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寧縣在古時候,河流遍佈,水運發達,據記載有十四條河流在肅寧過境,看許多村名如:海市、甘河、青口、泗水岸………等等都與水有關,可見古代肅寧河道眾多。在現在的東答、北答和南答中間,早年間是一個三叉的河道碼頭,這個三叉河道分別擺渡到三個村子,這也是三個村名的由來。這裡流傳著一個李闖王沉船寶藏的傳說。
大明朝後期,國運漸衰,直到明神宗萬曆年間,神宗皇帝年幼,首輔大臣張居正主政朝堂,推行“一條鞭”法,限制貴族勢力壓榨百姓,發展農業蓄養民力,使得大明朝出現了“萬曆中興”的局面,政令順暢法紀肅然,朝廷豐盈,據記載"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新法變革,雖說富國強民,卻大大損害了貴族勢力的利益,這些貴胄多有心中憤恨者,張居正死後,神宗皇帝聽信讒言,抄沒了張居正的家產,廢除了“一條鞭”法,又使百姓遭殃。後傳到熹宗皇帝朱由校繼位,明熹宗不理朝政,醉心於木匠工藝,不務正業,按皇帝的標準算不上一個好皇帝,但是用木匠的標準來說,絕對稱的上能工巧匠一代宗師,據傳說噴泉、摺疊床都是熹宗皇帝發明創造的,熹宗皇帝一心木匠工藝不理朝政,大權落在了大宦官魏忠賢之手。魏忠賢窮苦出身,體恤百姓,剷除奸黨,遏制權貴,打壓代表貴族勢力的“東林黨”,有效緩和了社會矛盾,使岌岌可危的大明王朝有所轉機。“注:不是給魏忠賢平反,史書記載魏忠賢大奸大惡,誅殺正直大臣,無非就是書生操筆寫歷史,恣意扭曲罷了,既沒有魏忠賢傷害貧民百姓的記載,也沒有魏忠賢欺男霸女的記載,妄加抹黑的不過是生理上的人身攻擊”。熹宗在位七年,服食丹藥過多一病不起,因無子嗣,降召傳位於五弟朱由檢,就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臨死前囑咐兄弟道:魏忠賢忠勇體國,可以重用。崇禎皇帝朱由檢登基之後,一是怕魏忠賢權柄太重,二是在當王爺時自己的利益被魏忠賢損傷,便立刻查抄魏忠賢,流放安徽鳳陽府看守朱家祖墳,魏忠賢途中自縊而亡。從此東林黨執政,表面忠勇愛國,實則爭權奪勢,朝堂之上引經據典粉飾太平,實則治國安邦無一良策,只知道盤剝壓榨百姓,舉國上下怨聲載道民不聊生。“明朝大儒錢謙益,在大明朝為官,清朝建國後,他妻子柳如是勸他,願同他一起投水殉國,他假意答應,等到湖邊,伸手入水說:水甚涼!就回家了。清朝讓剃髮留辮,別人都不動,錢謙益說道:頭皮甚癢!出去轉了個圈,回來後就剃髮結辮了。正是: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有民謠:大明傳了十六帝,末帝崇禎不大太平,三年旱來三年澇,米貴如珠價往上升,大戶人家賣騾馬,小戶人家賣兒童………!在這樣天災人怨的時候,激起兩位反王,,一個是大西王張獻忠,一個就是闖王李自成。
關於大西王張獻忠說法頗多,史書記載張獻忠屠川,立下“七殺碑”,上寫到: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可敬天!殺、殺、殺、殺、殺殺殺!實則歷史為清人所書,皆因張獻忠前期率軍造反大明,被大明朝廷稱為流寇,清兵入關後,大西王張獻忠又抵禦清兵,弄的兩頭不落好。清兵為絕張獻忠後路,施行堅壁清野,入川后大肆屠殺百姓,反過頭來將殺人惡魔的頭銜栽給了張獻忠。在多次交兵戰敗後,張獻忠在成都將妻兒全部殺死,對部下孫可望說:我也是一世英雄,雖說反明,但清軍入關,當抵禦外辱,我斬殺家眷,絕我後顧之憂,自當領兵死戰,大明朝三百年的正統,不可能全部斷絕,如我死後,你可領兵投明抗清!說完後,張獻忠一面備戰清軍,一面將金銀珠寶裝上船準備運走做為抗清資本,誰想到受到伏擊,無奈之下將寶船全部沉江!四川有童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要找的出,買到成都府。
再說闖王李自成,一路北上勢如破竹。崇禎皇帝無軍隊可調派,國庫空虛,無錢財招募士兵,在朝堂之上,和諸位大臣商討籌錢平叛。讓大臣拿出錢財,彌補國庫不足,好招募兵馬。眾大臣聞聽,滿臉裝的憂心為國,說道拿錢,一個個都唉聲嘆氣抱怨哭窮,崇禎讓他的岳父老丈人做個表率,他老丈人拿出銀子八百兩,其他人一看,更是不往外拿了。到這時候,崇禎皇帝才想起他哥哥熹宗皇帝說的話:魏忠賢忠勇體國,可以重用。在闖王攻進北京城之前,崇禎命人將魏忠賢的屍骨葬在了北京香山的碧雲寺,魏忠賢活著的時候自己選的墓地,也算是對自己做錯事的一種懺悔。就這樣,大明朝廷無力抵抗,李闖王攻佔了北京城,逼的崇禎皇帝披髮遮面自縊煤山。
李自成攻佔北京城後,在皇宮看到崇禎遺書:滿朝文武皆可誅!休要傷害大明民!李自成也是百姓出身,知道當官的可惡,便以犒軍為名,讓明朝的大臣拿錢,如果不拿,便殺頭問罪!明朝這些大臣一看,紛紛順從,一夜之間捐銀千萬兩。李自成一見貪官搜刮這麼多錢,更加憤恨,將這些大臣挨個查抄,並把一些大臣斬殺,一時間搜斂錢財數不計其數。闖王的這一舉動惹惱了一個人,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這個吳三桂眼看大明江山岌岌可危,手握大明精銳十萬兵馬,卻按兵不動,一心想投靠闖王李自成,也好做個開國元勳,加官進爵,沒想到李自成,竟然將吳三桂的父親逼殺,還查抄了家產!吳三桂一怒之下,開啟山海關,引清軍入關。闖王和吳三桂大戰九龍口,激戰中清軍突然殺出,在滿八旗的幫助下打敗了李自成。
闖王李自成敗回北京後,一看吳三桂兵強馬壯,滿八旗來勢洶洶,心無鬥志,便想回陝西老家,他將蒐羅的金銀珠寶全部裝船,撤出北京城。船隻行駛速度慢,清軍騎兵快,沒想到運金銀珠寶的船隻剛到肅寧境內,就遭遇追擊,無奈之下,帶著部分金銀,騎馬帶隊伍撤退了,剩下帶不走的就鑿船沉江了。最終在九宮山被亂民殺死,也有說隱姓埋名,再無音訊。從此以後,肅寧就留下了李自成沉船寶藏的傳說。那時候兵荒馬亂,人煙稀少,老百姓避之唯恐不及,也就沒有人知道具體位置。
後來在北答村,有一個老漢,一無祖業傳家,二無買賣營生,三無田產騾馬。陡然間,家業興隆,殷實富足。就有人說這老頭每天清早,就去揹著個筐頭撿糞,在老河套裡,用鏟子扒拉糞,扒拉出發綠發黑的幾個硬疙瘩,以為是糞蛋子,沒想到沉甸甸的,用糞鏟子一戳,只見到綠的金晃晃閃亮,黑的白燦燦的閃光,才看出來是金元寶銀錠子。見到橫財,老漢不敢聲張,就每天背幾個然後筐頭上面蓋上糞,就這樣,這戶人家慢慢也就成了村裡的大戶。老漢把撿得東西收藏在罐子裡埋了,以備慢慢花銷,年深日久的,也沒有全部挖出來。到後來北答村蓋房挖房基還有人挖出來過。
南答村有個元寶坑,據說當年也從裡面撈出過元寶。南答村別看現在都是漢族人,在清朝的時候是滿漢雜居的村子,多爾袞保順治皇帝入關,建立大清王朝,那些從龍入關,立下軍功的八旗親貴按功勞職位,限定時間,跑馬圈地,功勞大職位高的時間就長,圈的土地就多。南答也是這樣,一位滿族親貴奉皇命在南答這塊跑馬圈地,給了他一天時間,沒想到這人好賭,騎著馬一出村,看見有人蹲在一塊當錢,他就往前湊合,不知不覺的就玩了起來,等把帶的錢輸光了,一拍腦袋才想起跑馬圈地的事兒,這會兒一看,日頭已經偏西了,上馬揚鞭緊跑,才圈了南答這點地兒。這人跑完跳到坑裡洗澡,覺得有東西,摸上來一看,竟是金銀元寶。原來這個大坑連著河道,據說是闖王當時沉下的寶貝。後來這坑就叫元寶坑了。
從此以後,河道變換,積土沉沙,早已不是當年模樣,闖王的沉船寶藏,就再也沒有人發現過。現在,河道乾涸變成了良田,只留下一個古老神秘的傳說。
有道是:
西王匆忙出川日,闖王倉惶敗退時。
金銀財寶全帶盡,茫茫天數有誰知?