在2005年,伊萬諾夫的長子駕車撞倒一名老婦人,由於缺乏證據,該刑事案件被撤銷。但伊萬諾夫一方認為,此事被謝欽一方勢力故意洩露給媒體,弄得人盡皆知,成為伊萬諾夫的醜聞。此外,烏斯季諾夫曾發起一場“打狼”行動,在內務部、國防部、緊急情況部和檢察院這四大強力部門內開啟大規模反腐運動,身兼國防部長的伊萬諾夫對此極為不滿。而且烏斯季諾夫的親信、軍事總檢察長亞歷山大·薩文科夫對軍隊強大的干預能力也是伊萬諾夫所不能容忍的。烏斯季諾夫毫無顧忌的強力反腐與一些勢力產生了激烈交鋒,同時總檢察長辦公室對檢察院的“燈下黑”視而不見,引起公憤。還有訊息人士透露,憑藉著龐大的檢察官隊伍,總檢察長可能掌握著一些他不應該掌握的資訊。
2006年,烏斯季諾夫被迫辭職,轉任權力小得多的司法部長,他的職位由柴卡接任。但是伊萬諾夫和謝欽的“戰爭”遠未結束。檢察院的“燈下黑”被曝光同聯邦安全域性的反腐行動關係緊密,情報系統出身的伊萬諾夫一直都對安全部門有著強大的影響力。
歷史上,俄羅斯高層政治精英從不會永遠保持團結,他們總是會分裂成各種集團、幫派,也正是他們持續不斷的利益衝突與妥協塑造了當代俄羅斯政治以及國家政策。在普京即將結束第二個總統任期之際,這種衝突逐漸變得白熱化,不過作為仲裁者的普京依舊牢牢把控住了局面。或許是對謝欽一方的照顧,或許是對這位在奪取尤科斯石油帝國中立下大功的老檢察官的感謝,2008年5月14日,梅德韋傑夫總統任命烏斯季諾夫為南部聯邦區全權代表。至今,烏斯季諾夫仍是封疆大吏。
“總統之眼”
普京選擇了他的大學同學和多年好友——巴斯特雷金平衡兩大重臣的分歧。巴斯特雷金既是伊萬諾夫的大學同學,同時與謝欽也維繫著良好的關係。
2007年6月22日,巴斯特雷金被聯邦委員會批准成為俄羅斯聯邦第一副總檢察長,俄羅斯聯邦檢察院偵查委員會代理主席。俄羅斯各級政府都將接受偵查委員會的“垂直”調查。巴斯特雷金事實上成為普京在總檢察院的“眼睛”,向普京彙報這個強力部門的重要情況。
之後,總檢察長辦公室將僅具有在法庭上支援檢方的職能,以及透過向偵查委員會領導層投訴來質疑調查人員可疑行為的權利。所以,雖然偵查委員會的負責人是第一副檢察長,但總檢察長對其並沒有實際影響力。
總檢察長辦公室不得不接受這一點。在巴斯特雷金此前任分管監察事務的副總檢察長的六個月中,他們已經習慣了這隻“總統的眼睛”。此外,據說巴斯特雷金有著非常聰明的領導方法,他對所有專業人士保持尊重,因此即便他與總檢察長辦公室高層產生糾紛,但是依舊獲得了中下層檢察官員的好感。
2007年9月7日,巴斯特雷金正式出任聯邦檢察院偵查委員會主席,1.8萬名檢察官歸巴斯特雷金管轄,6萬多件刑事案件由偵查委員會負責。
來自統一俄羅斯黨的國家杜馬代表亞歷山大·欣施泰因表示,“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是一位相當有文化、經驗豐富的人,他在檢察官的環境中長大。我希望他能夠維持偵查委員最近開始的系統有效運作。”
政治技術中心副主任阿列克謝·馬卡金表示:“巴斯特雷金是普京的人。這個專案最初就是為他建立的……他正式隸屬於總檢察長辦公室,但在關鍵問題上他將與總統聯絡。因此,有關柴卡辭職的傳言不斷,實際上總檢察長的影響力正在被削弱。”
多年不和的總檢察長柴卡(左)與偵查委員會主席巴斯特雷金(右)
果不其然,巴斯特雷金與副總檢察長格林的衝突開始轉變為與總檢察長柴卡的衝突。偵查委員會與總檢察長辦公室在職能劃分、資金分配等方面出現矛盾。雙方背後的勢力不斷相互交鋒,以求在檢察系統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柴卡表示他將在梅德韋傑夫政府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而巴斯特雷金則強調自己在調查重大案件方面表現出色。據說巴斯特雷金和柴卡一度只用信件進行交流,很少同時出席活動。
2007年10月,當偵查委員會對聯邦麻醉藥品與精神藥物流通監管總局官員亞歷山大·布利博夫中將組織非法竊聽進行調查時,總檢察長辦公室的一名代表直接拒絕支援調查人員的請求,同時向莫斯科市法院提交了翻案材料。這迅速成為當時的熱點新聞。最終時任總統普京出面,他批評了聯邦麻醉藥品與精神藥物流通監管總局局長維克多·切爾克索夫在《生意人報》上講述此事的一篇文章,表示將此類問題公佈在媒體上極不合適。不過,布利博夫最終還是因個人退休金方面存在舞弊和非法向私營公司的汽車發放特權車證在2010年被處三年緩刑。
再任要職
2008年3月,有訊息稱,當局準備在當年秋天成立一個類似於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機構——俄羅斯聯邦偵查委員會,此聯邦偵查委員會與原來的總檢察院偵查委員會不同,將徹底獨立於聯邦檢察院,直接對總統負責。檢察長辦公室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訊息人士稱,雖然成立聯邦偵查委員會的正式法令還沒有簽發,但此事已經獲得高層批准,將在普京的繼任者——梅德韋傑夫總統宣誓就職和新政府組成後做出正式決定。
分析人士認為,當局決定成立聯邦偵查委員會或許存在兩方面的因素:一是當時俄羅斯反腐工作十分艱鉅,有多名負責反腐工作的檢察官意外身亡,引發輿情;二是梅德韋傑夫已經開始在政壇安置自己的人馬,普京藉此機會安排自己的親信擔任要職,為將來工作的順利開展做準備。2008年5月,巴斯特雷金被提名為俄羅斯聯邦總統反腐委員會委員,似乎已經暗示他要承擔更重要的工作。
由於涉及到偵查權力的最終分配,該想法的落實自然面臨重重阻力,聯邦偵查委員的獨立被拖了近三年。在此期間,2009年3月,俄羅斯聯邦最高法院還確認了總檢察長辦公室對偵查委員會的直管地位,總檢察長的命令對偵查委員會也有約束力,總檢察長有權推翻其第一副手的權力。在這一段時期,總檢察長辦公室隱隱佔得上風。
2010年9月,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宣佈成立聯邦偵查委員會,該委員會由總統直接負責,巴斯特雷金任代理主席,隸屬於總檢察院的偵查委員會不復存在。2011年1月,巴斯特雷金正式就任聯邦偵查委員會主席。從此,聯邦偵查委員會與總檢察院分庭抗禮,不再受總檢察長辦公室約束。巴斯特雷金也真正成為“聖彼得堡幫”手握重權的大人物,他所領導的偵查隊伍不僅負責全國的刑事案件調查,還在內務部、國防部、聯邦安全域性、緊急情況部等強力部門負責調查、反腐工作,是普京多年來用得極為順手的一把“尖刀”。
儘管如此,總檢察長辦公室與聯邦偵查委員會的衝突仍在繼續。2011年3 月,在針對莫斯科地下賭場的調查中,多位檢察官因涉嫌充當“保護傘”被免職,總檢察長柴卡的長子也涉及其中,偵查委員會毫不留情向媒體公開,同時對柴卡之子開展審訊。
2011年3月31日,梅德韋傑夫總統與總檢察長柴卡、聯邦偵查委員會主席巴斯特雷金會晤。
俄羅斯政治資訊中心主任阿列克謝·穆欣認為,柴卡和巴斯特雷金之間的個人恩怨一直存在,這也是新衝突的誘因。上行下效,基層偵查人員也開始對檢察官的命令陽奉陰違,檢察官則不批准偵查人員的起訴。柴卡和巴斯特雷金的衝突在一定程度上對全俄的檢察工作造成不良影響。很多體制內人士都認為,如果克里姆林宮不做出一些嚴肅的管控安排,衝突會不斷上演,危及全俄的檢察事業。於是克里姆林宮迅速介入。2011年3月31日晚,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會見了總檢察長柴卡以及聯邦偵查委員會主席巴斯特雷金,具體會晤內容並未公開,但之後總檢察長辦公室和偵查委員會的衝突有所緩和,涉嫌經營非法賭博業務並與檢察官串通的商人伊萬·納扎羅夫的刑事案件被撤銷。
出色業績
作為一個學者出身的高階檢察官,巴斯特雷金在剛接觸工作不久就迅速適應了身份的轉變。他總是強調需要向檢察官們學習專業偵查知識,用實際行動贏得了基層檢察官的尊敬。
2008年2月,薩拉托夫州檢察官葉夫根尼·格里戈裡耶夫被殺。巴斯特雷金親自領導調查,並在三週內破案。同年,偵查委員會調查組對所謂的“五日戰爭”——喬治亞入侵南奧塞梯進行了調查,為俄羅斯出兵喬治亞提供了“合法性”,此案移交海牙國際法院審理。
2014年,巴斯特雷金領導了對克拉斯諾達爾地區一個小鎮特大凶案的調查。有12人喪生於一個在該地區橫行20餘年、組織嚴密的犯罪集團之手,巴斯特雷金領導偵查委員會將其搗毀。同年,他還對被控對烏克蘭東南部平民犯有戰爭罪和種族滅絕罪的烏克蘭官員提起刑事訴訟。
2016 年,總統普京授予巴斯特雷金司法國務委員職銜,等同於大將軍銜。當年,位於莫斯科的俄羅斯聯邦偵查委員會學院成立並開始招生,巴斯特雷金要求學院開展法醫學、刑事案件調查等專業課程以提升調查人員的專業素質。他還主持成立了蘇聯和俄羅斯聯邦英雄委員會,在文化部的組織協調下與年輕的調查人員以及學院學生一起開展愛國活動。
巴斯特雷金的一個重要成就是培養出了一個傑出的接班人——克拉斯諾夫(參見“普京的‘孩子們’㉓)。2020年1月,作為巴斯特雷金一手調教出來的心腹,克拉斯諾夫從偵查委員會第一副主席的位置上接任柴卡,成為俄羅斯歷史上最年輕的總檢察長。多年來總檢察長辦公室與聯邦偵查委員會的衝突終於告一段落。而柴卡轉任俄羅斯總統駐北高加索聯邦區全權代表。
在《獨立報》2021年9月的百名政治人物排行榜中,巴斯特雷金位列第15名,柴卡位列84名。
家庭情況
巴斯特雷金的原配娜塔莉亞是他的大學同學,1988年,這一段婚姻走向終結,但他們始終保持良好關係。娜塔莉亞畢業後在內務局工作,2000年升任聖彼得堡海軍內務局經濟犯罪處副處長,但不久後因為濫用職權被捕。巴斯特雷金念及舊情,幫前妻擺脫了官司。2003年娜塔莉亞創立了一家出版社,專門出版前夫的書。學者出身的巴斯特雷金可謂是著作等身,發表過150多篇學術論文,還是多部文學、犯罪學著作的作者,2016年成為俄羅斯作家協會成員。巴斯特雷金也被曝出過抄襲醜聞,不過他對此堅決否認。
巴斯特雷金的第二任妻子奧爾加·伊萬諾夫娜是他在司法部直屬的法學院工作時的同事,後來她接替丈夫成為法學院西北分院院長。
巴斯特雷金的兩段婚姻育有多個子女,但只有他的兒子為大眾所知。葉甫蓋尼·亞歷山德羅維奇·巴斯特雷金生於1986年,是俄羅斯總統駐西北聯邦區全權代表辦公室首席專家。
2012年,俄羅斯反對派政治家納瓦利內指控巴斯特雷金在捷克擁有房產和企業,還指出巴斯特雷金在捷克擁有居留許可。不過巴斯特雷金多次闢謠,“我正式宣告,我和我的家人都沒有參與過在俄羅斯或國外的企業活動。媒體傳播的資訊與現實不符,換言之,這是一個嚴重的謊言,具有誤導性。”對於雙重國籍的指控,他表示自己只是擁有捷克簽證。
(周楚人,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朱鄭勇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